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怎样得来的

时间:2024-05-21

方文

我们从事各项工作,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怎样避免或减少失败,使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这是人们都关心的问题。毛主席说:“人们耍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实践论》)使我们的思想和客观外界相符合,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要求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承认客观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的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就看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同时,它又承认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认识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制订工作的方针、计划和方法,就能够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获得预期的结果。

河南新乡县洪门人民公社是豫北平原的重盐碱地区,百分之八十的土壤都盐碱化了。解放前,贫苦农民对这些颗粒无收的土地已经绝望了。解放后,也曾进行过改进工作,但都无效果。三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土壤学家王守纯率领一个工作组,到这里做改良盐碱地的研究工作。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试验,他们终于总结出在盐碱地上,种植棉花和小麦的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今年,在多年不长苗或很少长苗的七百多亩盐碱地上,获得了平均亩产一百六十八斤大麦的收成,其中有四亩三分地单产四百零一斤,创造了这个村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这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改造客观世界取得胜利的一个好例证,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课生动的教材。(详细报导见今年五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我们在制订工作方针、计划和方法时,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从具体的工作对象的客观现实和它的发展规律出发,决不能凭空臆造,从主观想像出发。被派来研究改良利用盐碱地的工作组组长王守纯专家,本来是研究滨海盐碱地的。他熟悉的是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的工程艰巨的一套措施。当他来到条件完全不同的豫北新乡县洪门人民公社时,他原来研究的一套措施就不能解决当时当地的问题。这里广大人民迫切需耍用简便易行的办法,迅速地让盐碱地长出庄稼来。在这种情形下,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作法:一种是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不顾群众的需要,而把书本上的一般道理当作现成的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把只适合于某种情况的特定措施,不顾客观的可能和条件到处生搬硬套。这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法,其结果当然只能是碰壁;另一种作法是具体地分析客观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对具体环境具体问题作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现实和它的发展规律,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作法是正确的作法。王守纯专家的工作组摒弃了前一种作法,采取了后一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作法,这就使他们的工作一开始就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后来获得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客观事物和它的发展规律,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因此,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正确思想,即正确的工作方针、计划和方法,也应该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社会实践主要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实践。因为劳动人民是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主体,他们千百年来在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的斗争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是统一的。因此,能不能面向群众,能不能尊重和学习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的问题,也是一个是否尊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否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办事的问题。

王守纯专家和他的同志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深入群众,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他们虚心向老农学习,认真调查和研究当地群众在盐碱地上种庄稼的失败的和成功的实践经验。事实总是真理的最好的证明人。像豫北这样盐碱化程度严重的盐碱地上,究竟能不能迅速长出好庄稼的问题,他们不是从任何旁的地方,而确实是从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找到答案的。这就是他们了解到个别老农曾经在盐碱地上种好过棉花,并且亲眼看到在一大片光秃秃的盐碱地上独有一分地却长着茂盛的小麦苗。他们非常重视群众的实践经验,即使这些只是八九十岁老农仅能回忆到的零星事实,他们抓住了这些零星事实追溯下去,终于找到了使盐碱地上长好庄稼的线索。正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建立在这种广泛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非常重视群众的经验和教训,所以他们的工作方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群众的实践经验是可贵的。但是,仅仅依靠这些经验又是不够的,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地如何改良利用盐碱地的问题。因为老农种好过棉花和小麦的成功经验还只是个别的,带有偶然性的。这个事实说明,群众的经验还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还只是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表面的、不完全的反映,还没有把握这儿盐碱地长好庄稼的规律性。所以这些经验往往只能见效于一时一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局限性。要想把握住盐碱地长好庄稼的规律,还必须研究总结这些经验,使已有的片面的、表面的、不完全的感性认识发展到全面的、本质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王守纯专家和他的工作组,就是在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科学试验,获得了进行理论概括所必需的系统的、全面的素材,才对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科学的结论。他们通过在不同深度的土层里播种棉籽,通过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含盐量的化验,通过不断的地温测量和分析土壤盐分的变化,掌握了在盐碱地种植作物的合理深度,又结合群众实践经验,找出了在盐碱地种好小麦和棉花的一套综合性的农业措施。这样,他们就把群众对于盐碱地的感性经验,提高到了理性认识的阶段。实现了对于盐碱地如何长出好庄稼的认识的第一个飞跃。科学研究工作往往是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实现这个飞跃的。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科学试验,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的认识深化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利学试验对于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即实践的观点所要求的。

但是,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基础上,提出盐碱地上长好庄稼的办法,还只是完成了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种办法是否完全合于客观实际,还有待于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实践来证明。所以认识过程还必需进入第二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王守纯专家和他的工作组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工作。这种推广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证明他们对盐碱地上长出好庄稼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能改造自然,创造出物质财富;同时,也是为了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经过研究系统化了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变成广大群众变革自然界的革命行动。当过去寸草不生的七百多亩盐碱地上,第一次收获了小麦,特别是当将近四万亩盐碱地上生长起茁壮的小麦以后,王守纯工作组对盐碱地上能长好庄稼的认识的正确性就得到了证明。这就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比前一次飞跃的意义更为伟大,因为它实现了我们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个正确的认识一经为当地广大农民群众所掌握,就化为征服自然界、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物质力量。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但是,认识是无止境的。在盐碱地大面积种植麦棉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人们的认识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作用,不仅在于能正确认识世界,更在于能用以改造世界,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豫北盐碱地长出好庄稼的事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胜利;同时也再一次向我们说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性。一切工作,包括科学研究工作在内,都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