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党在历史进程中的错误——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时间:2024-04-24

梁科

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党在历史进程中的错误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梁科

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志。首先,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党发生错误的历史条件。其次,要认识到是党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科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要把握主流和本质,要正确认识错误和成绩,我们的党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成绩是第一位的。还要认识到,党并没有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花了很大的笔墨去分析错误,反思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科学态度;党的历史错误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最终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使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极大的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受了各种各样的挫折,甚至发生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都是凭借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并且在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后开辟胜利的道路。我们党总是能在犯错误的危难关头绝处逢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生命力。

正确看待党的历史错误,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志。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掩盖党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错误,而是深刻分析了这些错误并总结经验教训,体现了一个成熟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胸怀。笔者就如何科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的问题,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一些学习心得,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科学认识党的历史错误的重要性

列宁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进而又教育和训练群众。”[1]

如果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党的历史错误,把党的历史错误归结于领袖个人的问题,就很容易造成人民思想混乱、党的形象受损。在这方面苏共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解体已经20年了。苏共发生这样的历史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历史错误。赫鲁晓夫所作的关于反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秘密报告,没有实事求是的评价斯大林同志,把斯大林时期苏共的很多历史错误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未能深刻地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各种丑化党的领袖、丑化党的历史的书籍报刊大量传播,使党的形象越来越糟糕,苏联人民也越来越不信任苏共。当剧变发生、苏共的镰刀锤子旗降下的时候,苏联人民表现得极其冷漠。未能科学地看待党的历史错误,反而走向了丑化党、丑化党的领袖的错误道路,是导致苏共亡党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怎么评价十年文革、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共的教训,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科学地分析了文革发生的原因,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明确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同时认为,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和成就相比,成就是第一位的,从而巩固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为改革开放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思想上认真看待党的历史错误的基础上,有错必纠,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因此,能否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关系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要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党发生错误的原因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夫子也说过,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孔子认为,人要能做到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就很不容易了。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也没有从来不犯错误的政党。一个真正伟大的政党,是能在犯错之后深刻地总结教训,改正错误,开辟未来。

现在很多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所描述的1949—1978年这段历史已经很生疏了,认为这段历史似乎是一片黑暗,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或者听信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谣言,相信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几千万人。这些都不是以科学态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的正确认识。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一定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问题,而不能用事后诸葛亮的态度去非难前人,指责前人这个不应该做,那个不应该做。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主流和本质,这样才能正确科学地认识党的历史错误。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2]对错误的分析当然也应该如此,这是唯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也是唯一的科学方法。

以大跃进为例,大跃进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的失误。为什么会发生大跃进这样的错误呢?我们就要分析大跃进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首先是接踵而至的胜利给全党带来的乐观情绪。解放战争预计打15年,结果3年就胜利了;抗美援朝原以为要打很久,3年也胜利了;社会主义改造也提前完成了;反右派斗争使得我们党对群众运动无往而不胜充满了自信,全党都洋溢着一股革命乐观主义的情绪。外部环境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台湾蒋介石也叫嚣着要反攻大陆。外部环境紧张,迫使党急切想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个时候,国际上的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阵营一方充满了自信,认为东风压倒西风。在莫斯科会议,苏联提出赶超美国的口号后,毛泽东同志当即提出了赶超英国的口号,反映出我们党急切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不足。经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同志总结教训,才得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也反映出,认识真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要付出一些惨重的代价。

大跃进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赶超战略在苏联有过成功经验。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的良好时机,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在经济上一举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卫国战争奠定了基础。这使得我们坚信,苏联老大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能办到的事情,我们也一定能办到。

