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缓慢推进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4-05-21

魏俊丽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步伐,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但目前农村人口的转移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因此,本文简要剖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缓慢推进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原因;对策

一、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缓慢推进的原因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方面

首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受到户籍制度方面的阻碍。农村人口拥有城市户籍,这是实现市民化的基础性条件。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复杂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得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仍然较为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难度。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条件较为复杂,而且受到各个地区城市发展状况的限制,使得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并未真正放开。因此原有的户籍管理体系仍然制约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这将不利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其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受到财政制度方面的阻碍。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去支付如此巨大的财政费用。如果大概估计一下,政府要想帮助一个农业转移人口完全实现市民化,就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好包括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可能至少要支付10万元的费用。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这是一种比较重的負担。而且目前我国在财政支出方面,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分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受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因此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可能无法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所需要支付的大量费用,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方面

首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对城市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加上城市本身的承载力有限,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资源消耗量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以及公共资源供应紧张等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这使得城市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出现了各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即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会选择流向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型城市,而与之相比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明显较少。

其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一些挑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农村中许多有知识和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其结果必将会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分布上的不合理。而且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必然会使农村的土地出现“有地无人种”的现象,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这将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甚至会对整个国家的稳定产生威胁。而且我国目前不断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在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却普遍出现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现象,这可能会滋生更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方面

第一,私人支出成本。即是指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的过程中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这包括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前所需要支付的费用,转移到城镇后需要支出的成本以及为了更好地适应城镇生活需要进一步提升自我而需要支付的其它费用等等。为了能够更好的在城市中生存,农业转移人口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仅要维系自身的基本生存需要,比如住房、医疗及子女的受教育方面的需求,而且还需努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相融合。因此对于农业转移人口来讲,将会成为不小的负担与压力,更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与发展。

第二,公共支出成本。即是指政府部门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的部分成本,主要包含为推动城镇发展所需要支付的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费用。这部分成本是应该由政府部门来承担的,可以有效帮助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生活。虽然这将会给农业转移人口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但同时这类社会成本的投入也会给政府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那么政府部门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城镇建设,但地方政府部门可能会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而无法及时提供充足的资金,这无疑会阻碍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序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一)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第一,要想破除户籍管理的障碍,最重要的是打破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局面,构建具有城乡统一性的人口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的居住证制度。而且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不断降低居住证的申请门槛,分类分层次地对待不同职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并根据各个地区城市发展的程度来合理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转移到城镇的问题。对于大中型城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方案,优化农业转移人口的管理方式,合理限制城市人口数量,使得农业转移人口的数量与城市自身的承载力相符合;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应该实行较为宽松的户籍管理政策,尽量减少农业转移人口移居到城市的限制条件,积极鼓励和帮助农村人口落户城镇,不断提升其生活水平。

第二,政府应该公平公正地维护人们的合法利益,制定一些对于城市与农村都有利的惠民政策,尤其是要多颁布一些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口生活条件的优惠政策。如对农村种粮农民实行补贴,对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村学生给予教育补助,还有给低保户等家庭困难的农村人口给予住房补贴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充分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切身利益,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完善城乡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而且政府要努力将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去,如给予60岁以上的老人以一定的养老补贴,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参与到社会养老保险的体制中。

(二)建立全面的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要逐步有序地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到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当地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较为合理的住房保障方案。为那些经济条件较差且暂时无力购买住房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一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并给予适当的住房补贴,充分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住房需要。另外政府还要在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环境方面多做工作,使其能够不断适应城市生活。

其次,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平等地享用优惠的医疗保障政策。“当地政府部门应当尽量消除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差异,让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到城市的医疗补助”。要根据本地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医疗保障方案,让那些收入较低且患有重病的农业转移人口不再为巨大的医疗支付费用而发愁,真正帮助农业转移人口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利益。

最后,各个城市的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主动地为符合保障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原有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生活保障,积极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使得收入较低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够更好地在城市中生活下去。而且当地政府部门还需要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提供受教育机会,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使他们能够在政府和学校的关心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确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制度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承担一定成本。它需要支付的成本包括公共服务、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成本,这就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范围,建立有效的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制度,并合理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做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资金调配工作。中央政府部门应主要承担支出压力较大部分的成本,建立和完善中央財政支出与农业转移人口情况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并把较为具体的资金分配工作交给地方政府部门去解决。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将更多的资金切实投入到民生建设中,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比较齐全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有序推进。

其次,企业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它能够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主要承担技能培训、就业保障、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等方面的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在对待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人口时,能够以平等的态度给予合适的就业机会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不能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损害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在有关劳动就业保障方面,应该给予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并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及时签订劳动就业合同;要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并帮助农业转移人口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使他们更好地与企业发展相融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