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德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4-05-21

摘 要:生态德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建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的必然选择,目前的自然环境的恶化,全球环境的压力空前严峻,生态德育进入思政课成为必然,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努力。

关键词:生态;环境;思政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首要面临的是环境问题,高职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加强生态教育就迫在眉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生态教育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摇篮,在学校的思政课中融入生态教育知识,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未来的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道路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何为生态德育

1.1生态德育的概念

生态德育也称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通过全方位的比较和筛选,提出的德育观,约束公民不仅对人的行为,还有人与集体、社会、自然的行为,要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识人是自然的一员,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因此生态教育也是鼓励人们要用全新的视野去看待自然,要热爱生活、拥抱自然、享受自然,回馈自然;生态教育要求公民要有良好的生态意识,也是目前社会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同样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围绕着生态平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三个要素展开的。生态教育是将生涩的道德教育和目前所面临的自然现状结合起来,辩证的将科技的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结合起来,用公正和谐的角度来看待想在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生态教育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公民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产生保护自然不受侵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生态教育也是全新发展的教育方式,要求主要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的了解自然环境、人对自然的影响,教导学生要着眼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自觉的产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将保护自然变成为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真正的实现国家的资源再利用。

1.2生态德育的内容

1.2.1实行生态美德。生态的美德是由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在生态德育中的善行和善德。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被古希腊人称为“四主德”,具体包括“勇敢、节制、慷慨、大方、胸襟恢弘、温和、诚实、机智、友善、正义、高尚、坚毅、智慧"等。其中"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简单的概况为就是在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要遵循中庸之道,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的破坏自然,也要保证正常的利用自然来服务大众,如何去把握这个度,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平衡点是重中之重。

1.2.2新人类中心论。新人类中心论区别于以前的人类中心论,一切都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忽略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了许多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发,面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提出了新人类中心论。主要内容是以人类的发展和生活为主要的中心,在自然允许的范围下开发自然,来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发展,要正确的对待自然和人的主要关系,不断的改善被破坏的自然,修复自然的创伤,使自然健康稳定的发展,更好的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新人类中心论要求人们学会尊重自然和感恩,感恩自然的馈赠,有效的保护自然,不受侵害,是每一个公民都应牢记的理论。

1.2.3绿色生态理念。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树立保护节约资源的绿色生态理念,要注重引导善、恶、美。绿色生态理念明确指出了基本的生态行为是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这是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要求的。最大限度的发展社会的“善”,做到善才是抓住了生态美的灵魂所在。绿色生态理念是自然美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是符合审美要求的。在绿色生态下的环境,可以有效的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净化社会风气,让人在生产生活中都产生良好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做到高效的工作。同时也可以不断培养人们生态审美意识,唤起人们心中最柔软的、最原始的对自然的爱、对生活的向往的感受,用生态美的方式不断是去引导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方向,不断的创造出人和自然高度统一的科技成果,而不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畸形发展理念。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人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它不仅是哲学理念也是指导现在发展的核心理念,要做到绿色生态,最关键的是树立绿色的消费观,从源头上对破坏自然的产品进行抵制,比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一次性纸杯等破坏环境的产品,进行少消费或者不消费,养成出门自己带杯子,用布袋等的良好习惯,用一种健康、安全、美感的方式进行消费。生态理念的目的就引导人们进行绿色的消费,购买的商品尽量接近自然,商品的使用要合理节约,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节约、健康、自然、安全和可持续的消费理念。绿色生态理念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生态和环境教育的总称,是重要的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的手段。

1.2.4生态知识。生态道德的内容基础是生态知识,生态知识包括地球生态学、群落的发展规律、大气学、海洋生态学等。它包含了物质的分布规律,化学物品对物种的影响、化学元素通过食物链的传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生态科学的体系是生态道德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道德发展的依据,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自然的发展,并将自然的发展和人文观点相结合,产生切实有效的,能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知识,成为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课本。

