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婚俗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4-05-21

王静 董华

摘 要:云南金平县瑶族历来喜爱白银且有佩戴银饰的传统,佩戴银饰在当地的婚俗文化中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当地瑶族人的三观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金平瑶族婚姻习俗和所佩戴银饰的传统充满好奇。本文就此对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当地婚俗文化进行了深入调研,阐述了二者关系并给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瑶族;银饰;婚俗文化

一、金平县瑶族的历史渊源

金平县全称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南部。有国家级开放口岸金水河,邻近越南和老挝。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居云南第二。金平县世居着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汉族、壮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个民族。截止2016年,金平县所辖4个镇、9个乡。

据史料记载,金平县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民族。自唐宋起,古籍文献中有关瑶族的记载就不断出现,解放前的瑶为反犬旁“猺”,明显带有歧视色彩,解放后各民族平等将“猺”改为“瑶”。关于金平县瑶族源流有“山越”、“长沙蛮”、“武夷蛮”、“五溪蛮”等四种说法,皆以地名命名。据考证,金平县瑶族不是世代定居在金平县,而是在明淸时期陆续由南京、广东、广西及江、浙一带迁徙而来。他们迁徙至此以山为家,以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度日,大多数瑶族以游牧为主,地种到哪里,家就迁到哪里。如今的金平县瑶族结束了居无定所,迁徙频繁的生活状态,以定居山上,安居乐业为主,生活稳定,自给自足。

二、金平县瑶族婚姻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瑶族婚姻大多为族内婚姻,瑶族传统婚姻缔结方式主要有娶妻和招郎两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缔结婚姻,其家庭均为一夫一妻制。族约规定瑶族女子一般不嫁其他民族,除非其他民族的男子到家里上门,男子一般只与本民族同一支系的女子结婚。有的父母还严禁子女与距本村较远的男女青年往来,导致通婚地域范围狭窄。解放前,瑶族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父母包办的婚姻,女方往往幼时就被许配他人,父母双亡的由兄嫂、叔伯做主。偶尔有自由恋爱的婚姻,也只在本支系内通婚,通婚范围较窄,同姓氏5代外方可结婚。新中国成立后,贯彻执行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关系得到了改善,加上经济文化的交流,瑶族婚姻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打破了通婚不仅限于族内婚姻的范围,与其他民族互不通婚的习俗已成历史。

金平县瑶族较盛行媒妁订婚,即婚姻由媒妁、父母商定,要经过求婚合命、议婚、订婚、过门、拜堂成亲等过程。前提是:一要子女愿意;二要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在《合盆书》中配对成吉,反之难以成婚。若双方同意此门婚事,即可进行订婚。订婚席间正式商定接亲时间、礼金数额及交纳时间、婚宴天数、酒份、猪腿、银饰等相关事项。婚约定立后,姑娘在家挑花刺绣,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商定的银饰等彩礼。由此可见瑶族男女青年婚姻虽以媒妁婚约为主,但也有自主择偶的权力,最终决定权取决于他们自己,这为稳定的婚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婚姻习俗关系

在瑶族人的世界观中,神灵世界有一个中心与人间的机构共同协作规定了秩序,他们的价值观就是使个人通过财产-白银与这个中心发生很好的适应关系,拥有白银的多少就是拥有财产的象征。他们力图用白银在神灵世界建立个人的地位和功勋。据瑶族族约规定:瑶族人在结婚、供奉祖先等一些重要仪式中必须要投入一定的白银,以表达瑶族人对现实世界和神灵世界的重视。他们认为金钱是人类或者神灵世界取得成功的要谛,所以要努力构筑用金钱购买神灵世界的桥梁。由此可见,白银是瑶族人财富的理想形式。

在金平县,瑶族女子到了十五、六岁便可戴银制饰品在身上,表示自己已经长成大人,进入了爱情生活时期。男子到了十五、六岁穿银扣上衣并经过“度戒”,代表进入了爱情生活阶段,也意味着青年男女取得了参加社交活动的资格。男女双方享有社交活动的权利后,可自由恋爱,一旦双方同意此门婚事,即可进行订婚。订婚后男方就要准备结婚所送女方的一整套银饰。在当地瑶族的观念中,谁家富有不富有,嫁的好不好就看头上的银制头链有几股,少的3股左右,富的12股左右,头链的股数是富有的标志和婚嫁好坏的象征。出嫁时每个女孩都要有完整的一套银饰,一套银饰包括:头链、耳环、脖圈、吊链、胸排扣、手镯等,这一套银饰会伴随其一生。

金平县瑶族人们喜爱戴银还因它具有象征身份、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三个特征。在瑶族,女性出嫁后必须要剃掉头发,戴起一个红色的尖尖的帽子,在帽子外面戴上一圈银制头链,代表已婚的身份。头链的单双代表婆家想要生男生女的心愿,单数代表男性,双数代表女性。其次银具有药用价值。俗话说:“人养银”,身体好的人戴银会越戴越亮,反之,银可能很快就会发黑,这是因为身体差的人体内毒素较多,毒素会使银饰变黑。因此佩戴银饰,不仅美观,而且还可以感知身体健康与否,同时也可以将毒素排出体内,深得瑶族人们喜爱。再次银具有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银的货币功能逐渐衰退,经济价值突显。由于金平县地处云南省的东南部,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藏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银的开采成本相对较低,开采量大,银以银饰品的形式进入商品市场,流通范围广,经济价值高,这为金平县瑶族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新的财富增加的方式。

综上所述,白银和佩戴银饰与金平县瑶族人的婚姻、生活密不可分。银是当地人精神寄托与婚俗文化的载体,戴银、收藏白银对于金平县瑶族百姓来说,不仅是件富足的事情还是他们沟通神灵世界的象征,同時他们也期望自己能为其子孙的成功带来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瑶族研究会[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

[2][日]竹村卓二著,朱桂昌,金少萍译.瑶族的历史和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6.

作者简介:王静(1994—),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研究生在读,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专业。

通讯作者:董华(1966—)女,汉族,陕西咸阳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哲学、科学技术史研究。

注:本文系云南农业大学第十一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2018RWX022)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董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