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黄军
贵州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提升防汛抗旱能力,早安排、早会商、早部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力撑起汛期安全“保护伞”。
5月19日20时至20日8时,石阡县遭遇强降雨袭击,全县共出现11站大暴雨、20站暴雨、4站大雨、1站中雨,引发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前,石阡县根据气象信息发布灾害信息980余条,并对重要设施进行电话调度,应急救援队伍枕戈待旦。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防汛III级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II级响应,在“5·20”洪涝灾害期间,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这是贵州成功防汛抗灾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贵州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提升防汛抗灾能力,早安排、早会商、早部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全力撑起汛期安全“保护伞”。
2019年,贵州水文气象年景偏差,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汛期暴雨多、强度大、洪水猛;同时,又是省级机构改革后防汛抗旱新体制机制运转的第一年,还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防汛抗旱工作压力很大。
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防汛抗旱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汛期,贵州在贵州电视台发布暴雨洪水预警29次、山洪灾害风险预警94期、向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推送预警信息35万条,先后启动10次省级防汛IV级应急响应,派出54个指导组深入一线督导,成功紧急转移避险8.22万人次,有效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2019年,全省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较近5年平均值减少61%,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是建国以来第二少的年份。在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的同时,统筹防洪与蓄水储能成效明显,全年贵州电网水电发电量5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年末水能蓄能值86.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
贵州建立了适应大应急需要的自然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体系,做到早研判、早预警、快响应、早转移;自主开发的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为全国贡献了“贵州方案”;创新构建了坚持预警信息共享机制、“防、抗、救”联合会商机制和灾害应对协同联动机制;建立了及时统一的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机制,成功应对了水城县“7·23”特大山体滑坡、主汛期13轮强降雨导致的暴雨洪涝、沿河自治县“10·2”地震等自然灾害。
防汛抗旱的“给力”表现,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为顺利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去年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得益于进一步完善了防汛抗旱指挥机制、监测预警研判机制和灾害防治协同机制。”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据综合研判,今年贵州省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降雨不均,区域性暴雨洪水和干旱可能重于常年,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可能多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面对比往年更严峻、更紧迫的防汛形势,“贵州继续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全力以赴夺取今年防汛抗灾工作新的胜利。”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冯仕文说。
贵州着力建立防汛抗旱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制定完善防汛抗旱信息共享、联合会商、联合督查、联合值守、应急处置等协同联动制度;建立健全乡村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确保有制度有预案有物资有队伍;建立健全防汛抗旱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和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修订完善行政区域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行业防汛抗旱方案预案。
在建体系的同时,贵州大力提升防汛抗洪能力。大力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强化监测设施维护,确保测得准、报得快;完善监测预报方案,提高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强化运用气象、山洪、中小河流、地质灾害和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等监测预警平台,提高预警信息化能力;强化基层预报预警信息传递,建立乡村干部信息传达包村包户制度,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
强化水旱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安全度汛风险隐患管控、汛期安全度汛督查指导、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强化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防汛抗洪和抗旱救灾演练;强化群众避险场所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准备、灾情管理和会商评估,大力提升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和救灾救助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荔波县开展防汛度汛应急演练。(荔波县应急管理局供图)
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贵州抓落实抓具体抓深入,奋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强化责任落实。贵州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重点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认真执行24小时汛期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对重要时段、敏感时段和易松懈时段的抽查巡查。坚持“防早防小,抢早抢小”的原则,衔接好“防、抗、救”责任链条,确保责任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
强化监测预警。继续巩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筑牢安全防线。气象、水文部门加强分析研判,充实监测力量,加密监测频次,实时掌握全省各地雨情水情,做好滚动预测预报,落实“三个叫应”服务机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布预警信息,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做到覆盖到村组、落实到人头。完善灾害监测预警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会商研判,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提高监测预警、资源调度、应急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一旦发生灾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力抢险救灾,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严防重点风险。突出抓好中小河流安全度汛,有效防范化解洪水风险;全面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和“三项措施”(监测预警、调度运用、转移避险),确保水库和上下游防洪安全;在山洪灾害防御方面,全面落实群测群防措施,确保转移有路线、避险有方案、安置有场所;统筹考虑城市外洪防御和内涝治理,强化流域防洪调度,加大城市河道堤防和排涝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强化科学调度。全省把所有水库、水电站汛限水位作为一条不能触碰的红线来遵守,对汛限水位监管做到有专人、专班进行监管负责,绝不允许擅自超限运行。对病险水库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不得擅自抬高水库运行水位。对水库管理人员违规操作、不服从调度命令,造成重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另外,贵州抓紧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战性、可操作性。壮大应急救援队伍,提升灾情应对的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全面做好物资保障。贵州做实应急准备,提高救援能力,努力把汛期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