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摘 要:节日是弘扬和培养伟大民族精神重要的载体。胜利日是最能体现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代表性节日。通过了解胜利日,我们可以看出蕴涵在其中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对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尊崇、善待英雄及在其思维深处的弥赛亚意识和传承精神。通过研究俄罗斯的胜利日,使得我们更加了解俄罗斯这个民族,对我们两国今后的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精神;胜利日;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灵魂,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是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精神及其物质体现的总和。民族文化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其中,属于精神文化范畴的节日文化是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文化形式。
节日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表现形态,它的形成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积淀的产物。节日从来源和形式上都是多样的,或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或来源于宗教的影響,亦或是缅怀历史人物、铭记历史事件。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俄罗斯也不例外,且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些是传统节日,源于传统习俗,比如谢肉节、桦树节;一些源于宗教,比如复活节、圣诞节;一些为了歌颂伟人、铭记历史,比如诗歌节、胜利日。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审美表现、生活模式及文化取向,研究一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无疑是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捷径。本文将以胜利日为例,从胜利日的由来以及胜利日的文化活动两方面探讨俄罗斯节日文化中蕴含的俄罗斯民族精神。胜利日(5月9日)是前苏联为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而设立的纪念性节日,这一天被前苏联定为“胜利日”,并一直延续至今。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节日庆祝活动。每年人们都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它是最能体现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节日。
一、胜利日的由来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闪电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苏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战争期间,苏联共失去约2700万人口,其中70%为和平居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①在战争爆发初期苏联军队战争准备不足,一路溃败。在为期900天的列宁格勒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居民同饥饿、机枪扫射、炮弹轰炸、和严寒进行了顽强斗争。这场战争一开始便被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苏军胜利结束,继而1943年8月,双方在库尔斯克城下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坦克战,战役以苏军胜利告终。这两场著名的战役为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在柏林郊区举行。在苏军元帅朱可夫的主持下,德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从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1995年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通过了永久纪念胜利日的法令,规定5月9日为全民族的节日。每年这一天,俄罗斯都要举行隆重的阅兵式,夜晚鸣放礼炮,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俄罗斯庆祝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已成为传统。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一场最严酷的战争,然而严峻的考验增强了俄罗斯的民族凝聚力,俄罗斯民族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忍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捍卫了领土的完整以及国家的尊严,鲜明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牺牲自己有益于他人和世界的大无畏精神。斯大林在庆祝伟大卫国战争胜利25周年大会上所作“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年”的报告中,说道:“我想,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军队,都不可能经受住德国法西斯强盗及其盟国这伙野兽般的匪帮的这种猛击……”②这种隐忍牺牲的献身精神彰显了俄罗斯人隐藏在其思维深处的弥赛亚意识,这是一种极富使命感的虔诚宗教情结。这也体现出苏联在建设共产主义时期人们的一种捍卫国土、寸土不让,牺牲自己以保全国家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胜利日之庆祝活动
为了纪念这个神圣的时刻,每年俄罗斯都会提前为节日进行准备工作,在大庆时(逢五、逢十周年庆)准备工作进行得更早更充分。胜利日活动宣传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主要街道两侧更是早早挂起了装饰有乔治丝带图案的红蓝彩旗,草坪也装点着俄罗斯国旗颜色的鲜花,商店的橱窗以及广告牌上的商业信息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伟大卫国战争题材的宣传海报;在各大城市主要的广场及花园开始搭建起由俄罗斯国旗的颜色—白、蓝、红三色椅子组成的观礼台;列宁雕像、二战纪念碑前摆满鲜花,节日气氛浓郁。
1.阅兵式
