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非语言交际视角下的英国社会文化

时间:2024-05-21

摘 要:非语言交际不仅是一种交际方式,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其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对于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也非常之大。通过分析这些文学影视作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以另一种形式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简介入手,通过《傲慢与偏见》进一步分析了解英国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非语言交际;英国社会文化

英国是世界强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极高的生活水平,其在经济、教育、政治、工业、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长期占据世界中心,发挥着领先作用。中国作为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发展标志着东方文明历史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我国上千年的精神与物质文化。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是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西方的社会文化同样对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对于艺术、文化、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而中英两国的交流随着时间的发展日益增多,两国间的文化领域交涉已不仅仅通过文字语言交际进行,非语言交际也成为了一种两国之间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方式,塑造了不同于语言交际另一种文化之美。

一、《傲慢与偏见》与非语言交际

英国作为西方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涌现了大量出色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在当时缺乏足够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展示社会文化与民族风情的条件下,成功成为了后期我们研究当时特定政治、经济环境氛围和社会文化的强有力证据。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了研究当时英国社会文化的核心载体,作为享誉全球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不仅成为了文学历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成为了我们研究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生活的渠道之一。

1.《傲慢与偏见》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著作之一,以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乡村为背景,以爱情与婚姻为故事主题,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男主人公达西之间因为傲慢与偏见所产生的一系列爱恨纠葛,也以此为主线描写了另外三段姻缘:伊丽莎白的姐妹简与达西的好友宾利、伊丽莎白的姐妹莉迪亚和达西一起长大的好友威克姆以及伊丽莎白的邻居夏洛蒂和贝内特家的远房亲戚柯林斯。

和当时英国文坛中充斥的“感伤小说”与“哥特小说”不同,由于简·奥斯汀的生活环境以乡村小镇为主,接触的人也多为较为纯朴、善良的中小地主、牧师等,因此她的作品中往往没有揭示太多过于复杂的社会矛盾,反而以诙谐风趣的文字和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当时英国乡村的生活百态,属于现实主义小说,也为后来现实主义小说的崛起做了铺垫,《傲慢与偏见》就是其中的经典作品。虽然简·奥斯汀在作品中反映出的广度与深度有限,但其作品在当时的社会中一反庸俗常态引起了很多读者的拥护与喜爱,纵观整个英国小说的发展史,可以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奠定了其在英国小说中的地位。

2.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主要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而非语言交际的定义较为宽广,综合而言就是通过利用非语言范畴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的模式都属于非语言交际,例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衣着打扮、声音、颜色装饰等,甚至于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即使没有声音、没有动作都能够完成信息的传递,也属于非语言交际。

(1)非语言交际的主要分类。作为人类跨文化焦急的重要形式,非语言交际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体态语,是人利用身体的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的形态变化进行信息传递,在很多场合都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补充或者替代形式完成交际,体态语往往没有声音进行伴随,但由于身体部位较多,单个或多个进行组合变化所产生的体态语千变万化,非常复杂。二是副语言,是指利用声音变化完成信息传递,包括音调、音量、音质、语速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利用其他方式所发出的声音等等,它主要用于对语言交际的辅助与补充,一般而言,副语言的准确掌握能够帮助人们获取比语言交际更为准确的语义、情感表达。三是客体语,是指以除人体之外的物质如服饰、配件等,物品的材质、形态、颜色、气味以及不同搭配方式都会表示出不同的含义,如黑色一般在出席重大场合时予以使用,包括葬礼、重要会议等,表示庄严、肃穆、尊重等;红色在一些如婚礼、晚宴等场合使用,表示喜庆、热闹等。四是环境语言,在非语言交际中,这个环境语言并非指自然环境,而是在特定社会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环境,包括人与人的距离远近表示信息传递方与接收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或者某一方想为另一方传递某种特定信息而故意应在环境氛围而使用环境语言。

(2)非语言交际的应用。一般而言,非语言交际都是和语言交际配合使用,在日常交际环境中只单用非语言交际的情况非常少见,因此非语言交际可以作为语言交际的补充说明、情感加强甚至于表示出反对含义。信息传递方通过形体动作、表情、服装搭配、空间站位等方面的变化来向信息的接收方表达自己的目的和意图,让信息的传递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在日常交际中所经常使用的非语言交际有很多,例如在表达不满时通常会摇头、皱眉、摆手等,但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环境中,同一种非语言交际方式也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摇头通常表示赞同和认可,而点头反而表示不同意、否定的含义。因此非语言交际的应用必须结合时间、空间、地域,避免因文化不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非语言交际与英国社会文化