大跃进的错误还和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有关。“一五”计划积累的建设经验只是初步的而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党不由自主地使用战争时代驾轻就熟的群众运动,开展阶级斗争的成功经验,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物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惯性,人的思维也是有惯性的。当我们搞建设的时候,那些过去的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的经验如此的成功,以至于我们难以舍弃和割舍。马克思曾经说过,过去的经验,就像梦魇一样困扰着我们活人的灵魂。马克思还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一方面对大跃进发生的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另一方面也对大跃进的另一面作了说明:“广大干部群众以空前的热情和干劲,战天斗地,昼夜苦干,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也取得了一部分实际成果。还有那些修建得合乎需要的农田水利工程,那些新增加的后来形成了生产能力的工业设施,不仅在当时发挥了作用,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着效益。”[3]这个评价,应该说是非常中肯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大跃进发生的原因和当时国内国外的环境,党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局限性这些因素。要深刻总结大跃进的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大跃进的一些成绩也要实事求是的说明。《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针对这一时期的评价应该来说,坚持了“成绩要说够,错误要说透,评价要公正”。

三、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党的历史错误,要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1949—1978年这段时期,我们党的历史错误归纳起来有三个:一是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搞了大跃进;二是在生产关系上过于求纯,追求“一大二公”,搞了人民公社化;三是在阶级斗争这个问题上犯了阶级斗争绝对化、扩大化的错误,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导致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我们要认识到,这一时期错误和正确是交织在一起的。那时候犯的错误,从错误的层次看,有局部范围的,如1957年反右派斗争和1959年“反右倾”斗争,1964年开始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大批判和“四清”运动等;也有属于全局性的严重错误,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如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在发生错误的同时,也有纠正错误的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时候。比如,大跃进运动以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就是纠“左”。这表明党在探索中正确认识与失误、错误相伴随,错误中总结教训,由挫折催生智慧,在纠正错误中认识一步步接近真理的艰难过程[4]。

那么这段时期,党的错误和成就比起来,哪个是第一位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告诉我们,党在这29年的探索中尽管经历失误和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1952年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为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从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76年的125元,城市居民同期从148元增加到340元。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进展,党没有被摧毁而且还能维持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5]。

因此,我们在认识这段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在深刻认识历史错误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段时期的成就是第一位的,这段时期的建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基础。同时,这段时期的深刻教训促使我们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他还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身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的快。”

四、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党的历史错误,是为了展望未来

我们科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目的就是深刻反思,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向自己过去学习,做到“不二过”。我们反思错误,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所领导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丑化党,给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抹黑[6]。我们科学地看待党的历史错误,是为了以史鉴今,展望未来。

通过深刻反思党的历史错误,我们认识到,一个郑重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敢于承认、反思、纠正自己的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通过自身的力量能够纠正错误,从而在错误的基础上开辟正确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接下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反思过去的历史错误,就是为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减少失误。那么,怎么才能减少错误,保证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呢?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坚持学习。我们认识到,过去犯错误,就是因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理论问题认识不足。任何决策的失误都是在理论上出了偏差,因此,我们反思错误,展望未来,就要做到深刻的反思错误,把对错误的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全党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要比那个时代更复杂,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做到少犯错误,全党都要学习马列主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才能在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少犯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很多就是对我们党在1949—1978年这段历史时期的错误反思中总结出来的。如前面谈到的大跃进的挫折催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文革的反思使我们党果断地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历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

小结

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首先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党发生错误的历史条件。其次是要认识到是党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同时看到,错误和成绩相比,我们的党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成绩还是第一位的。第四是要认识到,党并没有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花了很大的笔墨去分析错误,反思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政党,是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我们反思历史,科学看待党的历史错误,是为了从错误中学习,从对错误的反思中上升到理论高度,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前,全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笔者认为,读一读党史很有必要,特别是这本耗时16年,集合了全党智慧结晶、饱含前辈艰辛探索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值得每一个党员去学习、去深思、去感悟。我们相信,一个善于学习、善于科学看待自己的错误并善于向自己的错误学习的政党,是无往而不胜的,是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

[1]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2]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2.

[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石仲泉.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J].中共党史研究,2011(2).

[5]欧阳淞.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N].人民日报,2011-01-13.

[6]沙健孙.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党的历史[J].党建研究,2000(11).

D239

A

1004-700X(2011)04-0013-04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