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边区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时间:2024-05-21

摘 要: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最为艰巨的任务。***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针对新一轮脱贫攻坚重任,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

关键词:精准扶贫;路径;策略;机制

***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必须寻求精准扶贫的科学路径,才能确保我国贫困人口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边区精准扶贫的前提:把握好精准扶贫的要义“精准”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当前,扶贫开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贫困人口数是根据统计抽样调查数据算出来的,至于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几年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就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到2020年就难以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抓手。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我们的基层政府对贫困居民底数不清,不该扶的经常扶贫,该扶的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现象时有发生。以致于“年年扶贫年年贫”,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本来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 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手段和措施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专项扶贫资金应重点落实在贫困居民身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

二、边区精准扶贫的载体:做好未来发展趋势的两个“+”

(一)做好“互联网+”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运用好传统扶贫方式的基础上,不妨把互联网这项技术用上,让“互联网+扶贫”模式更好地为贫困地区所用,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目标,要以“互联网+”为思路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

首先是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互联网的全覆盖。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全覆盖,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培养一批农民网民,开办一批农村网店,实际上,互联网带给传统农村社会的冲击和改造,将是难以估量的变化。通过引进网上交易平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逐步培养团结协作、合作共赢、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这些都将促使农民传统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农民。

其次,政府在利用“互联网+”实施扶贫政策时,必须要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虚拟社会网络,涉及不深的农民面对真假难辨的互联网信息难免手足无措,甚至难以甄别。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在农民和电商之间架设桥梁,使信息流、物流交流顺畅。

最后,“互联网+”要与实体项目充分贴合。我们的很多扶贫项目,需要的是市场、信息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强大的物联网支撑。不能是农村的特色产品需要市场,也需要物流来解决销售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的很多特色产品都是分散进行生产的,买家都是个性化的消费者,这既为农村特色商品找到了广阔市场,但也对物联网建设提出更多要求。

因此,利用“互联网+”来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需要开展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把互联网、物联网和扶贫发展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既改变看得见的农村风貌,又改变看不见的头脑意识,只有封闭落后的农村地区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破了自然条件的制约,“互联网+”才能带给这些贫困地区一个改变贫困面貌的革命性力量。

(二)做好“绿色+”

生态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反贫困相结合、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围绕“绿色”开展扶贫开发,让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20年现有的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对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存环境恶劣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扶贫。有组织有计划实施移民搬迁扶贫,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既有利于脱贫致富,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可以实现贫困地区绿色发展与减贫脱贫的同步推进。

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实施特惠政策,提供金融支持,开展旅游培训,扶持贫困群众旅游创业就业,使他们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还可以让城市退休老人到农村呼吸新鲜空气,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城乡融合。旅游扶贫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可以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赢目标。

三、边区精准扶贫的战略:实现精准扶贫需要的三大“突破”

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的重大战略性调整,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首先要求改变扶贫工作自上而下、部门主导和行政推动的传统定式,解决扶贫工作中长期难以克服的“目标偏离、效率不高、中间流失”等突出矛盾,当前亟待实现三个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突破:

(一)构建新的扶贫资金使用机制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要求扶贫资金的支持重点从传统的区域发展向贫困人口的个人需求转变。除了要有效整合部门扶贫资金、对口援助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建立能够满足贫困农户差异化个人需求的扶贫资金使用机制。要求把贫困农户或由贫困农户组建的合作社纳入扶贫资金支持重点,构建扶贫项目与之直接对接的新的机制,真正实现扶贫资金从“漫灌”向“滴灌”的根本转变。

(二)构建新的扶贫组织推动机制

精准扶贫与传统扶贫相比,强调要精准满足贫困农户的个人需求,实现扶贫工作持续性地进村入户,这必然大幅度增加扶贫工作量,仅仅依靠扶贫部门极为有限的力量显然是力所难及。因此,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不能继续单一依靠有限的行政力量,必须拓宽视野,着力构建开放式的大扶贫工作新格局,形成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的新的组织推动机制。主要还是是要以扶贫部门为主导,各级组织和部门相互配合,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的合作,才能解决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缺失问题。

(三)构建新的扶贫参与机制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必须以满足贫困农户多元化的个人需求为基本目标。因此,贫困农户是最重要的利益主体,充分满足其多元需求的重要前提,是要建立贫困农户的有效参与机制,使之能够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变普遍的被动扶助为主动参与,愿意为改变自身的生存状况做出更多的努力。坚守这样的扶贫策略,才能确保扶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且,通过被扶贫者的积极参与,还可以发现和改进我们工作中的不周之处,更加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可见,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在推进精准扶贫中探索建立贫困农户的全程参与机制,在扶贫对象确认、扶贫需求评估、扶贫项目选择、扶贫项目实施和监测等各个环节全面提高贫困农户的参与度,通过贫困农户的全面参与既有效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又显著提升其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边区精准扶贫的措施:实施推进精准扶贫的四大“工程”

农村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达到保障基本生存、稳定有序脱贫的预期目标,就坚定不移地走精准扶贫之路,做好四大工程。

(一)精准识别,找准摸清扶贫识别对象

要明确目标对象,搞好宣传发动,严格识别程序,把握好每个环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讲关系,不讲人情,认真建档立卡,摸清对象户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便于动态管理。

(二)精準帮扶,采取有效扶贫帮困措施

要落实帮扶责任,以实现对扶贫对象户的帮扶全覆盖为目标,争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以上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要分析致贫原因,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对象户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才能选好“药方”。对象户到底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还是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而致贫,以此分门别类,便于落实具体帮扶措施。要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和脱贫的时间节点,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降低贫困发生率,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按照规划实现稳定脱贫。

(三)精准管理,建立动态扶贫管理系统

要建立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及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对该所有扶贫户进行动态化信息管理,对扶贫村进行动态化信息管理,分级管理,权责明确。要全方位、全过程监测扶贫对象,为每个贫困户逐户建立收支台账,常年记录,每年底在村内公示,接受监督,每年对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对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要实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根据监测,如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或帮扶实现脱贫致富,经过相关程序,结束对其的帮扶。因突发原因致贫的及返贫的,要按动态管理程序将其吸纳为扶贫对象,根据其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及帮扶措施。

(四)精准考核,建立完善扶贫考核机制

要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业绩考核、对相关部门扶贫工作考核以及对扶贫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落实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全面建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奖惩机制。要细化责任,把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和增收减贫目标分解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行定位、定量、定时的精细化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帮扶措施和责任落到实处。要加强考核,把建档立卡的质量、与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的衔接情况、动态管理情况等,作为考核扶贫工作成效、工作水平的主要依据和资金分配因素之一,与业绩考核、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直接挂钩。建立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查询、项目跟踪、资金监管、意见反映、举报投诉等实时监测考核机制。通过随机抽查、抽样调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加强对整村推进、雨露计划、技能培训等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及时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许佳,刘岚丽,彭志强.精准扶贫之路径思考[J].学理论,2015(24).

[2]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2)

[3]李小云.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人民日报,2015-11-06.

[4]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作者简介:刘仁华,中共重庆市酉阳县委党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