理论来自于现实实践,文化也不例外,社会文化来自于当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产生的千万种联系,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有规模有规律的观念、行为方式等,并从中提取有关交际的哲学理论,继而产生“文化”。因此文化来源于生活,我们探究文化同样也可以以生活为范本,从中找到线索和答案。《傲慢与偏见》中所折射出的英国文化是就是通过记录当时英国人民在乡村生活中的点滴,包括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来体现。虽然在小说中语言起到了一部分情感表达和反映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作用,但更多的是通过描写社会环境、人们的衣着打扮、交际时的神情等元素来反映人们的心理活动,即利用非语言交际描写从大的方向上呈现出特有的英国社会文化。

1.《傲慢与偏见》中的非语言交际与观念

透过《傲慢与偏见》中的非语言交际模式,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分析出当时人们所秉承的主要观念,继而了解当时社会文化主导的价值体系。

(1)社会等级观念。在任何一种社会模式下,都有用不同的标准所划分出来的阶级,最常见的划分标准是资产、文化、行业等,而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会经常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使用物品等反映出不同阶级之间的细微区别。在《傲慢与偏见》中有一片段是达西先生的仆人Mrs.Annesley提醒他为客人上甜点,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无论她用何种语气或者措辞的语言提示达西先生都是“以下犯上”,因此她选择用眼神指示和意味深长的微笑来提醒就非常合适,也就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另外,简·奥斯汀在进行《傲慢与偏见》的创作时,马车的制作与运用达到了巅峰时期,连带着在《傲慢与偏见》中也大量运用到了马车的相关知识,例如双轮马车、四轮马车、多头马车,这其中又有载客用、家用以及慢速与轻便的区别,从一辆马车的功能和造型就能够分辨出一个人或者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马车在一定程度上是阶层的代表,是脸面和气派,因此越是属贵族阶层,社会地位越高,对于马车就越为讲究,这体现了非语言交际中的客体语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应用。

(2)社会习俗。通过《傲慢与偏见》小说中的很多细节都能够体现出当时英国社会中的一些习俗,例如奥斯汀在用餐描写时,经常提到morning和evening,按照现在的理解是早上喝晚上,缺失了中午和下午,结合那段时期的情況我们知道当时英国的南方,尤其是在上流社会中,并没有中午与下午的概念,他们一天只有两餐——早餐和晚餐,早餐时间则是从晨起到下午四点左右,而正餐也是作为一种社交方式进行,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用餐时间,但上流阶层的正餐用餐时间往往比中下流的用餐时间晚。另外,在我们现代较为正式的用餐场合,用餐的作为安排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主人宴请众多宾客时,中国提倡“以左为尊”,因此主人的正左手边往往坐着最尊贵的客人,而在《傲慢与偏见》中有一幕,威廉姆爵士带着伊丽莎白去探望他的女儿夏洛蒂和女婿柯林斯,并受凯瑟琳女士邀请去她家中做客,用餐时凯瑟琳女士坐首席位置,体现了当时英国宴请时以女主人为主的习俗,失去丈夫的她将柯林斯安排在原属于男主人座位的末席,且为了避免同属于客人的威廉姆爵士和伊丽莎白坐在一起,边疆伊丽莎白安排在了她女儿和柯林斯之间。从这些小的细节我们便可知道当时英国的用餐时间和座位安排的习俗。这是非语言交际中环境语言的合理应用。

此外,简·奥斯汀在小说中的一些情节中对当时人们的服装进行的描写,例如stocking(长筒袜)、petticoat(衬裙)、gown(长女裙)等,表明当时与伊丽莎白差不多阶层的女子衣着特点,这也属于客体语的应用,不过在衣着服饰方面简·奥斯汀所用的笔墨并不很多。

(3)隐私与私有观念。在英语国家中,通常都具有较为强烈的领地意识,《傲慢与偏见》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当柯林斯跟着贝内特先生来到他的书房且呆着不走时,贝内特先生显得极为不耐,在他看来,柯林斯的行为属于侵犯了他的私人领地,而贝内特做出的反应就是在私人领地受到侵犯时努力通过一系列行为恢复自己的领地。这种领地意识属于非语言交际的环境语,领地一般分为主要领地、次要领地以及公共领地,贝内特先生的书房就属于他的主要领地,是他日常活动的中心,对于柯林斯的闯入和打扰激起了贝内特先生对于独享空间的保护欲望,这也是上文所提到的和环境语中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关系亲密程度有相关。

