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陈情表》为例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4-05-21

乔瑞平

摘 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有云:“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文心雕龙·知音》中又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科书中的每一篇课文,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首先都是读者,之后才去学习和模仿。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作了全新的定位,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因此,高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关键词:《陈情表》;高中语文;情感教育

一、以视频入情

普通高中的老师时常会遭受这样的尴尬,自己讲得声情并茂,学生依旧嘻嘻哈哈,似乎无论什么样的苦难和悲情,学生都可以拿来消遣甚至嘲笑,处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信息纷杂真伪难辨的时代,我们的学生也更加难以感动,他们总是将动情理解为煽情,将眼泪理解为懦弱,只不过,说到底人也是情感动物,情之所至自然情不自禁。在教授《陈情表》时用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视频会更为直观也更为具体地呈现“孝情”,这与《陈情表》中的情感暗合,又在最短的时间营造了课堂氛围,学生也会看得很认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我们都有“贪新”“求变”的心理,所以一成不变的课堂最容易让学生厌倦,我们也常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的设计我们就要颇费一番心思了,音乐、视频、图片甚至诗歌都可以作为情境导入的工具,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可以用余光中的诗歌《今生今世》来导入,全诗如下: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这首诗同样是在母亲去世后写的,相信也会有一个不错的效果。

二、以诵读悟情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教学中能将情和声结合起来的莫过于朗读,配上恰当的音乐更能带动学生的情感。如《陈情表》如果将作者李密的悲苦、无奈、焦灼完整的表现出来,再加上悲怆的语调就会让枯燥难懂的文言文也变得特别动人。

中国人最常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便是“苦学”,“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老师激励学生的警句,“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也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典范,如此一来,“学习”自然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很多老师也以考试为名,剥夺学生学习的乐趣,高考后撕书烧书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文章的真情和责任,而不是痛苦和逼迫,虚伪和应付。

朗诵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历史不足百年。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则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吟诵,吟诵形式很多,要求也很高,吟诵始成的标志便是情通古人。由此可见,“读”对于体会作者情感的重要性。在朗读时,语调、轻重、缓急都要切合作者的心境和情感,所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其实是在感悟作者的情感,感悟到位,朗读自然优美动人,或许,学生在反复琢磨和体会中也可以达到“情通古人”的境界。与此同时这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

三、以语言明情

教学语言包括文本语言和课堂语言。

(一)文本语言

文章是情感的产物,作为“观者”就应该“披文以入情”,即通过文辞来体会作者情感。这里所说的“文辞”就是文本语言,即我们的课本内容。在《陈情表》讲授中,处理“陈何情”这一问题时就可以用了“披文入情”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重点句的赏析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既将问题具体化又训练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学生的体会将会更加到位情感也更为充沛。

(二)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应该干净利落,不拖沓也没有口头禅,同时,又要极富文采,《陈情表》教学思路可以改编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句,围绕“情知所起,情深意切”和“情知所起,因情而抉”两个部分展开讨论。并引用《劝孝书》中“一尺三寸婴,十年八载功”一句来说明抚育后代的艰辛,直抵学生内心。在表扬学生时,我們也要尽量做到不重复不单调,这样,每个学生得到的评语都是独一无二的。

四、结语

语文课教授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种情感和观点,一种态度和价值。我们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才会有精彩的课堂,我们有全情的付出才会有真心的回报,我们本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学生。王国维先生有言:“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写文如此,教书和做人亦如此,有真情感者方谓之有境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