2生态德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性

2.1时代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觀,也包括对技术观和基本国情的了解。我国的党中央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制定了新的生态文明体系和为生态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生态保护的理念决定了我国生态建设的未来,引导学生尽早的树立正确的生态观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教育的主要方式,应该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将生态德育加入教学的范围,进行系统的传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个也是我国具体国情的要求,虽然我国的地势辽阔,资源也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前期的国度开采,石油、煤、稀有金属等资源正在减少,想要在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必须考虑生态教育,只有人与自然和谐了,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这些都应当是高职学生所了解的,因此思政课上要适当的进行改革,根据国家不同的发展形势和政策,将实用的知识不断的加入教学中,培养综合性人才。

2.2生态危机的要求

我国的是发展中国家,也将长期要求快速的发展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消耗大、浪费大、环境污染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生活,比如北京的沙尘暴、西安的雾霾、南方洪涝等,都是环境恶化的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彻底的改善这样的局面,必须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党中央十七大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十八大中提出了保护环境的理念,即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高等院校更应重视生态德育的教育,培养下一代。

2.3社会主义和谐需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高技能的实践操作工作,基本都在我国最重要的行业的一线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在一线的主要力量,主要从事销售、开发、生产、服务等领域,生态德育精神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会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将生态保护的意识和生态文明的行为带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使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在社会的角落生根发芽,环境保护的措施才能顺畅的实施下去,人们自觉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大军中,其中这批高职学生就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真正的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下去,對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4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比较死板,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在内容上要加入符合时代要求,反应时代最新的理论、思想、成果的内容,要随时的把握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传授的理论要是先进的理论,要贴近学生、符合实际、贴近生活,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应加入生态教育的内容,不断的挖掘生态保护意义和实例,教学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在植树节亲手种一颗小树、世界水日、森林日、地球日加强保护环境的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不断的丰富思政课的实践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各种绿色生活的活动,让生态德育渗透到思政课当中。同时生态德育的教育包括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科普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等,是对思政课的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2.5促进学生发展

和全日制的教学体系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学校在思想政治方面安排的课程本来就较本科院校少,因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规划的要求,许多学生会面临升深造、就业的压力,对与自己有关的专业课重视,而思想教育课就相对轻视,但是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是简单的工人,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将思想政治课中加入生态教育的知识,通过对生态知识的传授和分析,让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社会的具体情况,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更加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更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眼于整个生态的大环境,认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自身真正得到深化和发展。

3生态德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途径

3.1融入思政课本中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的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各大全球气候恶化,生态危机是突出的问题,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视,在高职院校中加入生态德育的教育,无疑是对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也是预防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各大院校非常重视,高职院校也要行动起来,对从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据不完全的统计,各界人士都认为应该将生态德育作为思政课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同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具有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的研究生态德育素养。其次就是课程框架的建设,在思想政治课的体系中要巧妙的加入生态德育的知识,分清主次,不同课程中有不同的重点,比如在思想概论课上就要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思想教育基础课上要侧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在政策和形式的课程设计上,就要分析目前生态面临的问题等,让生态德育完美的融合到思政课中,成为它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3.2加强教师素质

生态德育要完美的融合到思政课中,教师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只有深入的理解了生态德育,认识到生态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思政的上课方式基本上是理论课,主要依靠教师进行传达理念,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决定着,生态德育是否能顺利的传达给学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加强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非常重要,学校要给思政教师多提供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开展生态文明的活动,让教师多进行生态德育的教学研究、开展相关的课题项目等,为生态德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帮助。

3.3作为校园文化

一个校园的文化能从侧面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将生态德育加入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节约资源、环保绿色、生态良好的绿色校园环境,需要将学校在外观上体现生态和谐,对学校整体布局要合理的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精心安排每处的景观,让生态文明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课堂上要组织各种各样的生态教育,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比如,观看保护环境的纪录片、讨论环境恶化的治理措施、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召开主题班会讨论生态建设、开展生态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最后学校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比如进行“光盘行动”、“节约水电”、“拒绝白色垃圾”宣传语的张贴,还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有关生态教育的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学校定期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海报的制作和张贴等,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态校园环境。

4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途径,生态德育的融入思想教育课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核心竞争力,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中,能保持一颗热爱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为我国的发展成为自然与人类和谐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刘妍君(1982.12—),女,湖南永州人,汉族,硕士,副教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