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文/本刊记者 陈敏图/郑金艳 提供
郑金艳:丁香『花舍』,成就梦想勋
文/本刊记者陈敏
图/郑金艳提供
我的座右铭是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我经历、感受着人生中每一个挫折,每一个磨难,才能成长,走到今天。
郑金艳喜欢的花,并非牡丹或是玫瑰,而是喜阳耐寒、素白或淡紫的小小丁香。
11年前,她创办了花舍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花舍”,是指丁香之舍。
传说,在繁茂的四瓣丁香树上,若能找出五瓣的一朵,会被命运所祝福。她果真找到了一朵,并将之封存在花舍。11年的风雨兼程,“花舍”葳蕤开放,“花舍咖餐厅”已在全国开设20多家分店,实现年收入过亿元的佳绩。第二品牌“花舍星语”首家门店也于2014年11月开业。
第一眼见到郑金艳,柔美轻盈似邻家女孩,服饰又透出中性的利落优雅。若在街头偶遇,你不会想到她还担任着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等职责。
多少人找到这朵幸运的花,而后就遗忘了?而郑金艳的“花舍”,已成为不忘初心的企业传奇。
这些年,她还筹建“花舍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生,推广环保公益等等,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采访中,她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思维速度很快,处于那种长期精进的运转状态中。
对于今日创业者,郑金艳建议道:“梦想不那么简单。当你被现实打击时,当你疲惫迷惘时,当你无助彷徨时,绝不要停止你的步伐。战胜了这些,整棵丁香树,都会为你盛开。”
戴望舒先生希望在雨巷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郑金艳,将丁香“花舍”打造成为属于自己的梦想勋章。
在大学读书时,郑金艳就喜欢泡咖啡馆,并幻想自己也能拥有一家。
毕业时,经过前期调研和慎重考虑,这位25岁的姑娘筹来资金,于2004年11月1日在亚运村开了第一家咖啡门店,从咖啡选材到门店装修处处用心,很快实现盈利。
2006年,倍受鼓舞的她,开创了首家分店花舍渔阳店,但出师不利,渔阳店每月都在亏损。身边的亲朋苦口婆心,劝她放弃——何必如此心力交瘁地去打拼?第一家店的利润,已经足够花销。
“我也犹豫过,可是每次看到店里几十个员工希望的眼神,就必须坚持下去!要不然,他们怎么办?”
即使亏损,郑金艳也坚持给员工们发放全额补贴和奖金,有的员工流着泪要把奖金退回来,她鼓励道:“生意不好是我的决策问题。只要大家齐心努力,这家店一定会做起来!”
带着这批老员工,她以周到的服务,稳定的产品,一个一个积攒客户,以女性的善意和任性,在习惯厮杀的商场独辟蹊径。靠着口碑相传,渔阳店最终扭亏为盈,甚至成了花舍的旗舰店。
“那一年是我创业最艰难的一年。但让我最自豪的,不是一家店生意的好坏,而是这一年里所有员工始终对我不离不弃,没有一个人辞职离开。”
从此,郑金艳把花舍的企业文化精神定义为“以心为本”,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真心、诚心、善心、菩提心、利他心的良心企业。
“人心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把握的东西,但是一旦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关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那么人心就会是世上最坚固的堡垒。我希望花舍人互敬互爱、相扶相持共同前进,只要心在一起,心中有家,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儿。
这种使命和责任感,也逐渐成为她工作的动力。未创业前,她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事业越来越大,她觉得要对企业的所有员工负责,不辜负未来。“所以每天都觉得如履薄冰,只能更加勤奋。”
开了20多家店,郑金艳的确已成为“工作狂”。她的助理说:这么多年了,郑董仅有的一次休假还是产假,第八天就恢复了紧张工作。
越是往前走,越需要吸取更多能量,郑金艳很重视学习。2011年,她攻读清华大学“EMBA”课程,2012年进入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并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平常,她习惯阅读企业管理类的书籍,最近在读韩显平的《大国企》和稻盛和夫的《垂直攀登》。
郑金艳也带动员工学习,在企业内部创办了初级、中级、高级商学院,老师们来自资深员工、企业高管和外聘老师。她每周都给员工上课培训,讲企业发展战略,领导力等等,致力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我的用人原则是80%内部培养,20%外聘。凡是需要晋级的内部员工,必须参加足够课时的培训。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缺乏学习力的团队,时刻都会遭遇危机。归零、付出、合作和坚持——企业要以这种心态,面对每一天。”
天道酬勤。至今,花舍咖餐厅获得过“北京餐饮50强”、“北京咖餐厅第一品牌”、“天津咖餐厅第一品牌”、“京城咖餐特色名店”、“北京餐饮业先进单位”等系列荣誉,并在2014年底成为首家获得“国家四钻级酒店酒家”的休闲餐饮企业,也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休闲餐饮品牌。
能够脱颖而出,郑金艳一再提到“创新”是花舍的核心竞争力。
花舍最早的特色,是咖啡加水果捞。11年前的北京,冬天没有这种五彩缤纷的水果捞,她从香港、从南方取经学习,经过创新为己所用。店里的几款经典产品,Cindy′S卡布基诺、芒果冰激捞、相思鲈鱼、麻辣Pizza,多年来经久不衰。
“咖餐厅”的概念,也是她在北京率先提出。当时的中餐一般只做午时和晚上,而咖啡厅只做下午茶和晚上。她适时推出了新模式:除了午餐、晚餐,还有上下午茶、晚茶,能做五个时段,集咖啡、水果捞,创意中西餐为一体,充分利用了空间和时间。
有了新的概念,还需新科技跟进服务,哪怕为此付出大价钱。早年,郑金艳就引进雅座CRM系统,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分析,细化至性别、男女、年龄段、消费习惯,从中提炼有效数据,对服务和改革进行调整;每年对环境都会升级创新,即将迎来四代店,五代店。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运用各种网络思维进行品牌推广,并拟在年内建立完善“花舍”的O2O系统,让会员们足不出户,也可饮到浓香咖啡。
