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张晓东 杨宏举
四川彝、藏、羌族同胞聚居的地方,雪山逶迤,草地平阔,晴空岩鹰展翅,河滩牛羊如云。雪山草地,这曾伴随红军创造过人间奇迹的险山荒原,如今成了新一代青年施展才能的天地。他们的青春,在长征路上闪光……
彝家为啥唱“达斯”?
七月的大凉山,当养子花开遍山山岭岭的时候,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来临了。夜幕降临,在寨院聚集的地方,到处火光点点,月琴丁丁,彝胞们围定篝火跳锅庄,一曲曲欢快的歌儿便从山间草坪上传来:
凉山什么最美丽?
甲司瓦拉①最美丽。
甲司瓦拉比不上达斯啊,
达斯的心儿最美丽……
彝家为啥要唱达斯(青年)?如果你来到凉山冕宁县境的牦牛山上,有个故事便可揭开其中的秘密。
那是刚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事了。一个黄昏,几个阿咪子(姑娘)上山回家,说说笑笑路过五保户沙马尼农大爷的家。“大爷!”她们叫了一声,谁知屋中无人。回转身来,才见大爷在一块坡地边呆呆站着,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
聪明的阿咪子们一下子明白了:大爷膝下无子,哪有足够的劳力种地呢?当晚,她们就把这个实行责任制后新出现的矛盾告诉了团支部。彝家素有互帮互助的传统。第二天,当大爷还躺在火塘边鼾睡的时候,山上团支部成立的“青年帮户助耕小组”挤进了他的瓦板房。姑娘小伙子们叽叽喳喳,有的牵牛,有的背犁,不几天,就把老人的责任地耕了一遍。
牦牛山上有四十多户彝家,五保户、困难户约占五分之一。帮户小组成立以后,团支部书记鲁觉和副书记沙马衣生莫带着团员、青年踏遍了牦牛山的深山老林,给那些极需帮助的人家送去温暖。仅1983年,他们就给阿马呷呷、邱莫尔洛、日尼不各、沙马尼农等五保户,给布的尔铁等军属背柴二万多斤,背肥三万多斤,耕地三十多亩,除草五十多亩,都不取分文报酬。
如今,大凉山的山山岭岭,几乎都有这样的帮户小组;山山岭岭的孤老病人,几乎都感受到达斯们送来的温暖。他们的地里,洋芋叶青青,荞子花如雪。当火把节来临的时候,伴着悠扬吹奏的葫芦笙,老人们怎能不为可爱的达斯们放开激情的歌喉:
凉山什么最美丽?
墨拉珠珠②最美丽。
墨拉珠珠比不上达斯啊,
达斯的心儿最美丽……
洁白的哈达献“活佛”
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献到他的手上。甘孜藏族自治州白利寺的格达活佛六世扎西绒布不禁热泪盈眶。
在政协机关里,有个平凡朴实的小伙子,他有时洗厕所、挑大粪、扫庭院,有时修钟表、安电灯、弄椅凳。谁家的录音机、收音机坏了,他就拿上工具,摆弄几下,立即又有动人的音响。人们说,他是“政协机关的勤杂工”。其实,他就是扎西绒布——全国青联委员、甘孜县政协副主席。
1953年,扎西被达赖十四世在“金瓶签制”中指定为白利寺活佛后,他便成了藏族信教人心中神的化身。二十多年来,扎西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
甘孜县城附近还有座奶龙山,每到猴年就有一次规模较大而迷信色彩较浓的转山活动。1980年正是猴年,甘肃、青海、西藏等地信奉黄教的藏民纷至沓来,本地藏人绝大多数丢下了生产。这一段时间,扎西家里也人如潮水。人们找上门来,纷纷要活佛批准,加入黄教。不少人把刚出生的婴儿也抱来了。贡隆公社三队有位大爷还领来了他的三个小孙子。
“活佛圣主,请您赐福,让孩子们早日有个归宿·……”在这样的时候,扎西把自己摆在与同胞平等的地位,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党的宗教政策,解释为什么政策不允许未满18岁的儿童由父母包办入教。他要父母们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生活道路,多学文化,多学知识,为建设现代化的藏乡出力。经过他的讲解,同胞们口服心服。
扎西还为农业生产积极奔走。1982年,他参加县政府工作组到色西底公社落实生产责任制,发现许多人在青稞地头烧糌粑粉,股股浓烟随风飘拂,一边还有喇嘛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一问才知道这一带蝗虫成灾。眼看一片片庄稼就要颗粒无收,农民们又在求神拜佛。
他把一些人叫来问:“你们怎么不用农药?”