阅兵式是胜利日这一天俄罗斯的官方庆祝活动。每年在5月9日这一天,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是节日的重头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这是胜利日最具有代表性的庆祝性活动,规模大、规格高。在俄罗斯各大主要城市都会举行阅兵式。阅兵式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阅兵式展现出俄罗斯的智力、军力、财力等综合国力和运筹水平。所表达的是一种以武止戈、有备无患,强国兴军、捍卫和平的国家意志和英雄气概。阅兵式上所展示的新型先进武器军备,以及在卫国战争时期制造的一些武器—坦克、飞机和“卡秋莎”火箭炮等,都体现出俄罗斯人民不断钻研探索奋发向上的科学精神。阅兵式加强人们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自豪感,所彰显的是一种捍卫世界和平、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它是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科学精神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这种强大、坚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俄罗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不朽军团”活动
苏联时期在胜利日阅兵式结束后,人们会自发的走上街头,手举苏联旗帜形成大规模的游行庆祝活动。苏联解体后,自2012年起出现了“不朽军团”游行活动。人们高举自己曾经参加伟大卫国战争的亲属照片进行列队游行,纪念卫国战争期间为反法西斯斗争做过贡献的老兵。该活动创意来自于托木斯克市的三位记者。他们发现许多二战老兵年事已高,有些已经故去,能来参加胜利日游行的老兵已越来越少。苏联时期曾有人拿着自己亲人的照片去烈士纪念碑祭奠的传统,在胜利日也有人会手举亲人的照片进行游行,这些现象启发了三位记者,他们认为捍卫了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的老兵们应该要出现在胜利日的庆典上。当地电视台响应了记者们的呼吁。该活动首次于2012年在托木斯克举办,2013年该活动已扩展到俄罗斯的120座城市,2014年扩展到俄罗斯500座城市。③2015年5月9日全俄约1200万人参加“不朽军团”游行,2016年为2400万人,2017年仅在莫斯科就有60多万人参加该活动。“不朽军团”活动除在俄罗斯举行之外,胜利日这一天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举行该活动,2017年5月9日在中国北京的朝阳公园也举行了该庆祝活动。④
在俄罗斯,那些参加过二战的士兵被尊称为“卫国战争老兵”。每逢胜利日,这些老兵都会受到来自国家和全社会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关爱。国家提供节日补助,颁发勋章,2015年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2000年老兵应俄罗斯联邦总统之邀,以嘉宾的身份参加红场阅兵。节日当天年轻人向老兵鲜花,与老兵合影,向老兵致敬。二战老兵的后代手举父辈、祖辈参加卫国战争时的照片走过大街,犹如当年年轻的士兵们接受检阅一般。后代歌颂前辈们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将前辈的荣誉、理想、信念承接下来,代代相传,这体现着俄罗斯民族的传承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是民族精神和国家凝聚力的现实反映。
文化活动。5月9日这一天,庆祝活动席卷俄罗斯全国。为铭记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士兵,二战后苏联各大英雄城市的主要广场上均设有四季点燃着的长明火,这一传统在苏联解体后被沿用。人们手捧鲜花,胸前佩带着乔治丝带,有些年轻人和儿童也会头戴苏联红军船形帽,聚集到城市的主要广场观看阅兵。有的年轻母亲把丝带系在孩子的小推车上,小推车上还会写有诸如“感谢曾祖父为我们带来的和平”、“曾祖父、我爱您”等此类的话语。在广场上人们会自发地举办各式文化活动,诸如趣味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各大广场上都有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邀请歌手、文艺团体进行表演,载歌载舞,游客行人也都参与其中,妙趣横生。在这一天各大英雄城市的主要广场上老兵随处可见,他们穿上精心保存的旧军装,挂满勋章,神采奕奕,接受人们最崇高的敬意。群众上前献花、合影,是胜利日大街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尊重老兵,崇拜老兵,爱戴老兵,让老兵体面的活在俄罗斯,是俄罗斯民族对老兵的态度。开展群众性纪念文化活动,在回忆与缅怀中,传承遗志,同时憧憬未来。
“乔治”丝带也是在胜利日这一天俄罗斯人民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代表性标志,人人佩戴。圣乔治勋章是沙皇时期的最高军事奖励,勋章获得者将佩戴一种橙黑相间的双色丝带。十月革命后该丝带被改称为“近卫军丝带”,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原名称。现在的乔治丝带即沿用了这种丝带的样式,橙色象征着火焰,黑色象征着硝烟,它象征着勝利,是战场上战士英勇精神的标志。乔治丝带承载着俄罗斯民族的荣誉,它是俄罗斯人民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胜利日这个全民性的节日,还有许多其他节日,这些节日都能体现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节日是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载体,它延续历史,增加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弘扬节日文化会增强国家对世界的竞争力。俄罗斯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俄罗斯民族精神,对节日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对中俄两国人民之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戴桂菊,李英男.俄罗斯历史.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12,第216页。
②《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12,第314-315页。
③李世辉.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综述[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05)。
④数据来源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北京2017年5月9日电。
参考文献:
[1][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2]戴桂菊,李英男.俄罗斯历史[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12.
[3]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4]宋瑞芝.俄罗斯精神[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5]王仰正,赵爱国,周民权.俄罗斯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荣洁.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5,(01).
作者简介:
李聪(1992—),汉族,吉林桦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