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摘 要:将古诗词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声乐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当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已普遍运用了古诗词。由此,本文首先简述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基本状况及特点,进而分析了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积极意义,最后提出了高效结合古诗词与声乐教学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声乐教学;运用研究;结合策略
一、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20世纪以来,中国声乐艺术创作领域当中,涌现出了以古诗词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歌曲。例如,黄自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赋登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分别是宋代辛弃疾、王灼和苏轼的词,而《下江陵》、《峨眉山月歌》和《花非花》分别是唐代李白的诗和白居易的词;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分别是北宋苏轼和李之仪的词;陈田鹤的《枫桥夜泊》、《清平乐·春归何处》和《江城子》分别是唐朝张继的诗、宋代黄庭坚和秦观的词;林声翕的《满江红》([宋]岳飞词);谭小麟的《自君之出矣》出自唐朝张九龄的诗,应尚能的《我侬词》是元朝管道升的词,刘雪庵的《红豆词》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词等。
上述声乐作品的出现,既满足了诸多钟情于声乐艺术欣赏群体的审美需求,又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严格规范的作品结构、丰富多样的演唱技巧与表现风格,对当代声乐教学具有较大的学习价值。因此,将古诗词运用于声乐教学当中,逐渐成为中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其中,上述作品至今一直被视为高校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经典作品。21世纪交替之际,我国又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古诗词声乐作品,包括王建民的《雨霖铃》、黎英海的《唐诗三首》、彭涛的《忆秦娥》等,进一步推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并成为了声乐独唱音乐会的保留曲目。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古诗词作品出现在教学领域,成为声乐教学中不可缺的独特歌曲体裁。
具体而言,高校古诗词声乐作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歌词方面,古诗词歌曲的文字精炼、语言简洁、音韵优美、内涵深邃、意境高远、形式丰富,传达着厚重、博大的中华历史文化。二是旋律方面,古诗词歌曲多用准确的旋律形态体现诗歌的吟诵性和古韵美,其旋律音调与字词声调紧密契合,且风格多样。三是钢琴伴奏方面,古诗词歌曲注重营造诗词意境,常大力烘托和渲染歌唱声部,刻画和补充音乐形象。四是调式调性及和声方面,古诗词歌曲注重和声音响色彩的明暗和浓淡疏密的层次对比,多使用对比的调式、调性的转换手法及民族性色彩音,使情绪、风格与色彩形成强烈反差和变化。
二、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将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当中,具有较为积极的教学意义。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感,提升其内涵、精神修养与审美能力。古诗词雅致、含蓄、凝练且寓意丰富,学生在歌曲学习前需读懂诗词及每个字的涵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解读诗词情感与内涵。而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强化自身文学修养,也能陶冶情操、升华情感。第二,可以训练学生的呼吸和咬字,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古诗词艺术歌曲极富韵律感、语调平缓、旋律流畅且意境悠长,需要学生在字头频繁变换时,保证延长的连贯、自然与流畅。同时,吟唱古诗词歌曲时需要要吐字清晰、发音精准、字正腔圆。这便对学生的气息与音调平稳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学生长久练习,学会以气引声,控制呼吸深浅、把握音色。长此以往,学生的演唱技巧便会大幅提高。第三,声乐教师通过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意图与作者的生活经历等,使学生更直观地对歌曲产生感知,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开阔想象空间,启发学生进行二度创作。第四,借助钢琴诠释音乐内涵、烘托气氛与创造音乐形象等多方面优势,将钢琴与古诗词艺术歌曲相融合,有利于提高钢琴伴奏驾驭能力,完整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效果。除此之外,其还体现了我国特有艺术歌曲体裁的重要价值。总体而言,学习并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丰富自身艺术修养。
三、古诗词与声乐教学高效结合的对策建议
1.加强气息训练,提高学生唱歌基本功
氣是声音的原动力,是声音产生的源头,是声乐教学的根本与重点。加强学生的气息训练,提高学生唱歌基本功极为重要。而古诗词歌曲在吟唱时,对声音的流动性、平稳性要求极高。因此,要想实现古诗词与声乐教学的高效结合,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气息训练。具体而言,教师应要求严格学生按照乐句准确换气,时常进行丹田缓弹、腰部紧绷联系,并运用揉、送、提、沉、歇、缓、收等手法调整气息,使气息平稳连贯,提高唱歌基本功。
2.增设古诗词朗读背诵教学环节,加深歌曲理解度
诵读古诗词能够培养情感、提升欣赏品味与审美能力。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声乐教学中应增设古诗词朗读背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重复不断的朗读与背诵过程中,加深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规定朗读标准,要求学生做到自然流畅、朗朗上口且字正腔圆,不多字也不少字。同时,还需注意语速语调及情感表达,做到轻重急缓、抑扬顿挫,以此实现古诗词与声乐的表情、声音、形式相互融合。
3.注重理论结合实践,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古诗词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自然流畅,但也不应过度注重这写方面的学习,还要适当的增设实践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根据气息与内涵的学习体会与心得,自由创作意蕴丰富的歌曲。并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给予一定指导与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苏玲芬.试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中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133-134.
[2]黄彦.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双月号,2009(4):70-71.
[3]鲁桂莲.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引入古诗词声乐作品的研究分析[J].戏剧之家,2016(10):175.
[4]刘培发.我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5(11):184-185.
作者简介:
王浩东(1976—),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