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贡献巾帼力量

时间:2024-04-24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覃淋

贵州省妇联大力推进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切实增强易地搬迁安置点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5月30日,走进黔南州瓮安县江口坝社区,一场温暖人心的“新市民·追梦桥”六一儿童节慰问暨省巾帼志愿服务之“快乐星期六”活动正在举行。

活动主要围绕培养小小主持人、小小画家、小小音乐家、安全小卫士“四小目标”,采用“1+11+N”的方式,让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接受艺术熏陶,感受社会关爱,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本次活动吸引了全省各地各行业的6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他们与各安置点社区干部共同组建起了一支专业性强、有情怀、讲奉献的爱心团队。从6月起,“快乐星期六”志愿服务队将分赴全省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专业授课。

送才艺、送关爱、送快乐。今年以来,贵州省妇联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方案的通知》精神,想妇女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大力推进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切实增强易地搬迁安置点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强化组织保障

“老乡,搬出来习惯吗,生活方不方便?”

“非常方便,门口就有菜市场和工厂,离家近又能上班赚钱。”

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安置点,贵州省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周培芝与群众交谈,询问家庭和工作情况。

为深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推动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4月初,贵州省妇联组成5个调研组赴“9+3”深度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区,就实施巾帼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就如何抓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听取多方意见。

“我们这次调研主要是了解妇联组织带动妇女脱贫攻坚情况,掌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难点痛点。”周培芝说。

妇女是搬迁群众的主体。为确保将“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的服务触角延伸至所有搬迁家庭,省妇联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成立了“新市民·追梦桥”工程领导小组,并对职能部门进行了职责明确和任务分解;下发《贵州省妇联贯彻落实<贵州省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方案>工作措施》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搬出来”需要用心用情,“稳得住”需要用心用力。自“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上借下力、下借上势,奋力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见实效创品牌,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

“我们主要是做好组织保障,不断激发搬迁妇女求发展谋富裕的内生动力,实现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搭“五桥”建“五家”

“钩鞋最重要的是针法,需要找细一些的棒针,这样织出来的鞋面不会硬邦邦,穿着更加舒适。”走进贵定县金南街道福来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七八名妇女围坐在巾帼扶贫手工坊里低头忙碌着,一旁的贵州小梅梅手工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鲍雪梅正在耐心地教授她们毛线鞋制作的技术要领。

“我们公司成立于2015年,以手工毛线鞋制作、销售以及半成品销售为主。以前是在县城中心开店铺,为了帮助搬迁群众就业,2019年8月搬到福来社区,目前带动妇女就业137人,其中搬迁群众70人,残疾人4人。”鲍雪梅说。

在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景航服装有限公司,王兰之熟练地操作缝纫机,一阵阵“嗒嗒”声中,一件新衣服就完成了。“搬出来的时候还担心找不到工作,幸好有政府为我们妇女搭建就业平台,现在我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王兰之说。

“我们以基层妇联组织为载体,全力服务安置点妇女儿童。”铜仁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秀红说,妇联组织就是要积极为妇女群众服好务、办实事、做好事,鼓励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挪穷窝、斩穷根,就业是关键。如何确保妇女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妇联组织有自己的解题之法——搭“五桥”建“五家”。

聚力思想引领,搭好“感恩桥”,建好“奋进之家”。用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老百姓的语言,强化对妇女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以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美教育影响妇女群众,激励引领她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聚力产业扶持,搭好“致富桥”,建好“幸福之家”。聚焦安置点妇女的就业需求,大力开展锦绣计划培训、家政培训,帮助搬迁妇女掌握家政服务技能,努力提升就业增收能力。

聚力关爱服务,搭好“连心桥”,建好“温暖之家”。开展惠民政策宣传,加大社会资金募集力度,做好安置点妇女健康项目宣传工作,提升安置点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聚力权益维护,搭好“平安桥”,建好“和谐之家”。建立巾帼维权调解站,维护广大妇女、儿童及家庭合法权益,关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空巢老人。

聚力素质提升,搭好“融合桥”,建好“文明之家”。引导安置点妇女从家庭做起,从改变生活和卫生习惯入手,参与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活动,开设家庭教育公益课堂,以家庭文明促社会和谐。

搭桥建家心连心。“工作不操心、孩子有学上、看病很方便,社区妇联还组织我们参加新市民培训和技能培训,有老师教我们过红绿灯、坐公交车,现在我已经完全融入了新生活。”贵定县昌明镇鑫明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陈明秀高兴地说。

5月30日,“新市民·追梦桥”“六一”儿童节慰问暨省巾帼志愿服务之“快乐星期六”活动在瓮安县江口坝社区举行。图为志愿者为江口坝社区的孩子们上课。(贵州省妇联供图)

服务全覆盖

在遵义黔北大山深处有近20万村民搬出深山,但这些移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一度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如何帮助他们特别是妇女尽快融入新生活,成为遵义市妇联的工作重点。

“针对一些移民的窘态和不文明行为,我们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讲,还设置荣誉墙,订立居规民约,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大家纠正不良行为。”凤冈县龙泉镇凤翔社区妇联主席游绍英说,通过开展培训和加强管理,社区的居民们都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

凤翔社区是妇联组织深度参与搬迁安置点管理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全省所有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联组织覆盖率达100%。以妇女之家为纽带,调动社区内外妇女的力量为搬迁群众提供服务,已成为搬迁安置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安顺市在84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77个工作单元)建立基层妇联组织70个、妇女之家67个,通过开展感恩行动、亲子阅读等活动,引领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谱搬迁群众思想意识新篇章。

剑河县妇联携手剑河县黔灵女家政,深入幸福社区等移民搬迁社区开展妇女就业培训、就业指导等系列工作,帮助她们实现就业。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贵州各级妇联组织按照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建到哪里、妇联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思路,充分发挥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党心连接民心、农民变成市民、贫穷走向富裕的追梦筑梦桥。

下一步,贵州省妇联还将围绕“五桥”“五家”工作内容,实现集中安置点群众就业更加充分、收入稳步提高、素质持续提升、精神持续提振,为“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贡献巾帼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