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通识课教学内容设计初探

时间:2024-05-21

摘 要:通识教育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试着从通识课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发,就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贴近生活真实程度、教学效果时长、挑战空间设置四方面提出实践性的认知和感悟,以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操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生活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通识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可是人们对其认知却是莫衷一是。那么何为“通识教育”?甘阳研究员在复旦大学的讲演《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可能》中提出:“通识教育的根本是追问在任何时代、任何变迁下,最基本、最不会变的东西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可以训练出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包括对伦理问题、人生问题的看法等等”[1]。哈佛大学第25届校长Derek Bok曾说:“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应该深度及广度兼备。一方面应该通过专业课程,对某一知识体系作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应该对其他领域作广泛的涉猎。大学生应该有清楚且具风格的表达能力,应该对数据资料有基本的处理及解释能力,至少对一种外国语语言达到起码的程度,并具有清晰的思考及批判能力。”[2]总得来说,通识教育是基础性的、主体性的、共同性的、内核性的东西,而不是跟在爆炸的知识后面追寻所谓新的东西。

从性质看,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从目的看,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从内容看,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是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本文以课程《修辞与论理》为例,谈几点思考体悟。

一、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得当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的教育,是无功利的,落脚点在广博上,是一种学识的视野高度。那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就要把握得当,不可过于专业化,也不可过于简单化。一般我们提到的非“专业化”总是和“简单化”划等号,殊不知非专业化并不等于简单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尤其需要斟酌,既要符合专业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分辨意识,又不可过于简单使学生产生认知误差,认为学与不学都可以理解。以逻辑里的“命题推理”为例,命题分为“非模态命题”和“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又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时,就要定位清楚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延伸拓展的。“简单命题”中的“直言命题”是最基础性的,在给学生讲解时方方面面都要解释清楚,它的结构、种类、推理关系都要分析到位,同时还要用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而“复合命题”这部分内容因为结构更趋于復杂就可以大致提点略过去,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自己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命题最基本的逻辑推理,但这只是皮毛,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详略内容的设置可以体现难易程度的加深,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挑战自我的意识。

同时,通识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学科专业之间也存在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科知识侧重点不同,基础认知水平也良莠不齐,那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应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区分,达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真实

往往我们评判教学内容优劣的标准是从结构是否严谨,知识体系是否系统准确出发,而忽略了它的另一层意义评价标准,那就是学生的眼光。学生对一门课的评价一方面在于自身兴趣,另一方面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就要尽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引导学生。如在讲解“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引入实例“山东菏泽巨野龙固罗庄双月湖充气床爆炸”的谣传新闻,让学生们结合具体的网络文字和拍摄视频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可疑之处,进而说明谣传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这样具体的实例为证可以加深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并能从心里接受课堂所学,还可以有意识的将课堂所学化为生活所用。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所学是确确实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空谈误国”。这样贴近生活的真实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课堂理论的兴趣,同时也真正达到了“通识教育”的效果——思维方法的教育,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而在于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实际操作处理生活百态状况。

这种对生活实例的解析,若能运用的恰到好处,可以有效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无形中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寻找答案,并能新的观点重新带回课堂,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三、教学内容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

自古以来,我们都强调“学以致用”,可真正达到这层目的的却是寥寥无几,有太多的学科只是学学而已,毕业即还给学校。长期以往,学生都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这些学科无用,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这方面的,学与不学无所谓,从心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在行动上也不会有太高的效率。而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得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智慧和见识的通性,它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感教育、独立人格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发展全方位的人格,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却是一个长期浸润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要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课程内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效的,它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随着我们人生积累的沉淀愈久愈悠长,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影响我们的判断。如在讲解“创新性思维”时,引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吗?”,按我们通常的理解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那么换种思维解释“最优曲线”,从而说明横向思维“绕道而行,以退为进,以进为退”可以更优更快的达到目的。反观生活,很多例子都可以拿来佐证。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一种改变,并且会成为潜意识,帮助我们在重大决定面前做出最有效的判断。而这些异于先前经验的反叛也会刺激学生对生活中自身的经历重新做一些的思考,无形中增加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可以有所选择性地去面对周遭的变化,并能引导他们去做一些创新性的思考,批判性的见解。

四、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挑战空间

教学是一个增进补益的过程,是通过自我有效的学习可以达到先前仰望不可及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定的上升高度才能刺激大家去攀爬。就好比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些自己之前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时,内心由衷的会有成就感,会更有挑战的欲望。同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可以利用这点心理暗示,逐渐加深难度,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完成相对容易的思考之后,加深难度,给他们一定的心理暗示,再多思考一下就可以解决,只剩最后一小步了。然后在全部完成之后,再回过头分析,学生们会发现无意识的状态下,已经前进了很多。如在讲“逆向思维”的时候,先用练习题一“有9个乒乓球,其中有8个重量一样,只有1个乒乓球的重量因质量问题稍微轻一点。现在要求用一台天平,只称两次就从这九个乒乓球中找到那个稍微轻一点的乒乓球。问:应该怎样称取?”简单分析;再用练习题二“有12个乒乓球,已知其中有一个的质量不合格,但不知它的重量比合格的乒乓球是轻还是重。现在要求用一台天平分三次把这个坏乒乓球称出来。问:应该怎样称取?”加深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有意识的区分梯度性,逐层深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觉得自己努力一点就可以发现别人不曾认知到的事实,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這种精神也是通识教育内在要求之一,重视培养人的探索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

综上所述,通识课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探讨,是一种价值导向的指引。那么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就尤为重要,既要符合专业纵深的深度,也要符合学生认知生活的实际,要在一个张弛有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启发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完整的认知升华,形成集批判与创新为一体的思辨认知。这也是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完整的人、为学生未来人生做准备的精神核心。通识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少而精”,但在思考的广度上要“深而博”,注重引导学生接触反映思想大师灵魂的著作,引导学生质疑传统、挑战权威。相应的,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信息储备量,还要有广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博雅心态,更要有对学生特点的足够认知。意识到这些,并能采取有效多样的方式去做,或许需要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师者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参考文献:

[1]甘阳.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可能[EB/OL].讲演为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协办的“世纪人文论坛”系列讲演之一.http://blog.xzugefs.net/xxdd/3616.html.

[2]李江萍.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J].中国信息大学学报,2010,07.

作者简介:

郭卿钰(1990.10—),女,山西长治人,文学硕士,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