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众葩争艳话心态

时间:2024-05-21

聂昌硕

赤裸的动物都很美。如若给虎豹穿上衣服,后果不堪设想。

人,生活在集体社会中,与动物不一样,不得不穿衣服。一切服装设计都是着眼于更突出人体之美:所有的人如今购置服装也多从美的角度去选择去思忖。然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困惑颇费心机的“工程”,远不如赤裸来得潇洒。

时装文化是社会性着装心态的外化反映。研究人的穿着心态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近10年来,洋冰箱、洋彩电等等洋货在一些人的眼里充分显示着魅力,谁家里或有一台高高大大的东芝冰箱,或有一台遥控松下直角平面,或有一套十分气派的先锋组合音响,在别家人面前似乎就气粗得多,就格外不一般;而什么都没有,或尽是国货的人家,那滋味就如同穷人在富人面前自惭形秽一般。“经济装备”的高档化现代化,仿佛使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也相应提高。于是,互相攀比、追赶新潮成为一个时期的普遍文化心态。

时装,是紧随着冰箱彩电涌入我国的,它的款式、色彩、质地,也又一次征服了不少中国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们大概早已从购置冰箱、彩电、洗衣机等高档电器中悟出点儿什么,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在抢购时装时,也不惜血本地盯着那些“原装”“名牌”,尽管一双鞋或一条裙的标价相当购者数月工资之和。小贩可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他们有空不钻就没饭吃了,于是快速反应仿造洋服挣大钱。许多牛仔裤、牛仔装上各种名牌洋商标、洋标志,小青年知道不知道是赝品?大概有知道的;经营者的利润高达100%或200%以上,消费者知道不知道?也可能知道的多。明知会被蒙被骗被坑被“宰”,还争先恐后地掏出自己的血汗钱去购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街面上,到处可见西装、套裙、萝卜裤、T恤衫等舶来品,着者自觉身价百倍、风度不凡,城市面貌也似乎更加使人赏心悦目。然而,究竟怎样穿才美才派,西方真正的时髦又是什么,人们不一定都明白。

我国还落后,不但经济水平较低,全民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西方的服装文化进入后扭曲了,变形了,被“改造”了。破墙边,土堆旁,西服革履的“绅士”大大咧咧地蹲在地上甩牌、抽烟、擤鼻涕、吐痰、吆五喝六者已见多不怪;而身着小礼服的姑娘蓬头垢面出来刷尿盆儿倒脏土的情景也不新鲜了。还有绝的,到一些机关或企业办事,常可见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坐在办公桌后,令人不敢落眼。她们什么都敢穿,大大泡泡袖,“迷你”超短裙,项链、耳环、手镯齐备,薄、透、露全上,让人觉得与她们谈工作不合适,似乎应该请她们去吃饭或跳舞。许多人对西方文化了解得很肤浅、很片面,时髦赶得不着点儿,哪有花花世界也花到办公室里去的?很多国家对办公着装有严格的规定:裙子过短,开衩过高,上衣过紧,领口过低,面料过透,花色过艳,装饰过多,款式过奇,暴露过甚,都不准在办公室穿着。至于礼服,更是在客厅中或社交场合穿着的。当然,话得说回来,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没条件就无法讲究,好不容易买件时装,不在“站街”时炫耀,不在上班时互相争艳一番,还有什么意思?不是白买白穿了吗?衣服说是给自己买的,其实是为了穿上后给别人看的,说了归齐,是为别人买的,这钱花得有点冤。买个心里头得意,唉,有点儿《皇帝的新衣》那个故事的味儿。

着装穿衣赶时髦,本来是无可厚非的,谁不希望自己更年轻更漂亮更潇洒更可爱呢?但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盲目地一窝蜂。我曾认得一位大小姐,一日出门归来,令左邻右舍刮目相看:一头标准的男士短发,上身着一件黑背心,下身一条牛仔短裤,正中那道由裤裆至肚脐的拉链格外扎眼,活脱脱变了性别,让人啼笑皆非。西方时兴过女性男装化,那是在强调性感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女性味很浓的妇女在男性化服装的对比下,使女性魅力得以更充分的显示。我们有的青年不解其宗旨,一些女性味本来就欠缺的妇女,居然也时髦地着上男性化时装,不想适得其反,变得不女不男,不伦不类。他们更不会想到,为图一时风光,淡化女性特征对求偶是不利的。如今的男青年多数愿意找温柔妩媚的姑娘,女性味差,本来就容易成为老大难,再穿上男装,岂不更难办么?赶时髦当“假小子”,本是为了使自己更美,更具魅力,如果达不到这等效果,这个时髦还是不赶为好。同样,有的男青年也不要为了时髦而把自己女性化,对那些把自己拾掇得娘儿气十足的“假女人”,多数人是嗤之以鼻的。

