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吃瓜,还是吃药?

时间:2024-05-21

文-曾庆芬

吃瓜,还是吃药?

文-曾庆芬

倘将吃瓜当成吃饭,

甚至导致肠胃不适,

就不免本末倒置

求围观的市场缺口自古以来就很大,人活一世,谁不想吼一嗓子招徕点目光呢?锦衣夜行最大的顾虑不就是担心“吃瓜群众”看不见吗?所以说,“吃瓜群众”的存在满足了很多人的虚荣心。明人刘元卿《应谐录》中有则趣闻:一名叫张诩子的人为了炫耀自己的新床榻,竟然撒谎称病卧床。前来探病的姻亲尤扬子为了炫耀自己的新袜子,故意撩开衣摆,跷着二郎腿坐在床上,问他有何病。张诩子笑答:“吾病亦若病也。”

普通人对“吃瓜群众”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各种“炫”“晒”“秀”上,有固然锦上添花,没有也无妨。但是对明星来说,被围观可以直接转换成生产力。围观度不太理想的明星会处心积虑地改善围观度,其中那些富有职业精神的,先放些绯闻烟雾弹,然后再自己出来辟谣,自导自演,“吃瓜群众”看得不亦乐乎。但是“狼来了”套路滥用,有些犀利的“吃瓜群众”就不买账了,“又有绯闻了,是有新戏要上了吗?”好在如今有职业水军,明星可以花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些懒得用套路,又舍不得花钱的明星,就自己穿上马甲给自己手动点赞,这种简单粗暴型的涨粉方式也是醉了。

当然“吃瓜群众”并不总是受欢迎,就明星来说,一方面渴望被“吃瓜群众”包围着,证明自己红得滚烫发热,另一方面人无完人,明星不希望“吃瓜群众”看到自己的全部。但“吃瓜群众”中总有那么一拨好奇心过重、入戏太深的,比如像卓伟那样专业资深的“吃瓜群众”,更是令明星“望风而逃”。

要吃就吃一个好瓜

有的“吃瓜群众”因吃了个瓜,遂埋下一颗奋斗不息的种子,忽然有朝一日他也跳脱出来,成为“吃瓜群众”围观的新对象。两千年前秦始皇出巡场面声势浩大,在千千万万个围观的“吃瓜群众”中,有两个出类拔萃的,一个夸赞:“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另一个直言:“彼可取而代也”,他们分别是刘邦和项羽。

还有的“瓜众”因吃瓜而心里生出许多害怕来,为了避免落得被围观者那样的下场,规规矩矩做人,也是极好的。古时有一词叫“秋后问斩”,之所以选在秋天,原因之一就是秋收后农民较闲,有时间当“吃瓜群众”。而问斩之前要游街示众,然后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行刑,出发点无非是以儆效尤。

犹记得高中时,围观过两场公审大会,犯罪分子出场情景极具震慑力:两名高大的武警将犯罪分子押到会场中央,一名武警抓着罪犯的头发忽地提起,使其在宣判期间一直保持45度仰望天空的姿势——这个姿势是某些作家钟爱的经典文艺款,用来抒发“逆流成河的悲伤之情”,但是若由别人揪着头拎起来,那画风可就不对了。围观完公审会之后,我觉得自己这辈子肯定会当一个守法良民,因为我不能想象自己被抬头45度是啥滋味。

当然,“吃瓜群众”若一味地只顾凑热闹,观看酷刑,忘记反思,这也是无法左右的。若那犯人是被冤死的,而且是为“吃瓜群众”谋福利而冤死的,那就生出许多悲凉来,鲁迅先生在《药》里已经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必赘述。

更多的吃瓜过程则可以将围观当做见个世面、开开眼界的渠道,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生而平凡,能见到不平凡的人、物、事难免兴奋激动。美女帅哥,良辰美景,但看无妨;世态炎凉,人情百态,也可长长见识。

譬如《陌上桑》写美女秦罗敷出门采桑叶,“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潘安美姿仪,妇人手拉手把他环在中间围观,还要掷果盈车。爱美之心,自古有之。所以当真的有人对明星们摆出“脑残粉”的姿态时,也不必大加挞伐,此时吃个瓜,倒是也可以当做人生必经的一个小小历程,只要没有因为吃瓜而变成傻瓜即可。等他们有一天为“吃饭”忙碌起来,自然就顾不上“吃瓜”了。

吃瓜,还是吃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洞明世事,练达人情,非一朝一夕之功,前车之鉴是学习的捷径之一。如果看到别人掉进坑而自己绕着走,人生倒是也能少跌个跟斗。最近一段日子,明星模范丈夫屡屡劈腿,相对于围观小三,“吃瓜群众”更加关注“被劈腿”的妻子,何故?不就是想看看人家是怎么处理家庭危机的么。

围观者,尤其是女性围观者,还掀起一股“男人若背叛爱情,女人还剩下什么”的反思潮。这就让一个女人的“不幸”为千千万万的女性敲醒了警钟:“人生很长,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女人要始终保持物质和精神的独立才足够安全”。在现实残酷地给“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论调一大耳光后,“吃瓜群众”这样的反思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的老家曾经出过几场凶杀案,受害者都不是本地人,这些只在电视电影里出现的场景激起了村民的围观热情。法医验尸时,村里男女老少都跑到案发现场,有些隔着好几个村子的人居然骑着摩托车大老远地赶过去。围观了还不算完,在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事都成为最流行的谈资,比如红白喜事时酒席上吃得正好,突然就听见“吃瓜群众”反刍“那个被埋在渠沟的人喉咙里全是棉絮”,简直让人难以下咽。后来一段时间,老家修了高速公路,短短几年,路上发生好几起车祸,村里又是一副扶老携幼的围观场景,耳边充斥着“一家几口全死了,胳膊腿飞了一地”“拉水泥的卡车撞开护栏冲到秧田里”之类的八卦。这一方面固然是“瓜众”没见过场面,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村民农闲时太闲了。《奇葩说》中的名嘴马薇薇曾说过,“那些脑子里装满别人,过于热爱八卦,非要把别人的日子过成自己日子的人,是因为过得没滋没味。”想起来鲁迅先生倒是曾给沉湎看戏的民众开出过这样的药方:“使他们无戏可看”。药性虽然稍嫌过重,但却是一针见血。人生如戏,但倘若光顾着看戏,忘记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实在因小失大。按作家马伯庸的说法,现代人生活的文明规范,可以归结为八个字——“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吃瓜太多容易拉肚子,还需要及时服药止泻。

总体来说,吃瓜无罪,围观有理。但是倘将吃瓜当成吃饭,甚至导致肠胃不适,就不免本末倒置。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反省”,决定还是给同为“吃瓜群众”的同学们开一剂药,重点不在于抑制吃瓜的欲望而在于缓释围观的惰性,其成分:一曰掌握围观主动权,避免被利用;二曰宜自省反思,忌盲目跟风;三曰适可而止,勿入戏太深。至于具体分量,则全在个人把握——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你吃瓜时入戏太深,别人却可能在砥砺前行,这不免让人“细思极恐”,再不奋起,只怕连吃瓜的资格都没有了。

责任编辑:郝志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