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茶香万里伴归程

时间:2024-05-21

采访/本刊记者 李纯

茶香万里伴归程

采访/本刊记者 李纯

东山西山采茶忙。

“你好,我是杨华毅。明天下午1点参加在清华的复试。如果今天你有空我请你喝茶。”

这是杨华毅的短信。一般说“喝茶”,多属寒暄,但见到杨华毅,听他谈论的每一句,我算是明白,他与茶的缘分,深入骨髓了。

一个“茶痴”。一个不去当企业高管、赚取百万年薪,却回乡归田,要在大山深处开垦出“智能化茶场”,栽培出无污染、零公害新芽的“梦想家”。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想让乡亲过上好日子……清华硕士生杨华毅,选择了茶。

故乡的农田啊,给他以回答

杨华毅,湖北恩施人。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湖北省交通厅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工作。对那段日子,杨华毅以两个词总结:“一是忙,每天都在高速路上跑现场。二是穷,800元钱一个月的工资。”

钱少,还不是最关键,最让他挠心的是,“我看得太清楚未来在哪里。”

经过努力,杨华毅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07年硕士生毕业。这期间,杨华毅一直在思索:除了公务员,我还想要做什么?

故乡荒芜的农田给了他回答。

随着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对繁华都市的渴望,进城务工的小伙伴们越来越多。“如今,农一代已近70多岁的高龄了,渐渐地干不动农活;农二代50多岁,大多在工厂做事;农三代,以80、90为主,基本上不干农活也不会干农活。家乡,对他们顶多意味着逢年过节回去住几天。但即使回去,也没什么工夫打理农田,忙于看手机。这种情况在我们那儿非常普遍。”杨华毅感慨。

村庄正在陷落。陷落的不仅仅是精神家园。看到儿时赖以为生的良田,如今被废弃被慢待,杨华毅的心,莫名地疼起来:“都说农民最穷,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土地变换成巨大的资源?”

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富,不知不觉地,成为杨华毅心中的织锦。

“要种就种茶叶中的拉菲!”

2010年,杨华毅停掉武汉的所有业务,回到故乡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长堰塘村,成立了恩施市兴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映马云池”这个商标。主营方向:有机茶叶。

杨华毅不是恩施种茶第一人。茶界有点子有奇谋的人也不少,杨华毅的章法与众不同:大家都做加法,我便做减法。赫赫有名的饮品,可乐、咖啡,都是在给身体做加法,只有有机茶,是给身体做减法。

他梦想能以“映马云池”之水,浇灌出到目前为止国内还很罕见的有机茶,茶绽新绿,水映丹霞。当初选择映马池村民小组这几百亩荒田做茶园,也是爱极了茶园附近的清泉。这一方水塘,古时候每到夏天午后霞光反照时,砂岩壁上好似一匹金马映在山壁上游走。

“国内某水稻专家曾酝酿在内地栽培出一型有机水稻,到今日还没成功呢!因为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农作物,对土壤、空气、水源、动植物环境的要求极高。所以,种植有机茶也是任重而道远。不过,我还是很有兴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茶叶里的拉菲。”

不懂群众路线,你就会完败

创业者杨华毅是雄心勃勃的。不过,与远大理想“打架”的,通常是琐屑的一地鸡毛。

映马云池茶叶采取的是农户+基地+公司模式。杨华毅与当地老百姓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乡亲们退出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转换身份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在茶园间建起一座座白墙黑瓦的新民居。

那么,问题来了:茶叶的丰产期需要五年。不比其他的产业,这可真是个费时费工的活儿。

茶苗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可设备更新、团队建设、渠道建设……桩桩件件,远远超出了他当初的想象。为此,杨华毅搭尽了之前所有的积蓄。这还远远不够!

5年的时间,养个娃娃,能打酱油了;同样是上清华,给上市公司做咨询顾问的同班同学,5年的时间,人家都赚好几个600万了!

哎呀,算是明白了,为何没有人真正愿意投资做农业呢?创业的人呐都是苦大仇深。

玩笑归玩笑,杨华毅继续种他的茶。为此,他还搭进去三亲六眷。父亲就曾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过:“自从你开始创业,我就被判了‘无期徒刑’!”照顾孩子、看管茶园,都离不了老父亲的帮忙。

就像绝世高手练功,无法估计什么时候是出关的那一天。

你能忍?定力够高?要命的是,你的小“伙伴”们受不受得了?!

老百姓的心思,不虚头巴脑、云山雾罩。杨华毅兴建茶园之前,也有一个老板,来长堰塘村试过水,他投资了100亩地,但不到一年就坚持不下去了。“病灶”在哪儿?

