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个青年“规划”

时间:2024-05-21

潘秀

大约在去年三四月间吧,在我所供职的那个机关里响起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一时钟鼓齐呜,群情奋发,几乎人人都订了“向科学进军”的“规划”。

有位青年是准备将来当“历史学家”的。可是在他当时所草拟的“进军规划”中,却是先从“古文”、“小学”……学起的。理由是:学历史,自然要读“古书”,要读懂“古书”,自然不能不学“古文”。听人说,“古文”要学得好,还得学点儿“小学”……依此类推,以至“甲骨文”……实际上,这位青年最迫切需要学习的是:常识。因为他加“李自成”和“李秀成”是一个人呢还是两个人也不大清楚。因此,他的“规划”当时就被否定了。

有位青年,他一时想不出将来到底当什么“家”好,而他目前在工作中感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看稿子看不准,即使看出好坏来了,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的“规划”订得过于简单:一、仔细认真地看稿子,特别是要好好地用脑子;二、读若干本有关自已业务的书,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和在稿子中所发现的问题联起来想想;三、把思索的结果,写出若干篇文章来。当时有人说这不象“向科学进军”的“规划”,眼光不远,气魄不大。

还有一位青年是准备在三年以后投考“法学副博士”的。“规划”中所开列出来的“必读书”和“参考书”,就一二百本,另外还要学习俄文和英文,要求达到能写“科学论文”的程度。他为了订“规划”,找了不少参考资料,还请教了几位专家,而且是有“蓝本”的。订出来“规划”确乎具体详尽。黑板报上把它发表出来,作为示范,团支部的总结中,把它作为模范例子。

这三份“规划”,因为有的当时受过表扬,有的受过批判,有的“不象是‘规划”,各有特点,因此留下的印象比较深。

一年下来,情况倒有些变化。

那位准备将来当“历史学家”的青年,最初的“规划”被否定以后,彻底修订了一番。绕了个小圈子,终于找到了进军的路。一年来,切切实实地读了些和自已业务有关的书,工作上也有了进步。可见当初的“规划”被推翻,并非是不幸。这也丝毫不妨碍他将来成为一个“历史学家”。

那位订了个不大象“规划”的“规划”的青年,“规划”三条,倒是条条做到了。一年下来,读了二十来本和业务有关的书,写了六篇短文章,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一年里边,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越干越起劲,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在“科学的路上”前进。

唯独那位准备在三年之内考上“副博士”的青年,情况有点不妙。偶而有人问他:“你的规划完成得怎样了?”他微红着脸笑笑,默不作答。似乎这一问,刺痛了他的心。当初誓师进军的盛况,对他来说,只剩下了美好的回忆。前程变得越来越远不可及,只好在路边徘徊起来。甚至加工作也不如以前安心了。

如果光是孤立地看这三人的“规划”,自然以那个准备作“副博士”的青年的为最完备。然而他忘记了最主要的一件事,忘记了从实际出发,忘记了业余进修的特点。以至忘记了算一算:单是把这一二百本书流览一遍需要多少时间?

他的志愿,他的热情,当“副博士”的愿望,都是无可责备的,更不容取笑。只是他把出发点放错了。不要现在,也就失掉了将来。“将来”是“现在”的延长和发展。何况一切的学问,只有和当前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得坚实呢。因此,在职青年的“向科学进军”,也就意味着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的质量。这对于指挥和领导广大在职青年“向科学进军”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未尝不是收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