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寻家在一线

时间:2024-05-21

文-渡云



寻家在一线

文-渡云

走出来,

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但没有归属感却令人不安。

一得一失间,

就是氧离子一般的人生复调。

一位朋友,姑且叫老张吧。那天在酒桌上正聊天,老张突然说,自己北漂十五年了,不知道是不是要在这儿漂一辈子。我们几个互相看了看,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他明明是有户口,有房子,有车,连乡音都褪得差不多了,怎么还能算北漂呢?

“没有家的感觉呀!”他抿了一口酒,幽幽叹道。

听了这话,一桌人都沉默了。

说实话,这话,对我也不是没有杀伤力。

再说我这朋友的情况,他毕业之后成功留京,目前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离过一次婚,没有孩子,在我们眼中,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没有经济负担,偶尔会交个不以结婚为目的的女朋友,多么自由自在!但他酒后的话却让我们知道了,这种生活并没有让他幸福。

个性化的教育还应该具有动态性。大数据形态和速度的优势,使得它对于教育的反馈不是一劳永逸的,能够持续观察、持续分析、持续反馈、持续调整。

他想要的是一个“家”。

你可能会认为他矫情,明明什么都有了,想再成家也并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怎么还这么不知足呢?

巧了,我的另一位小哥们,姑且叫小赵吧,和老张想的一样。他毕业后来到深圳打拼,也已经成家,有了宝宝,每天为奶粉钱忙得要死。但偶尔坐下来,拿起酒杯,还是觉得“不踏实”,感觉缺了点什么。

“我有两个家,一个在深圳,一个在老家。深圳是家,是因为老婆孩子都在这儿,老家也是家,是因为父母在那里。”他记忆中的老家印象,仍然是十多年前那个中部地区的工业县城,尘土飞扬的街道,红砖面的老公寓楼,烟熏火燎的日子。“其实是很无趣的地方,但是,那才是家的感觉,很踏实。”小赵这么对我说,“但再回去,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很多地方都拆迁盖楼了。新城区宽敞漂亮,但和我更没什么关系了。”

看不到几个居民的新城区,就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画作,述说着一个尴尬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又何止这一个?

“我觉得等我的小孩长大了,就不会有我们这代的漂泊感了。这个大城市,就是他的家,唯一的家。”小赵在微信上说。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这只是一个大时代。只不过,在这个大时代面前,人显得好渺小。

在过去三十年里,约五亿人口从村镇迁入了城市定居。在未来三十年,不出意外的话,这一过程还将持续,还将有数亿人迁入城市,从而使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70%,甚至达到80%。这是新闻讲的,大家都知道。不那么有人知道的,是一个残酷事实和规律。

目前,仅北上广这三个巨大的城市圈加起来,就已有过亿的城市人口。

除去三大城市圈,沿着不断扩展的高铁网络,也正诞生一连串的大都市——南京、郑州、武汉、成都、重庆……这些区域中心城市,就像一团团海绵,正以每年超过20万的速度吸纳着人口,迅速崛起,剑指“新一线城市”。

所有这些趋势,都在提醒着我们——只要允许自由流动,资源总是会向少数集中,无论是财富,还是人口。

在缺少外部条件限制的环境中,强者愈强,富者愈富。

这意味着,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都会向大城市集中,其他的城市则将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城市化大跃进,会成就一批城市,也会摧毁一批城市。

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值得关切的,还是每个人的感受。

大城市,意味着文化多元。但是这种多元,也意味着难以找到一份内心的安定。

“回老家,满大街听见的都是家乡话,听着就是那么亲切、舒服。”小赵说,“在深圳,老同学就那么两三个,一年见不上一次。平时接触的人从哪儿来的都有,说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生活习惯也都不一样,的确让人开眼界,但还是和老乡在一起感觉更亲切。”

也许,居住的城市之所以总是感觉陌生,是因为人陌生,是因为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认同。哪怕早已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哪怕熟悉这里的程度早已超过家乡,还是会有那么一份落寞,一份疏离。老同学不在,老朋友不在,老亲戚不在,也就少了太多依恋和牵绊。

定居容易,定心不易。

像东北这样的“铁锈地带”,还没能走出“中产收入陷阱”,经济数据非常难看。三四线城市的萧条,将人往外逼。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能走的都会走,争先恐后涌向北上广,抑或那一个个正在快速崛起中的“新一线”,去填充那里的岗位和房子,即使艰难,也要坚守。而转身回去,安守旧乡的年轻人,注定只会是少数、异类。

没错,中国人口是多,但人口并不会以均摊的形式分布到所有地方,这个世界不是那样运转的。城市化、工业化,都会让人口不断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身后留下小城一地鸡毛。

人口流失,变成“鬼城”的可能性,像一个噩梦一般,让主政者难以安眠。于是,在中国走向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面前,各个城市纷纷被拖进了一场“人口争夺战”。这场战争争夺的焦点,正是年轻人。

据官方统计,中国14-35岁的青年人口有四亿多,两亿已在城市定居,剩下的两亿,就是被争夺的“资源”,其中主要就是那些有技能、也有消费能力和意愿的老张小赵们。而以中国“十亿城市化”的目标来看,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

问题是,都在争夺年轻人,可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有归属感?

走出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没有归属感却令人不安。一得一失间,就是氧离子一般的人生复调。

说到底,你究竟属于这里,还是那里,是灵魂的事,装不出来。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以后的事,我是想等老家那边环境比现在好一些了,就回去养老。人嘛,还是得叶落归根啊。”饭桌上,老张眼睛里划过一丝憧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