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杨移风
【摘要】到1947年5月时,我党在东北的力量是“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占第一位,就军力论,已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抗日战争结束前,我们党在东北的力量与全国其它各个根据地相比最弱,然而不到二年时间,东北革命根据地就创立起来,并且达到比较巩固的程度。与其它根据地相比,建立的时间晚,历史短,得以迅速建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东北革命根据地;创立与巩固;原因
引言
抗日战争结束前,我们党在东北的力量与全国其它各个根据地相比最弱,然而不到二年时间,东北革命根据地就创立起来,并且达到比较巩固的程度。到1947年5月时,我党在东北的力量是“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占第一位,就军力论,已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其它根据地相比,建立的时间晚,历史短,得以迅速建成的原因何在?
蘇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为我军能抢在国民党军前面迅速进入东北,为改善我们的装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并且“援助我党在满洲力量的发展。”勿庸讳言,这是一个很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更有其内部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成是党中央制定的正确的策略方针指导下的产物
争取东北,把东北建成中国革命的巩固的战略基地,我党早在“七大”就明确提出过。毛泽东同志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沦陷区中,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我们应当加紧那里的地下工作。对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应当加紧团结他们,准备收复失地。”在“七大”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又反复地说明了争取东北的重要性。他说,东北四省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它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1945 8月28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8月29日,中央经过认真研究《中苏条约》,就东北问题向全党发出指示:(1)鉴于《中苏条约》规定,苏联不干涉中国内政,而国民党抢占东北的军事准备困难很大,我党还有很好的机会争取东北。为此,“晋察冀和山东准备派到三省的干部和部队迅速出发,山东干部和部队如能由海道进入东三省活动,则越快越好。”(2)我军进入东北的部队可用东北军及义勇军等名义,进东北后,“控制广大乡村和红军(指苏联红军,下同)未曾驻扎之中小城市,建立我之地方政权及地方部队”。“对于大城市亦须尽可能派干部去工作。”(3)进东北部队“不要勉强与红军作正式接洽与联系,亦不要请求红军给我帮助,只要红军不作声,不坚决反对我之行动即好。”(4)立即控制热、察两省。热、察不在《中苏条约》范围之内,必须迅速派干部和部队到一切重要地区去工作,建立政权和地方武装。同时,要求“晋察冀与山东均应派得力干部,带电台到红军后方,随时报告情况。”
为了统一领导东北地区的各项工作,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任命彭真为书记。1945年9月17日,中共东北中央局在沈阳组成,领导创建东北根据地的工作。9月19日,中央通过了刘少奇起草的《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明确指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为此,中央先后抽调11万大军,2万多名干部进入东北。这些决策及决定,及时使我主力得以先机进入东北,为创建东北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军独占东北,据守大城市,已不可能。党中央又及时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把屁股坐在东满、北满、西满等可靠地区,去建立根据地”,“只要我能争取到广大农村及许多中小城市,紧靠着人民,我们就能取得胜利”。12月2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要求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东北局成立后,正确地贯彻中央关于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很快就把来到东北的干部派到各省去,建立了地方政权,东北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1946年7月上旬,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中央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东北工作的指示精神,分析了国内外和东北的形势,在总结近一年来创造根据地和阻击国民党军进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制定了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东北的工作方针的各项具体政策。7月7日,会议通过了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和任务》的决议,即《七七决议》。在东北局“七七”决议指导下,一万二千名干部下乡发动农民,掀起了东北土地改革的热潮。土地改革使我党赢得了千干万万的农民群众。
二、全国各个根据地的大力支援对东北力量的迅速增长,为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党除了巩固和发展原有的十九个解放区以外,抽调主力部队,迅速进入东北,建立根据地。党中央在关于抽调部队进入东北的指示中指出:向东北和冀东进兵及运送干部,是目前关系全国大局的战略行动,对我党及中国人民今后斗争有决定作用,目前是时间决定一切,不容许片刻迟缓,否则将逃不了历史的惩罚。各个地区坚决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指示,在短时期内就完成了这一战略部署。
为了支援东北,从解放区调去了吕正操、万毅、张学思所部及李运昌部共八个团又一个营,一万四千多人;由罗荣桓、肖华先后从山东解放区率领六个主力师等共五万二千余人,进入东北;苏北解放区调来了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这个师下辖四个旅,共三万多人;陕甘宁调来了南下的三五九旅、教导旅、抗大、炮校等部队的一部分;华北各解放区派往东北的部队,有冀中的三十一团、冀鲁豫的二十四团、晋绥的三十二团等。据材料统计,从8月下旬到12月底从各老解放区到东北的部队约为十万零九千多人;另外还派进了一百个团架子的部队干部(华中20个团、山东30个团、晋察冀25个团、晋冀鲁豫25个团和由延安、晋察冀、冀鲁豫、晋绥、华中各地的党政干部二万左右(包括占当时三分之一的中央委员)。上述进入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大部分都是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考验,有较丰富的经验,又经过了整风教育,是一支很强的战斗队伍。到1945年底,各解放区出关部队(包括抗联部队)已发展到四十余万人。这为我党我军力量在东北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员基础。
