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阅读进化论:总是一样的世界多没意思啊

时间:2024-05-21

文-青山

阅读进化论:总是一样的世界多没意思啊

文-青山

也许正是他们,

能创造出互联网阅读时代的新经典,

从武侠、玄幻、悬疑、科技、

情感题材里打捞出

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倒影——

掌阅科技副总裁游亭在沙龙上。

前不久,去北京单向街书店参加一个有趣的文化沙龙,“阅读进化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阅读趋势是什么?作为一家专注数字阅读八年的科技公司,掌阅科技的副总裁游亭谈到了几个特点:

国漫胜过传统杂志。2016年杂志销量增长缓慢,但二次元漫画,尤其是制作精良的国产漫画呈爆发式增长。如热门漫画《微微一笑很倾城》成为了00后的最爱。

悬疑类崛起。《法医秦明》成为大热门,大多是90后关注。

严肃类回归。从《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到《大秦帝国》,受到80后90后的热捧。此外,在掌阅APP平台上,《皮囊》、《目送》、《活着》、《白说》、《飞鸟集》等人文书籍持续畅销。

互联网大潮袭来,阅读究竟如何“进化”?

你会愿意和他人一起舔舐这颗麦芽糖吗?

游亭将阅读用户端的行为分1.0、2.0、3.0时代。第一代单纯看电子书,第二代可以在书末发表评论,现在是完全“社会化”。

“我们在掌阅A P P最新版本,加入了一个功能叫‘想法’。如果你看到了某一句特别有感触,就可以写在下面,公之于众。这个感触可能激发更多的人一起读书,个人阅读慢慢变成一个社会化的行为,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本书。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第一句话就有15条评论,都是00后留言。”

这个“想法”,有点类似于“弹幕”。细究起来,各种交互性媒体的产生,从QQ到朋友圈,从微博到网红主播,已经使得90后、00后习惯身处热闹鼎沸之中。比如,我们在各自的电脑上,共同看一场深夜电影,全程用弹幕交流。我们身处异地,却聚在同一个“主播房间”,为他同时献花。现在,我们还仿佛坐在一张板凳上,读同一本书,同时对细枝末节发表看法。

想起读大学时,我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独自在台灯下读到热泪滚滚,舍不得读完最后一面,舍不得跟人分享那种撞击胸怀的激动,沉溺在前所未有的感慨里。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理解了“爱”的深度和广度,从此将三毛和舒婷的书送了人。我也记得读《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不懂时反复咀嚼,反复思考,某日遇事,突然茅塞顿开,引为知己。随着阅历增长,一本好书读出不同意味,每时每新……对于我这种读书享受独乐乐的人,并不习惯看一句就分享一个想法。

然而,时代变了,00后也许能在这种开放式的社会性阅读里,获得更多维度的声音,他们的思考也许会被大众淹没,也许会更加博阔。

游亭特别提到了一个投诉。

有一位读者在平台投诉,说正在连载小说的某位作者对他不公。原来,这位作者要在故事里安插三个跑龙套的,就从讨论区挑人,做好人设。这位读者被挑中了,特别开心,谁知竟在新章节第一段就被主角一剑毙命……于是“上诉”。

“在网络原创文学区,作者不再被读者膜拜,而是在一个平台平等交互,就像另一种形式的主播跟观众。读者可以为小说的创作走向提供建议,而作者也会充分考虑,甚至为读者安排相应的角色。这种互动创作从单一走向群体,成为新的文学形式。”

这似乎很有趣味,连孤独的文学创作也可以成为一场狂欢,互联网的“互动,平等,连接”,让他们可以共谋一事,包括成为一本书的百分之一作家,这真是前所未有。

不由想到加缪的话,“舔舐自己的生命,仿佛那是一颗麦芽糖,塑造它,磨利它,爱它。”对于很多视创作为生命的传统作家而言,他会愿意和旁人一起舔舐这颗麦芽糖吗?非如此不可,他宁肯在寂寞的思考中饿死吧。

所以,有个性的作者仍然会是全本导演,就算读者投诉,依然我行我素;而这种互联网的共同创作,只是丰富了创作形式,至于前路如何,能否爆出经典,还有待大浪淘沙。

鸡汤和畅销书会毒害青年吗?

掌阅总结了2016年度的年轻人数字阅读习惯——

大学读者人均年读书量为18本,年消费金额72元。68%的数字阅读用户为25岁以下的恰同学少年。年轻人会抓住碎片时间阅读,37%是在公交地铁上,28%是在睡前,25%是日常外出的碎片时段,10%是午餐午休时段。

青年们最爱读的书,据掌阅数据显示,基本集中在爱情类和励志成长类,其公布了2016年度25岁以下年轻人最爱榜,《教父1》登顶,接下来的四本都励志:《时间整理术》、《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等等。

对于这样的趋势,知乎上有个问题:怎么看待鸡汤类的畅销书?

方枪枪很担忧:“那些畅销书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大约就是,我走过了山南海北,看过了极地寒冰,赏过了热带风情……看一两篇还好,一本本充斥在市场上,让我对普罗大众,特别是少男少女感到担忧。好的文字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给你讲道理,这世界再怎么简单,也绝不是渺如蜉蝣的年轻写手可以教授人们人生经验的……不如看二十四史。”

冯瑜则不以为然,“对某个时间段的很多人有一定帮助的书,容易成为畅销书,对整个人类文明有帮助的书,会成为常销书……但不要觉得别人买了看了喜欢了就怎么地,名著对你有用,青年作家的畅销书对别人有用,这不挺好的吗,大家都一样的世界多没意思啊。”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我当然也曾担心,这类畅销书以及碎片化阅读会让青年丧失阅读长篇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喝惯鸡汤误终生啊!但转头想想,中学我也曾把汪国真的诗歌认认真真抄写在本子上……如果那时让我读尤利西斯,必然也一头雾水吧。

这类励志畅销书就像KFC,爆米花电影,永远有它的市场——也许满了22岁,他们就会越来越爱王小波和鲁迅。浅水区呆惯了索然寡味,挡不住要到深水冲冲浪。

人们还关注一个问题,纸质书会被淘汰吗?

杨洛淼,贾立一获得本次大赛长篇一等奖。

不管载体是纸质还是电子,沙龙嘉宾都表示,“内容为王”。游亭谈到,好的内容会从电子书变成纸书。比如电子书《法医灵异档案》在掌阅大受欢迎,出版社的编辑将50万字的电子书精简成10余万字,再出版销售到市场,效果很好。

为了鼓励更多优质内容的创作,首届“掌阅文学创作大赛”召开时,联合了多家出版社以及全国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声工厂、剧能玩APP作为协办单位,总奖金超过百万,也吸引到两万五千人投稿参与,“写下光,让世界阅读你的明亮”。

1月5日,这次大赛在北京颁奖,两位长篇作家获得最后的大奖,各获15万奖金。其他获奖作品有的即将实体出版,有的被买走了影视改编权,有的会被开发成游戏……成为闪闪富矿。

获奖者都还年轻,不少还是学生,他们强调创作是件寂寞的事,“必睡在沉默的大海,必醒于孤独的刺上”,从而也更感激这个平台,能让自己坚持创作下去。

也许正是他们,能创造出互联网阅读时代的新经典,从武侠、玄幻、悬疑、科技、情感等题材里打捞出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倒影;而他们的同龄人在电脑前移动鼠标,在地铁快速滑动手机,或者捧着电子书,正在共同缔造一个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新阅读时代。

责任编辑:陈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