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忽然想起了《新青年》……

时间:2024-05-21

忽然想起了《新青年》……

忽然想起了《新青年》——

1915年,一本叫做《青年》的杂志在上海面世,创办人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陈氏满怀对现代中国以及现代中国青年的期许,激情赠言:“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后来,这本刊物更名为《新青年》。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历史坐标”,其已被学界视为中国思想和精神“现代化”的象征。

今年,正好是《青年》杂志创刊一百周年!

那么,为什么此刻拎出这个话题来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年的编刊工作中,时常有人询问:《青年》(或曰《新青年》)与你们《中国青年》是什么关系?

其实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中国青年》杂志的前身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即共青团前身)初创并召开一大之前,于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办的机关报《先驱》。《先驱》共出了3期,第4期迁至上海由团的临时中央局主办。团的一大,选举成立了团中央领导机构,《先驱》从第8期开始遂由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办。1923年8月25日,《先驱》办至第25期,因为经济原因被迫停刊。1923年8月20日-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两年后,团的三大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党中央根据工作需要,决定由团中央于1923年10月创办《中国青年》杂志,以接替《先驱》的历史责任。

但《新青年》与《中国青年》又确实有着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一百年前的中国,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陷入积贫积弱的境地,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而此前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举措纷纷未果,中国社会的精英们遂转而冀望于“新文化运动”,强调学习西方文化,推动社会变革,进而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和个人理想。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的《新青年》,以“自觉”和“奋斗”为旗帜,慷慨鼓与呼。而事实上,“五四”先驱们的努力也被证实是有效的,“新文化运动”孕育了一代新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中国青年》杂志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觉醒的民众团结起来,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应该说,《新青年》与《中国青年》同属“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不同阶段各自充当了“旗帜”和“号手”,为近代中国深刻的思想变革与文化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且看《中国青年》1923年的创刊词,何其犀利和富有战斗力——

“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像是不可救药了。

但是我们常听见青年界的呼喊,常看见青年界的活动。

许多人都相信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

“中国的唯一希望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其与《青年》杂志对青年的期许——“自觉”和“奋斗”——何其相似乃尔!

今时之日,历经百年变迁的中国,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已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世界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俱往矣!当中国与世界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平台上,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早已超越“五四”和“新文化运动”而全然一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共同面临的是:今天的中国青年一代需要怎样一种文化自信和精神源泉,以更好、更准确地认识中国与世界、中国与自身,从而承担起中国新的历史责任。

事实上,我们已经注意和体察到,对于中国这样历史积累丰厚的国家,五千年悠久历史传统恰恰是我们获得文化自信的真正源泉,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适时提出解决了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让源于自身文化传统的精华和价值适用于当今及未来,从而为国民长久建立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此“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之际,重温当年《青年》杂志提出的“自觉”和“奋斗”,在现代中国崛起和发展的新道路上,仍具有鲜活的价值。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中国作为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国新的未来期待着中国青年继续以“自觉”和“奋斗”的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浓墨重彩书写上青春靓丽的时代底色。这,正是当代中国青年最为现实的“中国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