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曾经出现的危机

时间:2024-05-21

魏群(本刊记者)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危机”是一个可怕的字眼,似乎它只会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或其它非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危机。可是,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王逸舟(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是这样的。比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发生严重失误,主要领导者个人背弃了集体领导的原则,高度集权的权力结构严重地妨碍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人民群众因此而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这种被现代政治学称为“政治合法性动摇”的现象,便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危机。

再如,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的生产过剩、产品过剩的经济现象形成截然对照的是,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短缺现象—群众难以买到需要的东西,经济单位苦于供给渠道不畅,等等,它反映经济的组织不合理、效率低下、技术落后等实质性问题。这是一种与过剩危机有很大不同的短缺危机。

又如,我们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还可以见到这样的问题:由于长期政治斗争,无休止的“批判运动”和严厉的思想气氛,普通人已经厌倦了官方的宣传说教,而报以冷漠和消极,他们的参与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至少是处于不发展、不兴奋状态。这是一种心理的和道德的危机。

这些类型的危机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有过许多重大表现,至少我们这一代人就曾经听说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其中某些危机。

魏为什么社会主义也会有这么严重的危机呢?

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认真而系统地研究。这里,我只能很简单地谈几点自己的认识。我以为,影响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乃至造成各种各样危机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失误。鉴于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假若党按照经济建设的而不是战争年代的要求,谨慎虚心地行使权力,就完全可以避免出现损失惨重的危机。其次,缺乏活力、缺乏效率、缺乏动力的体制和观念,限制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束缚了经济参与者的创造力,压制了思想文化的正常发展过程,最终造成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困难、问题、矛盾以至危机。第三,沉重的历史包袱滞阻了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身都带有封建主义、半资本主义半农奴制度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刻烙印,这种情形正象马克思所说—“死人抓住活人!”最后,导致危机的还有一个因素,这就是拒绝开放,自我封闭,不了解世界进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史和我们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了解了进步的意义和实现进步的有效途径,业已使自己加入全人类追求现代文明的行列。可以想象,如果不开放,中国是走不出60~70年代那次大危机的谷底的。

魏对于社会主义各国来说,改革和开放是解决危机的唯一有效途径,人们日益强烈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强大趋势。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趋势的?

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么实行改革,要么走向危机。不改革也能避免危机,只是一种幻想。强烈的危机感逼迫人们这样去思考问题。应当说,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实际的结合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3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之路,是我们党代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顺应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尽管这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它却是唯一有希望的道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