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习新事物,改造旧制度

时间:2024-05-21

王展

中国长春铁路哈尔滨车站的主任司磅员杨茂林同志,是一个优秀的青年团员。他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勇敢地打破旧的成规,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新装车法”,成为人民铁路商务工作中的革新者和装车工作中满载的一面旗帜。

爱祖国、爱工作

从杨茂林的模范事迹中,使我深们刻地感觉到:只有忠实于人民、忠实于祖国、忠实于自己工作的人,才能在人们觉得“平凡”的工作中,努力精通本行业务,研究和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才能为祖国创造出光辉的成绩。

杨茂林过去是一个到处受人轻视的贫孩子,十七岁时,给日本人作劳工,经常挨打受骂,一家人挨饿受冻,有苦无处诉。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后,才把他从火坑里救出来,在本乡参加了土地改革。在党的教育下,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使他认清了穷人翻身求解放的道路,他从心底里热爱着祖国,对新社会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一九四九年一月,杨茂林到哈尔滨车站货物发送仓库作练习生。这个二十一岁的青年,从他到铁路上工作后,便十分刻苦和勤奋。大清早,北风呼呼地刮着,仓库里冷得像冰窖一样,他不但主动地生着了炉火,还到处清扫垃极,干着别人不愿干的“份外活”。和老工友同班时,他总是抢着干插车牌、送货票、封车等粗活。虽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手指头都冻僵了,但他仍坚持着把车封完。老工友都感动地说:好小伙子:腿又快,手又勤,又刻苦,又耐劳,对你这样的人谁还愿把技术再留一手呢?好好学吧,有出息!

旧社会,人们把司磅员叫做“装大车的”。他们每天机械地做着装货、过磅、装车、贴封条等简单而平凡的工作。司磅员自己也觉得:成天守着一把磅秤,装一辈子大车,没啥出息。解放后,仍然有不少青年司磅员,认为在货物处学不到技术,没有什么发明创造,不如到机务段学开车,提拔得快。不如到工厂学技术,钱赚得多。因此,他们不愿意钻研自己的业务。但是,杨茂林却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埋头学习着。在红五月劳动竞赛中,在迎接“七一”献礼中,他正发挥了高度的劳动热情,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九四九年十月,他被批准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他在毛主席像下宣誓:要为新民主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庄严的誓言,成为推动他永远前进的动力。

消灭事故

解放几年以来,哈尔滨车站的卸车作业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到一九五○年仍连续发生漏装、误装事故。但是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认为:“装车工作没啥,出点事故不要紧!反正死不了人,也伤不了人。”有一天,货物处发生了一件严重的赔偿事故:汽油桶压在棉布上,把棉布污损了十几斤。杨茂林心里十分沉重。他回忆着:“一年来发生了不少事故呵,汽油与火柴装在一起,鲜黄花鱼搁了一礼拜没装走。不是着火了,就是腐烂了……。人民的财产遭受了多么大的损失,每年铁路要付出多大一笔赔偿费啊,于是他就在团的小组会上提出:大家要注意消灭事故,并首先检查了自己的工作。从此,他在工作中更加小心谨慎,晚上值勤时决不偷懒,工作未搞好也决不马马虎虎就下班。这样,他在一九五○年上半年内没有出责任事故。他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这个踏实而富有责任心的青年,成了哈尔滨站党总支推广苏联先进经验的培养对象。杨茂林的老师——当时的哈尔滨分局商务科科长拉达夫斯基同志说:“哈尔滨站事故很多,原因是司磅员不负责任,不按铁路规章办事。但司磅员中也有些人是负责任的,杨茂林是其中最好的一个。”不久,拉达夫斯基同志找到杨茂林,对他说:“为了亲爱的祖国,你愿意带动大家把装车工作搞好吗?”他诚恳地回答:“愿意。”接着,拉达夫斯基同志针对他们工作中的缺点,介绍了苏联铁路的先进经验:“装车附有保证签。”并指出:“保证签只是一张纸,一张纸不值多少钱,但它劫保证一车货物的价值。如果大家都实行了,便会完全消灭事故。”杨茂林更领会了:“只靠一个人负责不行,必须带动大家都负起责任来。”“货物促证签,就是要在装车工作中推行负责制。”

杨茂林兴奋地回来,对大家传达了逐个先进经验(此时他已是小组长)。但是,大家都搭拉着头,一个也不吭声。各人心里都揣着一包心事:“如果我在保证签上签了名,出了事故我就该受处分啦!”“我能保证,但人家把货卸坏了怎办?”也有的老工友说:“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二十年我都干过去了,也没用什么保证签。“甚至有人在背后嘀咕:“看这小伙子,嘴上还没毛,就想实行什么新玩艺了。”杨茂林心里很苦恼,他想:“要我个人作容易,要大伙都作就难了。受这些气是为了