三、《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国乡村生活与思想观念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展示了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的生活面貌,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非语言交际相关的描述,从日常生活交往到经济往来,都凸显了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经济实力的个人、家庭状况。我们主要从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来分析探讨。

1.经济基础与社会生活

首先是乡村经济的主体地位。当时的英国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农村则依然受农业经济影响颇深,同时,乡村工业开始发展和崛起,英国乡村的人们从自产自足逐渐发展成为多生产再向市场供应,包括毛纺织业的兴起,类似农村产业经济的大量崛起让当时的英国乡村吸引了许多人口涌向农村,其中既有向贝内特先生家一样的乡绅阶层,也有像威廉·鲁卡斯爵士一样暴发户,更有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来的贵族阶层,以达西和彬格莱为代表。整体而言,这些不同阶层的人虽然是以单个个体或者家庭出现,但多个个体的组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交际则展示出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接触与摩擦才为我们展现出了《傲慢与偏见》中丰富的人物性格、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精彩刻画。

其次是经济实力决定社会地位。英国当时有许多世袭的贵族,但这些贵族受众虽然把握着一定的政治权利,但经济实力却相对逊色许多,因此这个阶层看中了当时农村大量的廉价土地,通过低价收购扩大自己的土地资产范围。而另一方面,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乡绅们出于对政治权益的极度渴望,希望自身拥有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实力,也将希望寄托于土地交易。因此在这种背景和前提下,才有了《傲慢与偏见》中大量规则阶层接连来到贝内特一家所居住的乡村。

最后是庄园建造体现生活风格。在小说中,英国当时处于战乱较少、社会较为稳定的时期,而在贝内特一家居住的乡村更是远离社会喧嚣与大的阶级矛盾,具有宜人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充足的劳动力,因此在庄园不仅是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更是身份和地位象征的思想观念之下,《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许多美丽、精致的庄园。包括富丽堂皇的罗辛斯庄园、典雅文艺的尼德菲尔德庄园以及最受作者偏爱的达西先生的庞波里庄园,这些庄园风格各异,但都充满了乡间清新、幽雅和恬静气息,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环境语和客体语,展现了当时英国贵族的等级观念与艺术审美。

2.思想观念

社会文化不仅仅包括非语言视角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极大地反映出了当时英国的社会文化。整体而言,小说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思想观念,一是婚姻观,二是女权主义观念。

首先,在小說中英国当时的社会等级森严且女性地位低下,婚姻是当时决定女性今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对于爱情而言,对方的金钱和地位,即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更被人们所看重。尤其是在贵族家庭中,门当户对的联姻被认为是维护家族利益与尊严的最保险方式。在等级森严的父权社会,当时的背景下,英国男子可以通过长子继承制、参军、经商等方式获得经济来源,但女性不同,她们只能够通过找到一门理想的婚事来延续当前衣食无忧的生活或者寻求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并存的生活。例如贝内特(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夫人在听说有位年收入四五万英镑的单身汉租下了尼德菲尔德庄园时,迫切的要带女儿们去拜访。当然能够继承一定家族财富的女性也广受追捧,例如贝内特先生迎娶有四千磅嫁妆的贝内特太太,维克汉姆引诱具有三万英镑财产的乔治丽娜等。这种金钱与权力至上的婚姻观成为当时主流的观念。

其次是女权主义思想的萌芽。小说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她对于达西的傲慢所表现出来的抗拒,违抗母亲的包办婚姻而勇敢选择自由恋爱,以及她身上展现出的智慧与胆识、不顾世俗眼光的行为以及自信和自尊,都是当时女权主义的抬头。但在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的英国,女权主义如昙花一现后又被打压至谷底。

四、结语

非语言交际的范围囊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环境、心理、体态等,在小说中呈现出的方式也较多,难以一一分析全面,但在非语言交际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所呈现出的英国乡村生活、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都为我们研究当时以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为背景的英国社会文化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让非语言交际成为除语言交际外的研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内容的又一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战丽莉.从非语言交际视角试析《傲慢与偏见》映射出的英国社会文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02):180-182.

[2]栗原.关联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翻译的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王远.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对比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2):71-72.

[4]谷婧玄.从文化差异的视角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2):106-107.

[5]葛永芳.从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看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83-184.

[6]傲慢与偏见[M].人民文学出版社,(英)奥斯丁(JaneAusten)著,1993.

作者简介:

杨林杰,山东招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非言语交际,英国语言文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