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摘 要:新经济形态下,“互联网+”这一新型技术理念走入我们的视野。“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引入,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使高校图书馆的经济和文化功能得到全面改善。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内涵体系和结构形态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针对以上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内涵;结构
一、“互联网+”图书馆再造模式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是党中央机构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旨在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提高多项产业的功能产值。在这种经济潮流下,“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这一新型理念也就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下的革新与调整。在革新与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引入“互联网+”图书馆空间技术。“互联网+”图书馆空间技术基于图书馆的空间可塑性和长远发展性,从改变人类认知和人类交流方式出发,进行新一轮的大数据技术变革。“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必将以一种全面的面貌呈现在人类面前。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内涵体系
(一)完善的价值体系
图书馆的发展根本在于拥有一套完善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在完善的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才能够让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当然,“互联网+”的经济形态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提供了新型的发展与改造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针对空间再造模式重新构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价值体系。“互联网+”将互联网模式与高校图书馆相互融合,根据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进而产生新的生产力形式,对此,高校图书馆的价值体系需要适应这种生产力的产生与发展。
(二)优化的资源结构
当前经济形态下,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现实弊端是资源相对匮乏。而“互联网+”的新经济环境下,可以突破解决高校图书馆这一现实问题,同时指明了高校图书馆再造模式需要着重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优化资源结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传统的图书馆的资源相对简单匮乏,因此,丰富拓展图书馆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模式下,其信息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数字型、电子型、网络型以及光盘数据等,极大的丰富优化了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库。其次,随著新型空间理念的兴起,图书馆从空间模式和结构布局上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这就更加凸显了高校图书馆内部资源匮乏的现状。“互联网+”与图书馆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库和信息网之间的大量贯通联合,大大优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结构。最后,高校图书馆的运行需要有流动资金、实体设施、技术团队以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支持。但对于一些地理位置较偏远或者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区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极为恶劣,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发展状况相差比较悬殊,这就造成了全国范围内高校图书馆空间资源发展的不均衡。因此,“互联网+”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进而改善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三)匹配的技术系统
建立“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再造模式的难点在于其核心技术水平能否满足该种模式的发展需要,根据以往的技术攻关经验来看,需要从技术的关联性和融合性进行突破性的技术革新。不同的技术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联系,是因为其技术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再造模式所采用的技术之间需要具备一定的关联度,以增强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入程度,加大各项技术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技术的融合性则对“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质变上的难题。这就要求“互联网+”空间再造模式需要将一定的技术平台作为技术基础,更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空间体系、信息安全防护和网络管理技术等作为核心技术支撑。
(四)创新的服务形式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服务形态,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根据现阶段的服务理念,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调整。首先,其服务思路需要对空间服务理念进行革新,主要需要从环境空间服务和信息空间服务两大方面进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其次,其服务模式需要对空间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其创新的出发点在于对信息服务的创新,实现全局范围内的智能化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结构形态
(一)多维立交和谐统一的空间要素布局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结构模式的空间要素布局从微观上可以这样划分,其组成形式包括点、线、面、层和体,这五项被统一称为“五维”。点是指结构中的起点、节点和终点等,相对应的是“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中的电脑、书籍、图书馆建筑物本身、工作人员等组成对象。线则指各种组成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实物之间的联系有工作人员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与电脑等关系,虚体之间的联系有整体与局部或者内容与形式等关系。面则扩展到面域或者模块,例如“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再造模式下的馆藏资源等。层是指图书馆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是贯穿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一般将层划分为三种,基础层,核心层和关键层,分别对应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下的信息资源、用户服务与关系、网络知识服务等。体处于组合体中的最高层次,是整个五维的集中组合,称作空间体系。“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结构模式的要素组合主要是针对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起基本出发点还是五维层次,横向上五维进行融合,相互连关联,纵向上五维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对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应充分认识到五维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特点,采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予以指导,构建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服务模式。
(二)互动互补共享共荣的空间功能架构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功能结构和关系结构比较复杂,相互交叉贯通形成一个空间体系,整个体系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以促进整个体系的发展。互动互补共享共荣的空间功能架构是在传统的图书馆功能的基础之上,赋予图书馆新型的结构功能,这样有利于图书馆在空间再造模式下发挥更大的经济文化效益。首先是功能定位拓展,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定位在于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利用,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使得这种功能定位变的相对比较狭隘。根据这种社会形态发展需要,“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应该具备多功能性,并且实现多方面功能全面协调发展。这个整个社会经济形态变化与进步所导致的人类对于知识结构的认知变化,这种认知主要集中在空间意义上的逻辑关系,如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发展中心等。其次是功能结构优化,其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功能结构的系统性,使“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互动功能得以充分的展示与利用。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大局出发,优化功能结构,构建互动互补共享共荣的空间功能架构。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下,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开发与研究,是社会形势所需,当然,这也就需要我们对高校图书馆这一传统文化形式进行重新的审视、定位与思考,构建新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模式,探索新型的图书馆空间路径。
参考文献:
[1]陈静.“互联网+创客空间”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04):193-196.
[2]蒋萌,王勋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现状、趋势与再造战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05):31-35.
[3]陆宁.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初探[J].甘肃科技,2017,33(03):37-39.
[4]姜雪楠.“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1):49-50.
[5]蒋萌.“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创新与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03):92-96.
作者简介:蹇晓玲,女,本科,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