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松蔚:关系都是失控的

时间:2024-05-21

文-本刊记者 陈敏

李松蔚:关系都是失控的

文-本刊记者 陈敏

有时,

你需要的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只是一种工具。

【三、 另一种论调】

85后李松蔚,北大毕业,供职于清华大学,“知乎”心理咨询师大V,已回答百余问题,获近40万陌生人点赞,是内心有狂澜不露、外化谦谦的学者型君子。

李松蔚曾在文章里提到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我们的全部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力所能及的物品。反之亦是如此。”

在访谈中,他谈到了当下中国的爱情是如何被物化的,不可控的爱情的本质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

“我一直相信,不管是否适合婚姻,每个人都应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不要那么多规矩。有人丁克,有人和同性伴侣在一起,包括性少数人群也得到生活幸福。我们彼此之间有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但也能互相给予尊重和理解,不会伤害对方的边界。这是值得期待的理想状态。”

所有的关系都是失控的

《中国青年》

:你曾分析日剧《昼颜》,认为“物化是悲剧的起点”。一旦否认了自我的感受,人就不是人,而变成一件物品。请问在一个为了房产税可以离婚结婚的年代,物化是否更严重了?

李松蔚:

为了房子离婚结婚,这是社会问题,可能是两夫妻为了省钱而想的策略。我提到的“物化”更多是说,婚姻或者爱情成为了一个市场,彼此可以公平计价,各取所需。比如有些培训班教男生如何去搭讪,女生有哪些喜欢的话题,1234点去讲……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得爱情,就是将对象物化。不仅仅是恋爱的培训班,社会的风气,有点在往算计别人的角度去发展。往往一个热点出来,几乎所有的公众号都会去蹭热点,阅读量会高。我们去做事情,都习惯想如何获得好处,如何揣摩别人的心思达到目的,其实,都是把人当成了商品。

《中国青年》:

教搭讪你也觉得不妥吗?你觉得感情最自然就好,不需要方法论?

李松蔚:

不是方法论的问题,从深层次来说,所有的关系都是失控的。试图去掌控这个关系的时候,人就会陷入孤独。心理专业认为可控的关系就是一种非关系。我让他干吗他就干吗,我需要他陪伴,或许需要他一个人安静呆着,他都得听话……那我们需要的就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种工具。

《中国青年》:

好像有很多人在爱情中不自觉也甘心沦为对方的“工具”。

李松蔚:

是啊,物化的悲剧永远是双向的:物化他人的同时,也就是在物化自己。还应该注意的是,强势的一方同时也是受害者。我们经常看到恋人互相工具化对方,不是相爱相杀的两个,反而像一种相敬如宾的合伙人关系。

《中国青年》:

这种看上去正常的关系,潜藏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李松蔚:

它可能会陷入到“控制成瘾”的循环里。因为人不可能永远被控。当一个女孩觉得控制男人的方式是身材、美貌,就会恐惧年老色衰,把时间放在节食美容上面。她可能觉得,“今天我做了美容变好了些”,但过一段时间就会陷入更大的恐慌,美容成瘾,就像抽烟喝酒一样。

《中国青年》:

除了美容,购物成瘾的女孩也很多啊。

李松蔚:

如果我需要人才能开心,就可能面临失控。人,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我们依赖很多行为帮助自己处理情绪,就是因为它可控,但这个并不能解决真正问题。所以往往购物几天之后,就会重回空虚,女孩就会用熟悉的方式安慰自己,再次购物。

“软成瘾”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关系问题。恋人回到家,各玩各的手机和游戏,刷朋友圈,表面上是在一段关系里,其实各自都呆在自己幻想出来的世界里。看上去很好,但是谁都没有被真正地陪伴,真正地慰藉。

需要足够的自由,足够的时间,去让年轻人寻找自己的路

《中国青年》:

一方面,互联网让宅男都可以跟自己的女神说HELLO,点赞,另一方面,宅男可能更宅,滞留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网络技术的发达,会让爱更容易得到吗?还是更不容易得到?

李松蔚:

这是辩证的,因为它变得容易了,可能另一方面就更不容易了。爱情要克服很大的困难,经历很多的波折,这样你才会更加珍惜;如果你只用网上送送玫瑰说说情话就能得到,那么得到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好。

《中国青年》:

倒退十年,“性”还是讳莫如深的事情,你作为心理学家,会认为青年们对爱和性的态度更开放了吗?你接触到青年们这方面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李松蔚:

是更开放了,但青年们总是会为性与爱感到困惑,而且对“性”的感知会变化。有人觉得性是一种无聊时可以告慰自己的方式,甚至和同事、朋友一夜情,但是事后会很难处理。约炮毕竟不像约饭那么简单。还有很多人对性的认知没有经过检验,经过之后才会思考。

我不会引导心理咨询者,也不做价值判断,而是去倾听,帮他理清思路,帮他寻找答案。我也远远不是什么爱情、人生专家,有时他们的困惑我也有。

《中国青年》:

你曾坦诚性格比较内向,但这并不妨碍你成为知乎大咖。仍有很多年轻人,把单身原因归为内向——你分享一下经验?

李松蔚:

我觉得内向的人蛮容易谈爱情的,因为他很敏感。外向的人广度很厉害,人脉广,八面逢源。但谈恋爱就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彼此倾谈的深度,而内向有深度的优势。

《中国青年》:

现在不婚的年轻人也有,甚至觉得婚姻是反人性的,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自由,不需要与谁共度一生。你怎么看?

李松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挺好的。我个人的价值观不足为训,只是认为婚姻是很重要的核心,而家庭是个人安全感的来源,至少我知道下班了去哪儿,工作奋斗是为了什么。没有这个核心,那当然自由,想跟谁约会就约会——但自由的另一面就是不安全。

《中国青年》:

你在自选集《一小时外》里谈到“真正的改变,都发生在一小时外。整个事情没有就此停滞,一直都在发生潜在变化”……请问,这代年轻人的爱情,你最期待的未来变化是什么?李

松蔚:

未来会更加多元,多元总是好的。今天很多东西的标准被打散了,门槛变低,人们一方面以浅薄的方式自我娱乐,一方面也会迷惑,尤其存在很多乱象。在爱这个领域,一下子解禁之后,年轻人不知如何面对自由。就好像我们中学时不允许玩游戏,就特别想去玩儿。可是一旦你玩几个通宵,那种昼夜颠倒的痛苦,学业下降的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放纵不是最好的状态。玩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往回走,探索你更需要哪样的生活。需要足够的自由,足够的时间,去让年轻人寻找自己的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