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董铁莹
崔维成,“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海试现场副总指挥。2013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称号。
2012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独立完成海试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消息传来,举国振奋。
早在2002年,我国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立项,崔维成教授被任命为潜水器本体系统项目负责人兼第一副总设计师。他与总设计师徐芑南一起带领团队从当时国内没有人知道深水载人潜水器应该怎样设计的“零起步”开始,1000米、3000米、5000米,直到最后的7000米,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持之不懈的毅力,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主席亲切接见了他并勉励其为把我国建设为海洋强国作出更大的成绩。而他给自己定的未来10年的目标就是尽快研制成功万米级全海深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创新的本质是质疑
《中国青年》:作为科技创新的践行者,你怎么理解创新这个概念?
崔维成: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强调创新,但很多年轻人可能对什么是创新还没有真正了解。所谓创新,我认为本质上是质疑。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对创新创业给予足够的重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种推动力是强大的,让我们的年轻人能够拥有更好的创新环境。但就目前而言我认为我们很多地方能够容许质疑的环境少,有质疑精神的人少,会通过质疑发现问题的人少,发现问题后能够持之以恒解决问题的人少。由于这“四个少”,我们各行各业的真正创新成就太少了。与国家的人力物力投入很不相称,也就是我们对于创新投入的产出比不高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国家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及投入大量创新资金时,我们的年轻人在一开始就应该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自己所从事的项目或者研究是否符合创新标准?计划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将这些问题在行动之前都思考一遍,才能避免冲动行事。
《中国青年》:我国总体创新能力与国外创新能力高的国家相比,存在多大差距?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崔维成:不可否认,我国的总体创新能力与国外创新能力高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要改变这样的差距,我认为首先要从我们的管理者方面入手。创新对于管理者而言也是一门必修课。正如我刚提到的“四个少”,就要求管理者能够从提高管理水平入手改观。首先,作为企业或者部门的管理者,自己必须也要认真学习创新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什么是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一个管理者的作用。其次,要学会去尊重创新的思想和人才。我认为中国不缺创新人才,关键是如何培养和使用,这对管理者的能力和心胸气度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
除了管理者之外,与青年一代创新者们靠得最近的就是学校。青年一代创新者的能力培养很大程度上来自学校的培养,如果我们的学校不能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那么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就无法得到发挥。所以我认为老师也要了解创新,尊重创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我知道我们很多高校现在都建立起了创新基地,有些还与地方共同打造产业创新基地,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产学研结合,做创新项目孵化,这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要给大学校长以应有的权利,让学校真正变成一个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而不是“不敢质疑不会质疑的小绵羊的养殖基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首先要给青年人传递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有科学精神的青年学者。
最后,我们的年轻人自己也不能偷懒。要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要善于质疑,还要在发现问题后能够持之以恒地加以解决。也就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需要容许失败
《中国青年》:创新氛围的营造中,你认为最为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崔维成:容许失败,这点最为重要。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创新,都是要冒风险的。要有担当责任和容许失败的态度。创新需要容许失败,我们看到美国之所以拥有了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就是源于他们整个社会对创新失败的宽容度。很多成功的创新者事实上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才取得成功的,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人。社会对于创新的宽容能够带来巨大的正能量,解决很多创新人员的后顾之忧,而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反而能带来更大的成功。
当然除了提供宽容的社会环境,还要充分信任承担任务的创新者们。不能要求他们像工厂加工螺钉螺母一样的对于时间和成本作出精确的预算。而对于最终创新成果的評价,我认为一定要交给有专业素质的第三方机构,而不能把管理者本身的好恶参杂在其中。
总而言之,社会要给予创新者积极的正面鼓励,同时也要拉好后防线,让他们拥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在包容的氛围中激发创新活力才是最为适当的发展模式。
看得远,也要踩得实
《中国青年》:青年一代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此你有怎样的期待和忠告?
崔维成:我对他们的期待第一就是停止抱怨,学会克服不利环境。管理者和学校要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遇到很多来听我讲座的年轻人总喜欢跟我抱怨一些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比如没有政策扶持啦,缺乏资金啦,缺少推广渠道啦我告诉他们,抱怨和发牢骚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要学会克服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不断地开拓创新,这也是我认为一些年轻人身上所普遍缺少的。
事实上,只要自己努力,体制机制的不足都是可以弥补的,这些都不能成为中途放弃的借口。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在2012年“蛟龙号”海试结束后,就向组织递交了辞呈。因为我要组建一支全新的团队去突破潜入万米深海的深渊技术。这一次可以说我失掉了所有强大的后盾,没有资金支持也没有团队保障,完完全全是重新启航。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是自己如何克服这些客观方面的不足,让创新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其次,创新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需要真正沉下心来扎扎实实践行。好高骛远永远无法达到最后的成功。创新能够解决很多新问题,用创新的方法能够提高效率或者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我们不能一说到存在的问题,就马上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解决。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在很多问题上已经摸索出了成熟可靠的解决办法,此时就应该用成熟可靠的办法,或者在这些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良。说到底,我们要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但不能万事依赖创新,或者只做些创新的表面文章,而不去实干。要看得远,也要踩得实,只有将两方面都兼顾了,我们的青年一代才能真正通过创新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