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奋斗,是为了让普通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时间:2024-05-21

文/王进平

奋斗,是为了让普通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文/王进平

耕自己的地,犁自己的田,靠自己努力去生活,就有希望收获为此付出而带来的甘甜果实。

我出生在塞北一个不到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子里的人们过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人生活。当父母的为了让日子过得好一点,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或者让孩子外出当兵谋取出路。上世纪90年代初,我高考落榜后选择了参军入伍。像所有寒门子弟一样,我平时努力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军校。

军校毕业后,为补贴家用,我把工资的大部分寄回家里,缓解了父母的经济压力。自己成家后,买房子还房贷,抚养小孩,小日子变得紧张而忙碌。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就会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努力完成领导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付出终有回报,我从排长一直干到副团职,直到前年才离开部队。静下心来时常会忆起父母在春播、夏锄、秋收时辛勤劳作的背影,也会想起自己求学时挑灯夜读的情景,工作时日夜职守的艰辛。虽然命运给了我一个较低的人生起点,但我明白任何一种努力都得靠自己,为了时刻激励自己前行,让日子过得好一点,也就成了我努力工作的信条。

《中国青年》开展“失去奋斗的动力怎么办?”大讨论,我的看法是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要有不同的奋斗目标。生活容不得你停下,不进则退,你不努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身边的人会超越你,没有人会陪伴你原地踏步;如果你自暴自弃,你将会跌入更低层次的生活状态。我们前行的动力就是让日子过得好一点,为了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将来,在奋斗的过程中,既能赢得旁人的尊重,也能博得众人喝彩,有了这些,动力就一定会源源不断的从你的身体中迸发出来。

前些日子到青岛看望了在部队期间和我一个科室呆过的战士小孙。小孙复员回到家乡后,先后换了几家单位,大多是做临时活的,挣的也不多,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干不长久便辞职了。如今他在一家大公司武装部上班,一个月工资有三千多元,只要单位不加班,他晚上下班后还能再跑跑出租车,每天还能挣个百十来元补贴家用。小孙坚持让我去他家里看一看。他在离市区不远的地方,买了间二手房,外观虽有些旧,但屋内收拾得整整齐齐,卧室床上的被子还像部队时一样,叠得方方正正,阳台上,有两盆吊蓝花开得正茂。

小孙介绍了他的妻子。他妻子很热情地接待了我,闲聊中得知了他们相识相恋的全过程。他妻子说,相中小孙,就是看对了他能吃苦这一点,跟着他,过好日子就有希望。小孙一家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往小里说,是生活所迫,往大里说,这就是一个男人的责任,他得承担起这个家,让日子过得好一点。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大多都是为了把日子过得好一点而努力奔波着,辛勤工作着,积极进取着。

那一年,我还在部队,一次迎接上级领导检查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一位年龄和我相当的领导已经在副师的岗位上了,他是如何干到这个位置上去的呢?知情人告诉我,这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但进一步了解得知,他工作很努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历练过,也曾取得过不平凡的业绩,属于能把握住机遇的一类人,提升相对快一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我和他相比,只不过是人生的起点和发展的轨迹不同罢了,人家有显赫的身世还在努力奋斗,我们有什么资格懈怠呢?

让日子过得好一点,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人生追求。我们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要坚信,耕自己的地,犁自己的田,靠自己努力去生活,就有希望收获为此付出而带来的甘甜果实。

你是否仍然敬畏知识?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陈敏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清代黄景仁在《杂感》中咏叹:“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个一路飞速往前的时代,无论“有用”“无用”,你如何判断何为知识?又是否对知识心怀敬畏?欢迎说出你的观点,投稿至chenminxinkan@126.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