服装是门艺术。它除了遮体、御寒外,还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使人体显得更完美、更动人。穿着服装,本身就意味着美的追求与享受。然而,未必人人都能如愿。中国的文化氛围,大到社会,小到家庭,都难以完全摆脱长期沉淀下来的传统与习俗的影响。就说家庭吧,老少好几口子人生活在一起,着装穿衣自然要顾及全家人的心理承受力,什么当穿,什么不当穿,并不全是自己说了买了算的,搞不好还会为此怄气闹别扭。一位同仁从国外归来,带回一条令她激动了一路的时装裙。说实在的,这裙子并不全是为她自己买的,中国女性,心有一多半在丈夫身上当她用节省下来的外汇购下这条裙子时,想到的是走在丈夫身边时周围那些艳羡的目光和丈夫那不无骄傲的神气。能为丈夫增光添彩是她最开心的事情。不料,回到家穿上裙子,只见丈夫张大了嘴,似笑非笑,半天没吭一声,那模样怪难看的。倒是婆婆心直口快:“呀!这裙子,太露,穿得出去吗?”是啊,她忘记了,到什么地儿着什么装,这裙子若在国外穿着还行,回来穿,就有点儿不合“家情”和“国情”了。无奈,自个儿再得意,再喜欢,也得压箱子底儿,否则全家人不安生。还有嫌对方买的衣裳不合适,两口子吵吵闹闹打到柜台要求退货的。这等事也见得多了。有个女孩,衬衫只扣两个扣便“懒”得再扣了,露着半个胸,自以为摩登潇洒,回家却让老娘骂个半死。其中有一句“骂”得挺在理:“那老外,三点式都敢穿,你敢吗?”话虽说得有点儿大,但意思倍儿清楚。现今赶新潮的尽管多,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敢“赶”出格的,这个“格”,就是中国人的群体文化意识和心态。即使在游泳池,也绝少有人敢公开穿着三点式露面,更不用说像西方人那样袒胸露背旁若无人般地在大街上溜达了。就连着装先锋派—时装模特儿也是如此。在时装表演时,一旦遇到开领很低的上衣,模特儿就不肯穿。若非穿不可,就用别针别上一点。中国设计师对此毫无办法,不但要牺牲服装的原形式,还会挨骂,有“伤风败俗”之嫌。若是外国设计师的作品,一场口角难免会发生,老外会气得不行,一再表示不可理解。

在一个衣摊上,小裁缝说:如今的事也怪了,服装价格要么在80元以下,要么在200元以上,唯100多元的服装没人买。他做了一些时装,定价140元,放了一个月没人买,一急之下涨到220元,不想一周就脱手了。服装原样未动,仅动了动价格,多加了80元,顾客反倒痛痛快快地买下了。啥道理?我想,不外乎两点:其一,如今人的观念中,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价低质次的当上得多了,眼光也变得高了,认准了高档货就是大价钱,宁肯忍痛放血也不再贪便宜吃亏。中国人的从众意识远比个性意识强大得多,大家都买几百元的,似乎那种时装一定时髦一定流行一定该买,否则便显得自己寒酸小气便走不出去。其二,有些先富起来的人社会地位低,文化层次不高,自卑感强,阿德勒所说的卑劣补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事事处处愿意显示经济上的优越感,要么不买,要买就买最好的,多掏百儿八十的不算什么。当然,还与中国人的价值观高于审美观有关。如今,首饰业最走俏的是金器,一般只戴金饰物,不戴其它质地的。我的一个朋友从德国带回一串木珠项链,木制饰品当今在西欧是最流行的。不料他的妻戴到单位去后,被人说成“穷美”。首饰,最重要的是与服装高度和谐统一,这种审美意识需要高度的文化修养作后盾。缺乏文化作支撑,审美意识中就会渗入物质价值及其它意识了。从重价值的观点来看,有钱买金器,没钱才拿木制饰物“臭美”。岂不知,高度和谐的服饰或说高度的审美情操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崇洋的人有时也有抵制洋文化的时候。卡通衫在我国流行势头正起。衣服上印有或缀有卡通人物、动物、花卉、外文装饰等,显得人青春焕发活泼可爱。但不少卡通衫上印有“KISSME”(吻我)字样,使许多人无法忍受。于是,遇到有类似字样的,款式再好也不要。结果,有人挑来选去买了一件回家,懂英文的人一看,那上面印的的确不是“KISSME”,却是“LOVEME”(爱我)。这窘态这烦恼真是无以复加。

人的着装心态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又遇上开放,大小环境都在不停地变化,自然越发复杂,难以把握。曾有人提倡服装民族化,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如在服装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它既不可能全盘西化,也不可能彻底民族化。只要人们经过认真的选择,认为理想合适,“穿”得出去,能够展现自己的气质、修养与风度的服装,都可以一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