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攀越分水岭的高三学生们

时间:2024-05-21

吴旭欣

3年前,接过高中录取通知书,我们便开始向人生的又一分水岭攀爬。

3年过去,而今我们都拥挤在这分水岭的巅峰,芙蓉花盛开的雨季已逼近眼前。

3年的艰辛,似乎就是为了这雨季中的一瞬……或许会很辉煌——接过更高一级的录取通知,自此开始新的里程……我们祈祷着,迈着各自谨慎的脚步,走入雨季,期冀着跃过这个大分水岭……

一、山不转水转

林冉终于要走了,去英国。

空荡荡的书桌,已失去往日那课本、作业、辅导书和练习簿子铺天盖地的气势。啊,就要和这令人窒息的高三生活bye-bye啦!同学们此刻在干什么?在挣扎着摆脱梦神的诱惑而硬着头皮做解析几何?在为了明天的段考而哇啦哇啦地背《政治常识》?在为前途的渺茫而惶惑?……林冉不觉感到自己挺超然,挺优越,也挺值得庆幸

到了英国,她要住在妈妈的一个朋友家。先选学6门中学课程,通过考试,取得当地中学毕业文凭,然后上大学,学企业管理,还要多学几种语言,再然后……再然后,妈妈说,争取回中国工作。她知道,家人本是舍不得自己走的。可是,自己明明是块搞经济的好材料,为什么非要和别人较着劲地背熟教科书上的条文,才能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每每想至此,她就更坚定了——走!有人曾劝她,一个女孩子,远离亲人,独闯世界,恐怕不现实,不如再安心念几个月的书,好歹有个大学上,一切都稳妥。可她林冉偏不听这个,非要学出个样子,干出点名堂来!

在离高考只有240天时,林冉踌躇满志地登上了远去的飞机。飞机在天空划出一条浅淡的弧线,抹去了升学的愁云,却又平添了父母多少牵牵挂挂?17岁的她终于绕过了高考这一关隘,然而未来,那陌生世界里的未来依旧未知……

二、先做树后做人

伟嘉,一向被视为有才华有主见的男孩子,面对高考,他却把自己比作了一棵树。

“看到那些塔松了么?”下了晚自习,回家路上,他遥指着路旁那在夜幕中接受我们“检阅”的一株株静默的树,“看上去一样高大,枝叶一样茂密,线条一样流畅,然而却都是人用大剪刀修成的。你、我以及一切应考生就像这树,现在已不是让我们随意发挥特长的时候了,而是要我们去适应高考的规格。那大剪刀剪去的或许将是你最潇洒的一枝……”他沉默了,是在回味刚刚开过的新一届学生会成立大会上,自己做卸职报告的悲壮感?还是在挂念昨日投进邮筒的那封婉言谢绝编辑稿约的短信?

高三了,课表鼓胀胀的再没有一点空白,竞争越来越不轻松,我们不得不做许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为了明天,或许,我们舍弃了太多的今天!

谈到出国,他似乎很不以为然:

“有些人把出国看做跳板,事实上,高考仅是一次智力与意志的角逐,而到国外,逼在你眼前的才是那真正严酷的两个字——生存;高考,与你竞争的只是应考生,全国中学生的二十分之一,而在国外,与你竞争的则是那一整个社会的人!

“其实,真正具备成功素质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不过我们今天还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考虑太多的未来,因为我们现在还在寻找一个社会立足点,高考就是其中关键的一步。为了走好这一步,我今天就必须心甘情愿地做一株静默的树,忍受一切。唯坚信,人毕竟不是树,树只能永远受人主宰,而人终能有主宰自己的一天。但要先做树,而后才能成为人。”

三、不要怜悯我

萍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是民航的一位重要人物,她从小生活在舒适的物质环境中,格外受到父母的宠爱,像一朵“温室小花”。而上高三后,她却显示出令同学们惊叹的毅力。

深夜3点醒来,妈妈发现萍萍屋里的灯还亮着。

“怎么还没睡?”妈妈焦急地嗔怪。

“我睡过一会儿了,刚刚才起来。您睡去吧,别管我了。”

“这怎么行!你会把身体搞垮的!”父亲也被惊动了,披上衣服,跑过来心疼地责备。

“你们现在不要怜悯我!”萍萍的眼圈红了。

父母无言以对,怀着矛盾的心情退回卧室。

4月份的月考就要开始了,萍萍却病了,发烧,头疼。然而,清晨,萍萍带上一大盒药,依旧去上学。父亲出来送她,望着女儿迎着朝霞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禁老泪纵横。

四、迟发的种子

一位高考权威人士曾说:“高考的目的是选拔少数学生,反过来说,把淘汰大多数考生作为自己的目的。”初听此话觉得未免太过残忍,然而上高三的第一天我就真正相信这句残酷却是事实的话了。

早上在教室门口碰到上届同学清晓,便兴冲冲地问:“嘿,考上哪儿了?”

她有些尴尬地迟疑了一下,低声说:“我,正打算补习一年……”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清晓在学校里算得上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她是校体操队队员,学习也不错,参加过数学夏令营。然而现在……

虽然个子矮小,清晓还是照例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同一排的都是准备再次参加高考的“考友”,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连大专分都不够的,有的则是一心要上个理想专业。他们声称,坐在最后一排没什么,只要有个位置。我们真正要的是分数!

清晓是他们中最勤勉的。她那独来独往的沉思的背影,让人感到了她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对落榜生的压力。清晓始终在以一种完全投入式的精神学习。第一次段考,她比我们班应届生中的第一名高出了20多分!排名次的结果,前3名里有两名是插班补习生!

顿时,我们都感到了来自教室后方的一种压力。

种子撒播在土壤里,土壤给种子以养分,同样又给种子以重荷,谁能吸足养分,冲破这重荷,谁就得以萌发。对于迟发却不改执著的种子,这种爆发力与坚忍性则是经受了更多磨练的。

据统计,1991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比1990年略有减少,高校招生人数与1990年基本持平。但是我们应届生却丝毫笑不起来——还有相当数量的补习生没有计算在内,这个数字或许有几千甚或几万,谁也说不准。而其中基本上都是那承受磨练的迟发的种子!

高考,也许如同一级巨大的台阶,登上去,便开始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起点:

高考,也许如同人生中的一次淬火,经受住了,便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高三一年的生活赐予我们的,将不仅仅是那红笔写下的3位数,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每个人都得以切身体验到的拼的气魄、搏的力量。

望望窗外芙蓉树已有了花苞,12年寒窗苦盼的雨季就要到来。此时,全国几百万考生的心里该只剩下两个字——拼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