啥呢?”但又想:“苏联专家这样不辞劳苦地教给我们技术又是为了啥呢?”最后他决定:“为了亲爱的祖国,我要克服困难。现在群众愿意很多,我应当首先作出一个榜样来”杨茂林把自己的困难和决心告诉了拉达夫斯基,这位充满了国际主义友情的老师,点头微笑说:“对,你愿当先作出一个榜样来,大家便跟随你前进了。”团总支也鼓励他,要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广大青年和群众。

一九五○年九月,杨茂林辛勤而紧张地劳动着。每装完一车货后,把仓库里里外外都检查到了,唯恐有一点差错,然后负责地在保证签上为了自己的名字,随车发出去。结果,一个月装出四十多个车,没出一件事故,保证签退回来时每张都写着“良好”。因此,他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奖励。党总支把杨茂林的模范事例在广大群众中进行了宣传和教育。不久货物发送仓库的司磅员就热火起来了,人人都在保证签上签了名,人人都实行了负责制。为了防止保证签流于形式,他又发动小组订立了“三对”(注一)、“检斤复唱”(注二)等制度。以后,内勤工作人员,如出纳员,核算员等,也都向杨茂林小组学习了负责制,“货物保证签”便发展成为全面的“商务保证签”了。自从执行保证签度度以来,每个人都发挥了高度的责任心,使哈尔滨车站装卸作业基本上消灭了事故。而杨茂林小组,在抗美援朝运动开始以来,则作到了完全消灭事故,把人民交给的每件抗美援朝物资,都安全地运送到了前线。

改造旧制度

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旧企业留下来的毛病大多了,到处是盲目、紊乱的现象。杨茂林下决心要改变它,要推翻不合理的旧制度!

哈尔滨是个特等站,每天装卸二百多辆车,但是,多少年来,装货工作一直没有计划:货主送来了货,司磅就装;有时一上午闲着没事干,下午货来多了,到晚九点也干不完,忙得蒙头转向,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叫唤。为了急于把货装出去,能装三十吨的车皮只装五吨货就拉走,造成使用车辆上的严重浪费。杨茂林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小组同志们细心研究的结果,在一九五一年又创造了“零担货物计划运磅办法”。每月召开两次货主会议,与货主密切联系,掌握货源情况。把不同的货主,运往同一地区的零担货物集中起来,凑成整装的零担车。这样,不但大量地节省了货车,而且不用每站停车,也节省了不少的车小时。同时,定出运输计划,按时通知货主办理托运手续。这样,装车工作就完全主动了。

过去,在装货过程中,紊乱现象最严重。成百件货物乱七八糟地堆在仓库中,车辆一到,司磅员就带着装卸工人满场找货,装卸工人盲目地东搬西弄。在手忙脚乱中常常发生受伤事故。一九五一年六月,哈尔滨铁路分局组织各站向苏家屯车站学习“对旗装车法”,就是在货物上插小旗,在车门上插同颜色的大旗,使不会看货票的文盲工人,也能对着旗子颜色主动地装车了。杨茂休学习回来准备在哈尔滨车站推行。这个办法受到广大工人群众的拥护,但首先碰到的是制作旗子的经费问题。当时车站的货物主任是个官僚主义者,对新的办法不加以支持。但杨茂林并不灰心,在群众热烈拥护下,装卸供应社自动借出钱来买了布。他又通过团小组发动工人借缝纫机、学裁缝,不到一礼拜,五百面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旗子便作出来了。

开始,在“对旗装车”中,仍常常出错,意志不坚定的人便说:“算了吧!别插旗子,插上也不管用。”但杨茂林始终坚持着,决不轻易否定先进经验,他研究出:不是插旗不好,而是仓库里货物太乱,有时货物找不到,没法插旗。因此,他继续和群众商量,把各种货物按不同的去向、性质和形状,划分成若干小区,再插旗编号,作出“装车顺序单”,司磅员和装卸小组长各掌握一份。装卸工人掌握了装车顺序,在工作中便能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了。此外还定出“三呼三答制”(注三)使工人们干起活来精神集中 ,又省劲,又痛快。从此,司磅员再不用带着工人满场跑了,真正成为装车工作小的计划者与组织者,使整个装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样,杨茂休不但推行了苏家屯车站的“对旗装车法”,而且在实践中充实和发展了这一先进工作方法。

