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令城市中农民工子女更好的融入社会

时间:2024-04-24

杨 阳

摘要随着城市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进城农民工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未来的数年或者说十几年后也将进入社会,目前的社会适应对于他们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发展决定他们的未来,也必将决定未来他们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00-01

一、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目前,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方式主要是进入公办全日制学校或者在专门为农民工子女举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就学。在公办学校上学,进城农民工子女需要在交纳杂费的同时交纳数额不等的借读费、插班费等。在200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但有些地方仍然以各种名义不同程度地向进城农民工子女收取额外费用。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另一种就学方式,“打工子弟学校”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学校往往管理混乱,设施简陋,师资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差。因此,要想改善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必须改革城乡教育不同政策待遇,同时要加强监督和落实。首先要取消针对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各种限制,取消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要交纳的“借读费”,“赞助费”等歧视性收费,禁止公办学校以任何理由拒收农民工子女或者向农民工子女收取各种名义的费用。其次,城市有关部门应当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费用纳入教育事业费预算。再次,政府还应当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要采取引导、支持的态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当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民办学校,给予民办学校合法身份,以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减轻公办学校压力。同时也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和管理。

二、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状况

首先,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使农民工子女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在僵化的户籍制度下,农民工在城市跟当地市民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因此,要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取消二元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要确立城乡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同等地位,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同时,还应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须指导农民工就业,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政府应引导农民工接受各种技术培训,使体力型劳动逐步向技能型、科技型转变,以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政府还应免费对农民工进行文明修养、劳动保护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公共培训,以提高农民在城市务工时的竞争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只有不断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和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才能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改善其工作生存条件,从而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时间。

再次,农民工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从道德觉悟、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提高自己。家庭教育对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一项道德社会学的应用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和教育方式与子女道德人格形成及人生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此,父母应该明白自己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要提高自身素质,从道德觉悟、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提高自己。农民工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要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就要帮助农民工提高素质,使他们树立科学的育儿概念和基本的法制意识。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原则,要让他们看到教育的迫切性和有用性。教育的内容可以是基本的读、写、算等技能,也可以是家庭教育知识、城市的安全和交通规则、公民道德和法律等;教育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通过城市社区教育中心、夜校和企业培训结构,也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

三、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消除市民对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不良刻板印象

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居民成为相互隔离的两个社会群体,城乡居民之间几乎处于“油水不沾”的状态,正是这种隔离导致不信任,不信任引起冲突和敌视,而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所处的弱势境遇使得他们成为冲突中的失利一方,成为市民歧视和排斥的对象。在相互分割的情况下,市民与农民之间的最基本的了解是通过大众媒介来获得信息,而以前的大众媒介多倾向于报道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将这部分人称之为“盲流”“社会闲散人员”“社会闲杂人员”等等。久而久之,在市民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消极刻板影响。在市民中形成了这样的意识,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中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加大了城市的治安、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的管理成本,进而形成对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和排斥思想。因此,要想消除市民对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情绪,就需要加大市民与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之间的接触,以加强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改变大众媒介对他们的消极负面的报道和宣传,并对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加强管理和引导,以消除一些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所有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改变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市民心中的印象,以达到创造有利于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环境。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低的城市化水平和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意味着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发展潜力。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城乡人口迁移的规模仍将不断扩大,因此,解决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化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条腿”走路,才能解决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城市化的顺利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