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德国式独立”与“亚洲式抱团"

时间:2024-05-21

文-郭恺迪

“德国式独立”与“亚洲式抱团"

文-郭恺迪

节省时间、精力的同时,

有多少有趣和独特体验也一并被“节省”了?

上周,我和一个德国人大聊一番,他对亚洲文化颇感兴趣,发出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感慨。他告诉我,在本科班级里有不少亚洲学生,每次临近考试时,这些亚洲学生总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关于考试的种种细节:复习大纲、题型、重点、样题,甚至是编辑好答案的题库。他对此总是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同班的德国学生总是一脸蒙地从第一页开始读课本。

听完这番话,我倒是费解起来:难道他们德国学生就没有学生群这种东西吗?难道考试之前他们就不会试图去问上一届学长、学姐了解点信息吗?假如一个人认识两个前辈,五个学生认识十个不一样的前辈,这样分头打听打听,不就对考试形式、难易,甚至重点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了嘛!

我的一番见解让他听得两眼冒光,他叹着气告诉我,“德国学生不会向前辈打听信息,因为那些已经考过试的人是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的。他们会觉得,既然我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这门考试,那你也应该和我一样花时间花精力,我不想告诉你这些信息,何况我凭什么要告诉你这些信息?”

我笑出了声,跟他仔细分析起来。分享考试信息又不会让后辈“免考”,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识,这只是一场考试,并不是让你转让知识或是智商啊!德国朋友频频点头但面露忧愁,“是啊,只是考试而已,可是大部分德国学生还就是不愿意分享这些。”

来到德国已一年,我对德国人的最深印象就是“热情”和“独立”。对亚洲人团体来说,我们更容易在面对未知的挑战时转而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探讨,同时,当我们面对后辈求助时,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可能提供帮助。

在我们看来,不造成直接利益冲突的信息分析对于整个群体来说是利他形式的可持续发展。但对于德国人来说,很多在我们亚洲学生看来是举手之劳、互惠互利的事情,如果你不提出请求,他们很可能是根本不予理会的。即使你提出帮助请求,他们也极有可能干脆地回答Nein!(不!)或者在讲了一大堆奇怪的限制条件后才答应你。

德国人似乎是两面的,一面是见到大街上拿地图的人就会主动上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另一面却绝不开口向后辈透露一点点考试信息。相比而言,中国学生群对每一个中国学生个体就是一个强大且友善的数据库:哪家保险涨价了,哪家中餐馆有活动了,哪里的医生会说英语,哪门课的教授出题特别刁钻,哪条街道附近出现了可疑的人……

这些德国人需要用真金白银和时间精力去实际验证的信息,我们只需要在微信群里按按键盘就可以得到直接的答案。看来是相当方便,我也一度沉溺于这简单易得的快乐。但这次交流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德国式独立”养成的基础?

我一直在思考,当我们依赖信息共享互助时,我们是节省下来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有多少有趣和独特的体验也被我们“节省”下来呢?当我们都在说,吃亏是福,不主动吃亏是明智;费神是修行,不主动选择费神是对自己的善良……但当我们以理性的大脑选择了一条眼前的正路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失去了一定的体验独立的机会呢?

想了很久,但我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你说,德国式独立和亚洲式抱团究竟哪个好?我想,这其中利弊在每个人身上都应该有不同的影响,也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劣,所有的只是文化与个人价值观念的不同。

至于我,现在仍然无法跳出自己身为中国人群体一员的身份,无法拒绝那些来向我询问出国事宜的学弟学妹,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在本地中国学生群里寻求帮助。但同时,我仍旧会一边羡慕着德国学生每天独自一人吃食堂,逛博物馆的淡然,一边开心地陪刚到德国的国内小伙伴注册地址,找教室。不过,在以后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会小心翼翼地尝试来一次独自旅行,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干涉的情况下!

责任编辑:浮琪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