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曹操诗歌的生命意识

时间:2024-05-21

罗洋

摘 要: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除了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曹操于汉末战乱之际开创了建安文学,是建安风骨形成的始源之一,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是诗人对这个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生命律动的一种折射。笔者将从曹操对整个社会群体生命的悲悯情怀,不拘礼法的本体生命意识开始觉醒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意识以及他在乱世之中内心潜藏着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曹操;诗歌;生命意识

曹操诗现存二十余首,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紀事类,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如《蒿裡行》、《薤露行》、《苦寒行》;二是述志类,抒发个人政治主张、社会道德理念和统一天下的雄心,有《对酒》、《度关山》、《短歌行》等诗;三是遊仙诗,如《秋胡行》、《精列》、《气出唱》等;四是咏史诗,如《善哉行》、《短歌行》(之二)等,主要是结合个人现实体验吟咏史实、人物。①本文将结合时代背景与曹操生平对曹操的诗歌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家一体”的曹操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感受其诗作因这生命意识所散发出来的文学魅力和人格魅力。

一、对国家民族以及民生艰难的同情

作为一个政治抱负远大的人,曹操用敏锐的目光洞察周遭一切,把心中对国家、对民族的忧患,对百姓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苦难的同情都表达在诗歌中。这种情怀在《蒿裡行》、《薤露行》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举例来说,在《薤露行》一文中,曾提到“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意思就是在东汉末年时期,受到动荡的社会以及混战的军阀的影响,国家及民众都承受了巨大的磨难。当曹操经过洛阳之时,兵变已经结束,深有感触,并用诗句将这段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在诗作中,曹操以“沐猴而冠带”对何进等的不良居心加以谴责,而后又用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对董卓毁坏洛阳城的罪大恶极和其挟持汉献帝进行迁都进行批判,体现出作者无尽的愤懑和不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贫苦的人民百姓的深厚同情,同情之感在“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中得到深刻体现。文中时时体现出作者对于贫苦百姓以及烧毁洛阳的哀痛之情。并且,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安定的渴望。在动荡混乱的社会背景之下,曹操更加坚定:唯有实现国家统一才能为人民谋幸福,充分体现出曹操心系国家、民族及人民的情怀。

二、感慨离开家乡加入战场的士兵,同情遭受战乱影响的苦难百姓

战争通常会出现在纷乱动荡的时代里,在曹操的作品中,当年战乱的场景、那些离开家乡加入战场的士兵们以及遭受战乱影响的苦难百姓都得以重现,作品也流露出作者对士兵及百姓们的深切同情,深深表现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及忧患意识。而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品就是《却东西门行》和《苦寒行》。

《却东西门行》的内容如下:“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而这首诗主要是对战争年代中战士们对于家乡的怀念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祸进行描述。诗歌开篇以鸿雁指代久战沙场有家不能回的战士,但是,与鸿雁无法相比的是,战士们常年在外,多年也难以回归故乡、会见亲人,更有甚者会战死沙场,使得回归家乡的念想终难实现,为此,作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在曹操眼中,开战主要是为了实现民族统一和团结,但在他的诗作中,却将描写的重点放在艰苦作战的战士们身上,充分体现出其对战士的深厚的感情。

三、不拘礼法的本体自由意识与创新意识开始觉醒

在汉代和魏国交替时期,社会出现急剧动荡,社会上涌现出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带来沉重打击。并且,曹操并非名儒家庭后代,因此并没有从小浸淫在三纲五常的传统的儒家教育环境中,儒家思想相对来说并不浓厚,也正因为这样,曹操很少受到礼法观念的束缚,逐渐形成了清俊通脱,直爽自由的个性并且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具有开创意义的创造意识。

曹操诗歌气魄宏大,气势磅礴。不论是抒发豪迈情怀、表现雄心壮志,还是思贤才之热情、超人世之神游,都有一股不拘礼法,摇撼灵魂的力量。曹操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于兴而作《观沧海》,诗人登上碣石山,海水动荡回旋,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山岛挺立在海中央,草木繁茂。耳听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之声,眼眺茫茫无涯的大海,太阳、月亮、银河的灿爛星光就是这浩淼的海洋所蕴育的啊。此情此景,诗人的心胸无比开阔,不由“歌以咏志”。

曹诗尚洒脱还表现在乐府题材的开拓上。他改造旧乐府,用旧调、旧题写时事,摆脱了乐调对内容的羁绊,直截地表达自己的情志。正是曹操这种不受束缚,追求洒脱的个性为乐府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与传统文人不同,建安文人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建立在他人及历史上,以过去的历史为基础和前提,开拓出自己在未来世界里的广阔天地,从而实现里自我世界的满足和实现。曹操作为一届文人,用自己的生命价值,引导建安文人逐渐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精神体系,最终引发社会自觉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功不可没。

四、结语

曹操尽管生于乱世,尽管出生卑微,尽管世人对其形象褒贬不一,但他身上所显现的卓绝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艺术气息仍为后人所称赞。曹操终其一生为民族的统一、团结和安定做贡献,并引领当朝诗词艺术的有序发展,构建出充满特殊韵味的精神和作品。曹操以独特的手法和清俊通脱的风格影响了建安文人,成功缔造了建安风骨。而曹操诗作中关于生活的理念和想法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认知,意义非凡。

注释:

①钟惺,谭元春:《古诗归(第6-7卷)》,万历丁巳年.

参考文献:

[1]赵立春.论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意识[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4-15.

[2]赵立春.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意识[J].职教论坛,2009(06):24-25.

[3]毕林林.浅析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意识[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5 .

[4]马福兰.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2):35-36.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