三、动用正规部队进行剿匪肃特,为根据地的巩固,后方的安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日本投降后,东北城乡的社会状况非常复杂。整个东北的日伪政权虽已全部瓦解,可是伪满汉奸走狗——伪省长、伪市长、伪县长乃至伪村长等,都改头换面,成了各维持会的会长。他们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继续骑在东北人民头上,劫掠杀戮,横行无忌。一些官僚政客、野心家、地痞流氓与投机分子为了升官发财,借治安混乱,结伙为匪,地主恶霸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与土匪勾结。另外尚有相当数量的伪军、警察、宪兵保留着武装,他们还在兴风作浪。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是接受了国民党委任和收编的政治土匪。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加委的伪军或土匪的“总司令”、“总指挥”有32人,“军长”33人,“师长”158人,师以下官阶不计其数。像这样的以汉奸和地主为骨干的反动武装,在各省各县都有,可以说遍布整个东北的城镇和乡村。北满尤其严重,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城掌握在顽匪手中。比如,北满合江地区就有伪满汉奸谢文东、李华堂、刘山东子、王福、张俭、李文治、王横、姜大巴掌等反动土匪武装,1946年初,合江地区的土匪力量“十倍于我们”。土匪进击的对象是区乡武装,屠杀我地方干部,打击我进剿部队,瓦解我地方部队,宣传造谣,蛊惑人心,造成社会的不安,严重威胁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给我党建立东北根据地带来严重的障碍和隐患。地方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发动群众的政治与经济斗争,不能迅速地普遍展开,造成群众对我党我军能否站稳脚跟抱有很大的怀疑,群众顾虑很大,而往往采取消极的观望、应付的态度。因此,不把这些土匪消灭干净,群众就发动不起来,根据地也不能安稳。
为此,我军抽调部分主力,配合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大规模的剿匪斗争。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军进入东北后之剿匪战绩:主要作战1303次;毙匪12539名;伤匪18567名;俘匪36101名;降匪11782名。至1947年5月上旬,东北境内的土匪除接受国民党收编成者外,其余全部被消灭,前后共计七万九千余人。
剿匪斗争的胜利,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各地的农民群众在我剿匪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鼓舞下,纷纷起来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封建堡垒和敌伪残余势力展开斗争,很快突破了一县、一村、一屯的界限,并在斗争中普遍建立起自己的基层政权——农会和农民自卫武装,创建根据地的工作得以迅速、广泛地开展,为在农村实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为战胜在巩固根据地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指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是充分发动群众,“如果我们不从发动群众斗争、替群众解决问题、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点出发,并动员一切力量从事细心的群众工作,在一年之内,特别是在最近几个月的紧急时机内,打下初步的可靠的基础,那么,我们在东北就将陷于孤立,不能建立巩固根据地”。
日本投降前,东北土地不但大量集中于地主阶级手中,而且日伪公开掠夺的“开拓地”、“满拓地”更侵占了大量农田。据估计,日伪以各种名义掠夺的农田约占东北耕地面积的20%,主要集中在北满、东满。因此,北满、东满无地农民甚多,雇农约占人口的50%。日本投降后,广大贫苦农民强烈要求分到土地。1946年5月4日,党中央发布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东北局贯彻执行,于1946年下半年普遍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东北解放区即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高潮,成绩显著。到10月,东北解放区就约计有370多万农民分得土地2600万亩,平均每人六至七亩。据当时统计,至1947年2月为止,全东北各根据地除南满外,共分配土地3160万亩,其中:西满1800万亩,合江320万亩,牡丹江60万亩,东满210万亩。分得土地的农民共约四百万人,其中:西满200万人,松江86万人,合江47万人,东满60万人,平均每人分得土地八亩左右。
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使翻身人民不但获得了土地和斗争果实,而且提高了阶级觉悟,认识到打国民党军就是保护土地,保卫民主政权,把自身利害与战争成败的利害结合起来了。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在土改基本完成后,立即掀起了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战争的革命热潮。到1947年5月夏季攻势前,不仅我军主力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地方武装也得到迅速壮大。当时,我军总兵力达四十六万二千多人,比1946年11月三下江南时增加十万零三干多人。西满补充主力二万七千人,另编四个独立师和两个骑兵师,松江补充主力二万四千人,另编了两个独立师;合江补充主力一万三千人;牡丹江补充主力近万人;东满补充主力近万人,另成立两个独立师;冀热辽新组织了两个野战旅。这是一批在土改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新队伍,也是我军进入东北后第一批大规模吸收的人民子弟兵。有了这一批素质很好的新战士,我军同东北人民的血肉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我军所进行的战争也开始真正成为有根据地依托、有广大人民参加和全力支援的战无不胜的人民战争。土改运动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群众的生产干劲,有力地保证了东北解放战争中物质需要的供应。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也标志着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基本建成。
五、结语
总之,东北军民在中央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在东北局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将近二年的努力斗争,克服了重重困难,到1947年5月,一个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就建立起来了。东北根据地的建立,从而使中国革命根据地摆脱了长期被敌人四面包围的局面;吸引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消灭了国民党的大量精锐部队,有力地配合了关内解放区的作战,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革命根据地发挥其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的潜力,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为争取全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军事文选[M]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
[2]陳云文选[M]人民出版社,1984
[3]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