“佛爷,我们是想叫神把灾星领走。用农药,你也清楚,那是伤生害命呀……”
扎西沉默了。离开大家后,他很快把全公社有影响的四十多名喇嘛找来开座谈会,宣传宗教政策,教育他们要遵纪守法,不要干扰科学种田。同时,他又挽起袖子下地,把农药亲手撒到庄稼地中。这一举动使农民们无不惊异叫绝。当天,许多人都到农资公司买回农药,撒到地里。这一来,虫害很快就被治住了。科学种田一推广,色西底公社年年粮食都是大丰收。
扎西绒布信奉科学的事迹在全县不胫而走,许多农民受益不浅。看着满山遍坡的圆鼓鼓的青稞,大家想起了一首藏族民歌:“骑手最爱的是骏马,藏家最好的是哈达。”于是,人们定下日子,手捧洁白的哈达,奔过田野山岗,向着欣喜不禁的扎西走来……
羌笛悠悠奏喜歌
在被白雪皑皑的九顶山和绿波漾漾的岷江河围抱的茂汶羌族自治县的县城中,元旦刚过,羊皮鼓隆隆敲响,羌笛儿悠悠吹奏。这是羌家举行婚礼的迎宾喜乐,洋溢着欢欣和幸福。
原来,阿坝州皮革厂的宿舍院里正在举行婚礼。一对新人,身上新崭崭,脸上笑微微,正忙碌着给围坐屋里的客人们递烟抓糖。
羌人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汇集在茂汶县境。羌家古老的婚俗隆重排场,如今新的婚俗,则正在这一代年轻人中形成。
自由恋爱,不讲财礼,是新婚俗中的重要内容。这对新人一—新郎王洪辉,新娘余良琼。据新娘报告的恋爱经过,她所以爱上小王,就因为他是—个敢“冒尖”的人。小王在什么地方冒尖呢?小余不好细说,但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小王是在生产上踏实苦干的冒尖者。
他俩都是皮革厂的工人。她看见他不仅工作得十分出色,而且工作之余,一个人总蹲在车间里,不知在地上悄悄拾取什么。她暗暗留心着。后来,终于发现,小王在又脏又臭的地上拾起的,竟是那被飞轮去肉机打掉的羊毛。接着,他又把羊毛拿到冰凉刺骨的河水里洗净,晒干,打包成捆,卖给供销社。仅一年,他就给国家节约了一千二百多元。小伙子的品质感动了姑娘,从此,爱情的种子便种进了小余的心田。
1980年,小王调到了皮革鞣制组。鞣制皮革需用一种铬液,厂里一般用一次便排放到河里,既浪费,又严重污染了岷江。为了节省国家开支和给人民造福,开始,小王在老师傅的带领下试验回收废铬液。老师傅调走后,他又带领全组继续回收。铬液气味难闻,又有毒,回收时还要人含着橡皮管往外吸,稍不留心便会吸进口腔。可小王全然不顾,每日坚持,经常被熏得反胃发呕,吃不下饭。小余看到了十分痛心。一天黄昏,他们在江边散步谈心,小余忍不住埋怨起来,埋怨他不爱惜身体。他赶紧安慰她,给她讲了茂汶的历史,讲了红军路过羌山时作出的许多牺牲。“我们羌家还说不上富裕。要把家乡建设好,不拿点力气咋行呢?我如果松松垮垮,往远说对不起红军,往近说对不起乡亲啊!”听了小王这席话,她更了解他了。春去秋来,几年过去后,小王回收的废铬液,价值达到了三千多元。
正当他们的友谊日益加深的时候,在一次意外的工伤事故中,小余的手被切掉了三个指头。那时,不少人议论:小王已是团中央命名的新长征突击手,省、州、县连年的优秀共青团员,小余成了伤残,他俩的关系还能保持吗?小王用行动回答了众人的议论。他陪小余到成都治疗,整整半月,日夜守护在小余身边,细心料理生活,直到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现在,请听:悠悠的羌笛又吹响了,它把这对羌寨新人的新婚喜歌,传响四面八方……
张晓东杨宏举
(《四川青年》杂志社组编题图:谢可新)
①甲司瓦拉:披风,即彝语“察尔瓦”的另一译音。
②墨拉珠珠:戴在彝家少女头上的一种头饰。
本刊《民族青年》专栏,旨在反映和歌颂各少数民族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风貌,请有关省、市、自治区青年报刊负责组编。一定时间后,本刊将进行评选。
——编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