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

时间:2024-05-21

摘 要:要保证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须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要从校企双方的实际出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加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价,才能实现预定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考核与评价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经过深入的探讨,决定对现有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方向、专业技能要求做出调整:一是对培养目标的调整,增加培养汽车灯生产、装配的一线操作技工与初级技术研发与管理的人才;二是专业方向的调整,增加汽车车灯生产、装配、维修与研发的技能方向;三是专业技能的调整,增加熟练掌握汽车车灯的生产流程、装配、维修与初级技术研发的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专业技能要求的调整,明确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的要求,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做出了规范性的要求。“订单班”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安排按照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去执行。

二、“订单班”的课程设置与安排

(一)“订单班”的课程设置

根据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依据,初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我校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一是增加了汽车车灯生产工艺、汽车车灯基础研发及汽车车灯生产管理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增加了广东嘉利车灯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课程;二是减少了一些选修课,如汽车文化、二手车汽车评估实务等课程;三是增加了教学实训的时间,一年级增加了到企业认识实习的时间,一般为一周,二年级增加了见习时间,一般为两个月。

这种课程安排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强调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增加了企业对员工要求的必备的专业知识课程的开设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二是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强化了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订单班”课程的安排

课程的设置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但课程的安排强调的是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如何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更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是我们对部分课程的学时进行了调整。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由原来的周课时六节改为四节,《汽车空调》由开两个学期改为开一个学期,调整后多出的课时增加企业定向课程,如汽车车灯生产工艺等课程;二是调整专业实训的顺序和课程安排。如第一学期安排认识实习,时长为一周,让学生先对车灯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然后才开始专业学习。在第三个学期安排跟岗实习,时常为八周,第六个学期再安排顶岗实习。学校将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变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实行双循环互动教学模式,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获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

(三)“订单班”企业规划课程

“订单班”企业规划课程分为六个学期。第一学期的课程为公共课,主要是学生进企业认识实习时讲授,“嘉利车灯的发展之路”、“嘉利车灯的管理之路”、“嘉利车灯的创新之路”;第二个学期为选修课,由企业派管理人员进课堂讲授,主要有经济学常识、综合管理类、管理变革类、现场管理类等课程。这两个学期是学生对“订单班”的适应阶段,也是认识“嘉利”的时期。第三个学期开设“嘉利行为规范”、“团队协作”、“汽车车灯生产工艺”、“汽车车灯基础研发”等课程,主要是利用学生跟岗实习的时间,有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集中讲授;第四学期学生专业认识、专业技能的培育和发展阶段主要开设“产品工艺”、“设备安全”等课程,由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校讲授。这两个学期是“订单班”,也是学习“嘉利”的时期。第五学期还是名师入校,开设“产品知识”、“质量管理”等课程,集中学生讨论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工艺水平;第六个学期是顶岗实习期,也是岗位历练期,主要经历一般岗位、次核心岗位、核心岗位的历练。这也是认同“嘉利”的时期。

三、“订单班”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与评价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自然是校企双方关注的焦点。为了能获得高质量的人才,校企双方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理论课教学,主要由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与评价的标准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和评价的过程由学校主导、企业参与。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企业主导,学校参与。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由学校和企业组织的考核委员会确认。考核的结果作为学期奖学金发放的主要依據。嘉利奖学金每学期评选一次。一等奖学金800元/人、二等奖学金500元/人、三等奖学金300元/人。其中,一等奖学金2名/班,二等奖学金4名/班,三等奖学金6名/班。

因此,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价上,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体现在考核与评价的标准要相同、考核评价的过程要相同、考核与评价的方式要一致。这样的结果才具有公信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总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要加强教学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使企业真正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真正为企业缩短人才培养周期,降低人才培养成本,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得效果。

参考文献:

[1]贺绍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展与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2]郭长华,刘建铭.对高职高专教育(订单培养)的理性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5.8.

作者简介:黄靖(1971—),男,湖南嘉禾人,硕士,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