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看到了两幅图景

时间:2024-05-21

我的头脑中交织着两幅图景,它让我时时欣喜,又时时忧虑;时时困惑,又时时焦急。

一位从事专利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在北京,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发明成果,仅通过各专利事务所向国家申请的专利就达15000件以上。现在平均每天都有近百件专利申请通过各种渠道送到国家专利局。而且专利的年实施率高达50%,在国外,实施率的最高水平也不过10%。这些数字足以令人震惊,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仅是中国科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这些数字反映着中国人的创造力,也反映着现实对科学技术的渴望。

然而,在农村沿革了近百年的刀耕火种并没有成为外婆故事中古老的传说。今年4月,我去江南农村调查,结果表明,虽然经过30多年的建设,即使在发达的东部地区,农业生产也只达到半机械化,还有许多因素正在阻碍着它的进程。其中对科学技术的接受力,即人的素质是一个重要原因。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这个在发达国家极为普遍的现实,对于中国农民还只是个十分遥远的梦。

城市的情况也不乐观。我工作的那个厂子是大型企业,但厂房破旧简陋,许多机器设备仍嵌有本世纪初的古老标签。此外,由于工艺水平的差距,同样的设备只能生产出较之发达国家质量相去甚远的产品。

两幅图景,一幅是我国现代尖端科学技术、新发明、新革新成果硕然,一幅则是基本生产领域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发育不良,我们空有科技成果而被束之高阁。

带着这种疑惑,我读了刘青峰的《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结构的停滞和西方科学技术复杂的进化历史,使我强烈地感受到,让科学技术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让科学技术成为每个人手中的工具,这是青年的渴望,也是中国的希望。如果科学技术不能运用到生产中,那么人类所有的美好希望便都只是虚幻。

无数经济增长的分析表明,资本的投入、劳动力的投入所引起的经济增长,正在让位于科学技术带来的增长。如何让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民族,实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大家都来助一臂之力吧。

苏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