原因在于这位老板开会的时候,不说家乡话,一口文绉绉的普通话;还有一个“嗜好”,喜欢在办公室里,给农民念红头文件。

“农民咋会听你这个东西呢?农民是最实在的,他们要听的就是一句话:我在你这儿干,一天或者一亩,多少钱!值,就跟你干!”

吸取前人的教训,清华硕士生杨华毅提醒自己要走群众路线。想当农民伯伯的老板,你必须懂他们的心理、他们的语言,否则,就会鸡同鸭讲。

2013年、2014年,是矛盾的高发期。2013年之前,老百姓的收入主要来自锄草、施肥的收入,此前,野草比茶势长得高,茶园里务工好赚钱;但2013年以来,茶苗渐渐长得比草高了,也便没必要雇用那么多劳动力。老百姓发现收入慢慢降低,难免不撮火扯皮。

“创业的前五年,我天天忙活这些事儿。做企业老总,应该是90%以上的精力,用在市场营销、品质提升、企业管理上,但我60%的精力,用于扯皮!”

一幕幕图景,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明白那份艰辛。看起来拉拉杂杂、不是大事儿的事儿,却样样都要劳力劳心:

王五的地肯租,与他挨着地界儿的小四不肯租,这两块地,就连不成块;

基地不通公路,要组织新修。

……

繁杂如此。创业学堂上不讲这一课,即使讲,也如隔靴搔痒,不在一个平行时空。

但杨华毅还是执着地建立起基地,不肯将就。“我没见过哪一家农业企业,不建立自有直控基地就能解决农残问题。我的原料全部来自自有基地,而同行们几乎都是不做自有基地的,因为前面所说的这些基地的烦心事没人愿意沾边。”

机器人唱起采茶歌

妹夫韦红鑫最了解大舅哥的酸甜苦辣。自从杨华毅决心创业,韦红鑫也被绑在了“战车”上,跑前跑后,帮忙筹措了不少资金,他分外理解杨华毅的执着:“他不是憨,是对这片土地有很深的情结。他要放弃很容易,可一放弃老百姓就要把茶苗全部砍掉,走回头路种庄稼,这些年的辛苦培育全部作废,从情感上他舍不得。”

“作为一个读了这么多书的人,不能带领老百姓把日子过得稍微好一点的话,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对不住人”,杨华毅的原话。

双子座,却有着金牛座般的执拗与坚持。越是旁人不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坚持。对肥料的选择,杨华毅也煞费苦心。化肥,他不用;猪粪,嫌重金属含量太高;人的粪便,他也不用,因为如今厕所化粪池的化合物含量太恐怖了……

为了找到安全又性价比高的肥料,杨华毅千里迢迢去了内蒙古,在那里,他欣喜若狂地发现了梦寐以求的环保肥料——羊粪,性质温和,金属含量几乎为零。

柳永曾写过,“为伊消得人憔悴”,词人怎会预料到,后世怎会有人会为羊粪踏破铁鞋?

但创业者没有这种气质怎么行?

对事业,要始终拿出对待女神般的狂热,数载如一日地坚守,为伊精挑礼物地事无巨细……

“痴迷”如此,掌管命运的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也会被感动吧?

这一年,茶园进入了丰产期,老百姓一年从清明节到中秋节都可以采茶了。

这使得老百姓采茶的劳务收入比他们在地里锄草施肥的收入要高。心情,自然变成了解晓东的那支歌,真呀真高兴!

收入,有如报表上漂亮的、有力的箭头,兴冲冲地朝右上方飘扬:2013年,100亩地,劳务支出12万;2015年,春茶两个月的采摘期,采茶收入突破18万;预计2015年100亩地的年劳务支出接近30万。茶园的营业额也将达到400万以上。

2015年,对映马云池来说,是个丰产期。这一年,兴创农业的180亩基地,将获得美国、日本、欧盟及中国大陆四个地区的有机茶的权威认证,这一认证在世界范围内以严格著称,国内能通过其验证的茶叶公司,寥寥无几。

茶园也将迎来升级转型。国防科大一位军工教授听说了杨华毅的创业故事特别是获知他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后(今年杨华毅拟向深山老林进军,将茶园面积扩充到3000亩,每亩地需常年配备1-2人采茶,劳务缺口巨大),说:“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将专门为你研发出一款采茶型机器人。”

工业4.0在恩施大山深处上演?够不够科幻?够不够传奇?

还是清泉幽幽,云雾缭绕,深山自有一股轻灵之气,“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姐妹们,东山西山采茶忙。”曼妙的采茶歌回荡。一座山接一座山,浩渺苍茫,像平原一望无际。忽然,一列列闪闪发亮的机器人,呈多列式战阵,迅速地分布于山腰、山顶茶树繁茂的角落。无人机在空中悠然地低旋,传达着来自终端控制室的指令……

对创业者杨华毅来说,那一天,并不遥远,并不神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