最近的创新,来自第二品牌“花舍星语”的建设,是以星座文化为主题,出品围绕12星座开展,专为18岁-28岁的客户打造。因其独特的思路、新鲜的业态和差异化的理念,“星语”吸引了各地加盟商,2015年进入快速复制和发展的阶段。
郑金艳看好“花舍星语”的前景:“最新的行业数据表明,中国每年人均消费咖啡不到四杯,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中国的80、90后已经养成喝咖啡的习惯,对星座的关注也远远高出属相。我们应该是全国首家星座咖厅,四五月就推出金牛座主打咖啡,很受欢迎。”
当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流程逐渐理顺,这位运筹帷幄的企业家更多考虑未来的发展战略。“在企业的细节层面,比如产品和服务创新,我和团队的执行力都非常强。但大的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我是很谨慎的人。”
比如“花舍星语”在推出前,经过了漫长的论证和筹备期。郑金艳带着团队做市场调研,多次召开深度沟通会,确定盈利模式的关键点,标准化的复制需求……她不仅是喝咖啡的浪漫女人,也是操碎心的理性行动派。
郑金艳追求稳健,步步为营。要开100家店,也是建立在每一家店盈利的前提下,才会启动下一家店。
“你希望花舍咖餐厅能走出国门,但你从没有考虑风投吗?”
“到目前为止都是我独立投资,20多家店规模不算大,股权相对集中可能好一些。如果真考虑战略合作伙伴,第一要想的是:双赢的模式在哪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暂,专家统计才2.6年。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百年企业却是以千百计,为什么会这样?我反复思考,关键还是企业要稳健发展,循序渐进把每一步走好。国外优秀企业并不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和企业规模,更注重企业文化、品牌内涵的传承,从而不断扩大企业影响,提升综合竞争力,赢得持续发展。”
11年前,她为了个人梦想迈出一小步,今日格局远非当年。她谈到国外品牌在中国快餐市场占有率很高,比如美国的星巴克开了1500家,英国costa也有1000多家,而中国品牌差强人意,不免遗憾。
“国外说我们是制造业大国,品牌小国。我是很爱国的,所以我一直思考如何让‘花舍’品牌走出国门。在当下国外咖啡品牌强势入侵的大环境下,花舍依靠品牌差异化战略,尊重客人,赢得市场。我相信这种独特的体验一定能赢得更多的认可,无论他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我愿意用毕生心血来打造‘花舍’,尽己所能将民族品牌做大做强,以中国人自己的咖餐本土品牌,进军海外市场,践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青年》:你的企业成立了“花舍爱心基金”,帮助社会安置了大量残疾职工及下岗职工;2013年联合多家单位成立“花舍京津爱心公益联盟”等公益项目,进行资助救护工作和环保公益推广……请问,你对贫弱群体的关注,始于何时?
郑金艳:从小我就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2006年,当企业走向正轨时,我就筹划能做得更多。弱势群体是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会存在的一部分,在他们很无助的时候,如果能够施以援手,为何不呢?
我和朋友们做善事,就是发自本心,不求别的。捐助寺庙,做水窖工程,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有时候一些姐妹过生日,约好了不送礼物,一起出资做个善事,不留名不求利,想法很简单:就是为社会实实在在做点什么。
《中国青年》:2015年年初,你去内蒙古集宁,为贫困学生捐助百万善款。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郑金艳:当时还是寒冬,我们绕过重重山路去家访,看到有些孩子家徒四壁,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幸好我们带去了御寒的物资!穿上羽绒服的孩子开心地说:感谢郑阿姨,终于有棉衣穿了,好暖和啊!我听到这个话,包括在场的人,真的忍不住热泪盈眶。最朴实的情感往往最感人,而这种情感就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我能让失学的孩子重回课堂,从而改变人生,这是有意义又很幸福的事情。
《中国青年》:电影《蜘蛛侠》里的主角说,“能力越大,社会责任感越大”,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郑金艳:一个人能力越大,对身边人,对整个社会,都可能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我希望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种面对困难永不妥协的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企业的援助也是有限的,但这种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传递是无限的。我真心希望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爱与希望,他们学成后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以阳光的心态积极回报给祖国,将爱与希望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
因此我也衷心希望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让他们重返课堂,过上该有的生活,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中国青年》:如果有完全空闲的一天,你会如何安排?
郑金艳:我喜欢欧美的轻音乐,也尽可能保证每天运动一小时。比如跑步和瑜珈,这两项运动可以让我紧张的工作神经完全放松下来。如果有空闲的一天,我会尽量陪陪家人,平时太忙了,要多补偿补偿吧。(笑)
《中国青年》:对希望成才的年轻人,能否分享你的成长体验?
郑金艳:我觉得人才,就是有德有才。这个人具不具有培养价值?德在首位。有时候人品不好,可能越显得有“才华”能搞定事,但可能对企业未来有很大的伤害。能力可以慢慢培养,我先看人品。其次要有才华,做事专注。我就看他做事够不够用心?是否具备锲而不舍的意志力?能否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我的座右铭是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我经历、感受着人生中每一个挫折,每一个磨难,才能成长,走到今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