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一个顾客看生活的变化(售货员手记)

时间:2024-05-21

王廷山

延寿寺街花枝胡同二号的刘大妈,是我们商店的老顾客。这次过新年,刘大妈割了一斤半肉,买了两瓶葡萄酒,几斤水果,一捆海带,还有花椒、蒜、姜、虾米皮以及其他别的小菜等等,蓝子里装得满满的。刘大妈高兴地对我说:“这还只是过阳历年,就要买肉买酒,咱们的生活提高得这样快,过去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啊!……”

的确,我发现这两年来,刘大妈家的生活变化可大了。我是经常推流动货车送货上门的,这一带的居民,那一家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我是一清二楚的。拿刘大妈家现在的生活和解放前比,当然有天壤之别,就是和前几年的生活比较,也是大不相同了。

刘大妈一家六口人,解放前主要靠老刘一人拉洋车为生。那时候,他们经常是受冻挨饿。解放后,刘大妈家的生活虽然有了不少改善,但是由于她家的人口多,劳动力少,生活一时还不能有很大的提高。老刘拉一天洋车,才挣得块把钱,一个月三十元左右的收入,要养活一家六口人,开支是比较紧的。那时候,刘大妈来我们商店买菜,总要先问问价钱,问了价钱还要说:“怎么这样贵,有便宜点的没有?”然后拣最便宜的菜买一点。

自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刘大妈一家的生活起了更显著的变化,老刘转为正式的运输工人,一个月挣60多元,他的女儿也在食品工厂找到了工作,一个月挣50多元,儿子也在新办的农业机械厂做工,一个月也有30多元,全家每月的收入就有140多元,日子比前几年富裕多了。现在,刘大妈到我们商店里买东西,总要问有没有好的。过去买一角钱一斤的酱油,只买二、三分钱的,现在买二角多钱一斤的,要买就是一瓶;过去她家小孩一年到头看不到点心,现在每月都要买点心了;过去吃白糖只是在有病的时候,才买上五分钱做糖水喝,现在每月要吃二斤红白糖;过去吃不起鱼肉,能买上五分钱的酱肉汁,就算改善生活了,现在一个月总少不了要吃两斤多肉,五、六斤鱼,买其他东西也要挑好的买。前几天,刘大妈来我们商店买东西,她付钱时,我开玩笑地问她:“化九角多钱不心疼吗?”可是刘大妈说:“过去卖好东西我们吃不起,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多了,……”

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刘大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家。我记得1954年,那时我还在西河沿天盛号私营肉铺,一天才能卖两头猪,而且多半是卖给资本家、一部分唱戏的以及其他有钱的大户人家。至于这一带大多数的居民,他们都是拉洋车的、做小生意的以及附近小工厂的工人,常吃鱼肉的还是少数。1958年大跃进以后,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城市人民公社的建立,各项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广大家庭妇女都参加了劳动生产,各家各户就业人口多,收入增加,购买力大大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成了我们商店的主要顾客。过去他们买不起价钱比较高的东西,现在能买了;过去只是买少量的副食品,现在买得多了。因此,这两年来,我们商店的副食品销售量也有了飞速的增加,有些副食品如糕点、葡萄酒、水果、罐头等,过去常常是卖不掉,进货也很少,而1958年大跃进以后,这些都变成畅销货了。如点心和饼干,1958年初平均一天只销20多斤,而且价钱高的卖不出去,如今,仅在门市部平均一天就能销售80多斤,而且价钱高的,卖得特别快。水果糖,1958年初平均一天卖五、六斤,现在一天能卖到20多斤;水产,1958年初平均一天卖50多斤,还常常因为卖不了需要晒干,而现在一天就销售800多斤,多的时候还达到过1200多斤,逢年过节还要加倍。水果如梨、苹果、橘子、柿于,1957年一个冬天能卖一万多斤算是不错了,而1960年一个冬天就卖了五万多斤。副食品的品种也是不断扩大,1958年初只有200多种(包括山货小百货),现在增加到400多种,如增加了大肉罐头、枣酱、奶制品、葡萄汁等。我们商店副食品的总销数也增加很快,1958年初每天的平均销售额是300元,现在平均一天就600多元。这充分说明了,从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后,随着国家建设的迅速发展,广大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都普遍地大大地提高了。这是我们国家的新气象,它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一个鲜明的标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