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评价对创造力的发展探析

时间:2024-05-21

唐杰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以美术教育为例,在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绘画技能的同时,还必须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当前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评价的坐标定位出发,对其评价落差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评价;创造力

前言

美术可以帮助人们通过画卷来抒发内心情感,其本身相比较其他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中,应该重视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一、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评价的坐标定位

最近几年,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不过与此同时,在教学评价环节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教学评价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的传统性,部分教师一味坚守传统的眼光,强调画面的比例、色彩等,对于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缺乏肯定,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评价的主观性,以教师评价为全部内容,凭借主观意识给出学生作品的简单评价,评价的结果也仅是优秀或者及格,学生无法看到自身的优势,更无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很容易产生迷惑继而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三是评价的单一性,许多高职高专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将目光片面的放在作业评价上,期末考核采用的是“一画定成绩”的模式,仅能够对学生的绘画技能进行测试,无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评价过于片面[1]。

二、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的评价落差

从传统教学评价方面分析,美术绘画教学评价采用的一直都是以美术技能为主的评价,评价过于片面,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美术绘画教学评价模式在大学专业院校中,在面对具备一定绘画基础的学生时,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由于绘画基本技能相对较差,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必须选择新的评价模式。

立足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针对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中存在的评价落差,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去弥补落差。在新教学评价中,对于创造力发展的要求有几个,一是明确的动机,教师必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收集相应的信息,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机,然后做出针对性的评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坚定的人格,学生必须能够充分肯定自身的能力,才能够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因此,坚定的人格是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支撑;三是完善的知识,创造并非凭空捏造,新奇的创意也需要平凡日常的支撑,只有具备了完善的知识,学生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从不一样的方向进行分析和创新;三是良好的环境,环境和情境对于美术绘画教学评价的影响不容忽视,一个好的课堂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接收教学评价,而如果课堂氛围死板,教学模式单一,在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扩散,影响其创造力的发展[2]。

三、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创造力的发展方案

一方面,应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美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并非天然存在,而是需要人为去营造,表现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就是课程的规划设计。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对自身的观念和认识进行更新,通过课堂的创新来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教学的具体内容,根据内容来进行课堂环境的营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变得更富趣味性。

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新的评价方法。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高职高专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可以引入电子档案袋评价法,这是一种自行评价策略,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某一阶段(如一个月、一个学期等)的美术作品又或者对于美术的认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儲在文件夹中,教师则可以将学生的作品传输到相应的平台,鼓励学生自行评分,要求其给出评分的理由,针对学生的基本素养进行合理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将目光更多的聚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3]。

总结

与一般学科相比,高职高专美术绘画教学的评价更加特殊,通过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绘画基本技能,逐步淡化学科特色,将目光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上,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颖.探讨高职高专美术色彩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4):148.

[2]韦子鹏,赵芝华.应用美术融入高职高专美术鉴赏课的研究与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3):70-73.

[3]陈平光.当前高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6,(14):2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