解除不合理的劳动

多少年来,运转、货物、装卸供应社工人,为取送车的问题,经常闹意见:调车员盲目甩车,地点不适当,要装卸工人用手去推,十二人推一辆,每人平均半个月要推十一公里,推出时间比装卸时间还要长。夏天推车,车梆子把臂膀烫破皮,黄豆大汗珠直往下流;冬天推车,寒风刺骨,手指头冻得失去知觉。装卸工人说:“司磅员同志,你们多张一下口,把车甩个合适的地方,就不用咱们傻费力气了。”但是,司磅员不知道何时来车。调车员也不知道应该把车甩在何处,彼此埋怨,却始终不联系。每次叫推车,杨茂林简直不敢开口,他想:“干各种活的都是阶级弟兄,为什么让他们作不合理的劳动?”他日夜思索,想不出一个成熟的办法。

一九五二年六月,他被派到铁道部参加检查组,到长春等车站检查工作,发现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更促进他改革旧作业法的决心。回到哈尔滨车站后,他就找到许多工友研究,最后在工作组帮助下,他又创造了一“对号取送车法 ”,作出“取送车计划表”。这就是把哈尔滨车站两华里长的仓库山,八十二个仓库门,固定编号,又在车辆上划出粉笔记号,调车员便知道那个车该甩在那个仓库门前,按着“取送车计划表”有计划地取送车。这个办法向党委汇报后,得到党的大力支持。在党、团内指定专人领导,又派两位工程师作具体研究、工会发动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苏联专家、主任工程师沙克

拉果夫同志,对这个方法在技术作业过程上作了重要补充,又连夜整理出“对号取送车法”的工作顺序。在苏联站长包喀赤的亲自指导下,这个合乎科学原则的“对号送车法”就正式诞生了。

党总支书记在扩大干部会议上说:“对号取送车法”是车站技术作业上的一个革命,也是在劳动组织上、员工思想上的一个革命。解决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矛盾,使车站各部门结成一个整体,有节奏地进行工作,并且在各种作业中贯彻了高度的计划性。装卸工人不再用手推车,缩短了车辆停留时间。司磅员也能按计划要车,可以大量节省车皮;货主再不因此付推车费,或因推车而受延期罚款,加强了货主托运的积极性……这个先进的方法,给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中长铁路理事会对这个先进方法给了很高的评价。“对号取送车法”开始创造出来就受到广大铁路员工的热烈拥护。老装卸工人李正有说:“二十年来,我总盼望着能有一天不让咱们推车,杨茂林作到了,他真是个英雄,”调车员也高兴地说:“这下子,我的工作也主动了,你们不用开口,我就知道那个车该甩在那个仓库门口。”

在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中,杨茂林和他的小组,又创造出:“包装分类码垛法”、“压缩容积改善包装法”。前一种方法就是按照不同的货物包装形式,将同一类型的摆在一起,这装车时就可以整齐,不致浪费车辆的空间。后一种方法就是将货物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压缩再包装,例如棉花如果困扎很松,占的地方一定很大,如果经压缩后,再包装,它所占的地方就要小很多了。由于这样实行巧装多载,迅速提出了货车的装载量。

一片新气象

“杨茂林装车法”,在党的领导和苏联专家指导下,完整地总结出来了。这一套科学的先进工作方法,具有高度的计划性,组织性与负责精神,是铁路运输部门重要的增产节约的方法。哈尔滨车站实行“杨茂林装车法”后,每辆车从装十七吨提高到三十二吨,以一九五一年十月份为例:便给国家节省了一百二十点一辆车,多装了二千零四十一点八五吨货物。每辆装卸车时间由两三小时缩短到五十分钟,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显著地缩短,商务事故也完全消灭了。凡是认真执行“杨茂休装车法”的车站,都能达到装得多、装很快、装得好的要求,装车新纪录不断涌现,整个商务工作也呈现一片新的气象。“杨茂林装车法”已在全国铁路普遍推广,它替人民铁路商务工作带来了重大的革新,充分发挥了车辆运用上的潜在能力,推动了铁道企业中的生产改革。杨茂林的创造精神,成为全国铁路商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人们四处传颂着:装车工作也出了模范啦!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前途是多么宽广!这也充分证明,在毛主席的光辉照耀下,只要自己全心全意的工作,努力钻研,不怕困难,一定会创造出巨大的成绩来的,一定会对祖国对人民有所贡献的!(注一)“对”。一、班接班时以运单查对残货。二、车辆高入时要仔细检查,三、装车完毕要对正车牌及铅封。(注二)“检斤复唱”。就是将货物的重量或容积,在检斤时复唱一次后再记入运单,以免发生错误。(注三)“二呼三答制”。装卸工人按照装载清单所列顺序装车,按照货物旗号、货物件数呼答各一次,装完后又到车内对正呼答一次,也是为了减少装车中的错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