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微路径”研究

时间:2024-05-21

赵晶晶+王志强

摘要:身处于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多加利用新兴的媒体形式,探索出适合教育体系的“微路径”,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增加凝聚力和合作意识,更好地为大家服務。

关键词:微路径;高职院校;党员教育

这几年来,现代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体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大学生党员应该审时度势,多加利用这些新兴的媒体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言论,使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更为积极的方面,以此来推动高校党员事业的正面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已经变得不可分割。而这种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却也为高校的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和便捷的特点,因此跟传统的信息媒体不同,它能够给学生的党员教育带来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时更新教育的内容,不会担心过时;其次,因为处于新的媒体环境之中,所以除了教育内容方面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党员的教育形式也可随时进行创新,另外党员的学习和教育还具有相互性。根据调查显示,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党员经常使用网络,而且他们还很喜欢用手机来阅读信息和查阅资料,这就说明从网络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最后就是新媒介实现了党员教育效率的优化,使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变得有实效性。

每件事物都有双面性,有好的地方必然也有坏的地方。第一,原本固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冲击。信息网络更是加快了传播不良信息的速度,尤其表现在学生党员在面对多元化信息时受到的冲击方面,因而要有警惕性,防患于未然;第二是新的模式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党员会更多的受到群众们的监督和审视,这也给高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内容和当时已经跟不上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要对形式进行创新,尽力扩大服务内容的范围,并能有针对性的解决矛盾,丰富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此外,还要尽量多使用网络,打造全媒体立体式党员教育平台。

二、党员教育工作在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1)党员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党员教育内容已渐渐变得落后,不能很好地与新形势进行接轨。由于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存在着差异,包括他们的认知能力、自身素养方面等,因而需要多增加符合每个学员的不同情况的实用性内容。同时,上级组织和党员的参与意识也要强,要在做好上级组织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所有党员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能够有效解决差异性的党员服务内容,实现对高校党员教育的最大实效性。

(2)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率低。

(3)党员教育工作者不能迎合时代的需要。一部分党员学生不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再加上他们的自身素养不高,就使得有效运用新媒体形式来进行党员教育工作不是很顺利。学生党员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力比较快,而且他们会更乐于使用手机和网络来学习各种新知识,他们对于新兴事物的学习积极性高,并能够随时做到与时俱进,也有很强的创新思维,但是党员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照本宣科和形式主义强的问题。

(4)党员教育的培训力度不足,师资力量不够。现如今,我国高校对于学生的党员教育工作做得不够,还处于基本的组织常规的党员互动和教育活动中。而且对党员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虽然大部分党组织都有基本的师资库,但是仍然不能了解基本的状况,不能使利用值发挥到最大化,最后也会影响到党建教育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的措施

(1)对党员的学习内容进行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媒体思想都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大家。在这种新形势下,党组织应该多建立新的媒体学习平台,譬如利用朋友圈和各种媒体软件等,使得很多党员能够在手机等新媒介来掌握最新的动态和知识。要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学生党员,多宣扬正面的主流信息,不断提高他们的民族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树立坚固的理想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好的教育工作要求要有好的社会环境。新的媒体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信息资源丰富等特点,因而党组织要做好对党员教育的宣传工作。党组织在打造宣传的网络的平台的基础上,还要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的自主性,引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这一工作在全校甚至是全党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推广。

(3)扩大学习主体的范围,始终将党员放在主体的位置。

(4)优化教育队伍的结构,扩大教育力量。开放党员教育的师资培训库,努力建造一支能够长期服务的专业队伍,以满足当前党员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环境下,要想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工作,就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其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作用,探索出“互联网+两学一做”的微路径学习模式,不断提高学生们配合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实现“两学一做”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