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贾娟
【摘要】近年来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力度,现在的高职高专学院在经历了前期的评估之后,都在注重内涵建设,从课程建设、师资配备、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体现。公共体育课程教育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对策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1.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
在组织机构方面,成都地区的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体育教研室,都有负责体育工作的校级领导,多数教师认为各级领导对体育课程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校级领导,并且有相关人员会把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为学生评优的考核标准。许多教师认为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太重视,没有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教学的管理文件以及教师的考核档案都不是十分完备,这些和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及成都地区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相比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
2.课程设置项目没有按规定来开设,师资队伍失衡
在课程设置上,很多课程项目没有按规定来开设很多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是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来定的。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基本上都是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但多数教师认为这些教学大纲的内容过于简单且较为陈旧。学校设立的教学目标、指导思想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虽然在上课之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有2/3的教师反映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不符合大纲的标准,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教学手段也过于陈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实践课和理论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成绩的评定方法较为合理,学生的达标情况也是教师评定成绩的首要依据。总的来说,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动机端正,但是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的过程中手段也相对单一,此外,男女生本身对体育课的内容以及类型都存在一定的喜好差异。
3.公共体育设施不能达到国家颁布的生均运动面积
公共体育设施紧张,在场地器材方面,公共体育课程所必须的运动器材、场馆明显不足或者落后,不能达到国家颁布的生均运动面积;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使本来就很少的运动场所相对又减少了很多。再加分管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公共体育课程所必须的运动器材陈旧甚至很多都不能用。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对策
1.重视和丰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一支人数众多、结构合理、总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成都地区高职院校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开设的必修和选修公共体育课程,同时还有学生课外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等体育活动。各高职学院结合自身情况,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的编制,按照校生师比不高于350:1,以及在校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不超过3:1的比例,对学院需要的体育专项教师给予补齐。采取多种形式、措施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且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同时争取将在岗的教师每年参加一次专业培训,丰富教学内容。
成都地区存在着多民族文化,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也各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其丰富多彩的符合各民族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们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宝贵资源。各学校应根据当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有针对性的选择2~3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作为本校的特色项目。在选择项目时要本着教育性、可行性、实效性、趣味性、安全性的原则。其次,也可以引进一些与本地相适应的新兴运动或擅长此项的人才,比如在国际上深受各国人民喜欢的,同时也是适合于青少年的运动项目,例如软式排球、街舞、啦啦操、健美操、瑜伽、定向运动、远足、轮滑、攀岩的教练等。
此外,应充分利用校外的健康教育资源,如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咨询活动、健康教育主题日,以及戒毒所、艾滋病治疗机构等,加强对学生的健身知识宣传教育。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调动各方面的人员关心和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除体育教师外,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发人力资源。首先,应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学生、辅导员、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校医等,充分发挥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长,让他们担任体育比赛和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或协调员、安全运动的宣传员等,使其成为学生在校外进行体育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督促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同时还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高职公共体育的培训采用省、市、校三级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的课程理念随时更新,做到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建立成都地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工作的激励机制。市、县(市、区)级可开展现场课堂教学、说课、教学讲座、课题实验、案例与论文评比等活动;各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实施教学教研活动。对在课程实施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并把课程实施工作列入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新课程实施优秀课观摩展示活动和经验、论文研讨交流活动等。因此,重视和丰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解放思想,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引进多种体育专项的高级人才,丰富选修课程内容项目是很有必要的。
2.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经费投入
体育设施是用于体育竞赛、训练、教学和群众健身并满足其使用要求的场地、建筑物和相关固定附属设备。高职学院在制定学院经费预算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院体育工作的特殊情况,按时按需的划拨体育经费。对于学院陈旧的运动器材、场馆及时更换或修理,根据学院自身师生的需求合理修建运动场地和场馆。加大经费的投入,全面的配置必须的体育教学器材,制定器材由专人管理,责任到人的制度。另外,各个高职学院還可根据学院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外界的公司或私人企业合作。由公司或私人企业赞助资金,在高职学院内修建体育场地、场馆。或者将体育私人职业的分支机构设立在学院内部,使学院的各种体育器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保障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利用体育私人职业设立分支机构,修建场地、场馆,配备体育教学必须的器材,随时更新。
3.提高公共体育课时数,主动开发现有体育设施资源,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大一年级学生刚进校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公共体育课的基础课时增加,保证最少2课时/周的教学进度。另外在课外体育活动,或者协会团体组织中,多多让学生参与进来,学习更多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热爱体育活动的能力,并形成终身体育习惯。高职类学院培养的是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其本身就要求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質,也就是说不管是在职业体能上还是在职业技能上对学生的素质都有很大的要求。而高职高专的公共体育课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和职业体能的课程,只有加大提高体育课程改革力度,提高公共体育课时数,尽可能的达到或者接近国家标准即不低于108课时;保证了学生的公共体育课时数,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篮球、足球等运动属于高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参与度也十分的高,场地是篮球、足球运动的生存空间,要想体育运动发展好了,场地的作用必不可少。有了场地就可以吸引很多运动爱好者,这样运动的人多了,篮体育运动就有了发展的土壤。目前在走访的诸多高职学院中,以篮球运动为例,篮球场地及器材设施还是相当的层次不齐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问题。(1)场地、器材资源紧张。笔者走访了周边的几所高校都发现同样的一个问题,每到下午篮球运动的高峰期。每个场地上都有超量的篮球爱好者在运动。这样既不利于爱好者们的运动积极性。也由于组织难度加大导致篮球运动的质量低下。(2)场地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有些学校因为划给篮球场的面积较小,或者是由其他场地改装而来。导致运动场地不够标准。在进行篮球运动的时候对于必备的三分球,罚球等问题都难以解决,这对于篮球运动的长期发展不利。(3)篮球场地长期缺乏维护,很多篮球场地长期缺乏维护,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有的场地开裂,有的场地长期比较滑,有的篮筐、篮板等基本散架。在这样的场地上进行篮球运动,本人认为这是对篮球运动员的身心都是很不利的。
4.改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的是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在成都地区的高职院校中,每个高职院校的特色又不同。建议成都地区的高职学院,在制定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时,将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特征考虑进去,以专业特色和体育运动项目相结合,形成具有高职院校专有特色的课程。
高职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是素质教育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与公共体育课一起,课外体育活动也影响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体质的增强以及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有效整合,以篮球运动为例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篮球自主性这一优势发展适合本校的体育教育,再结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以及体育和心理等的需要研究一些适宜的训练项目,有的时候可以淡化篮球运动的竞技性,注重娱乐性和实用性,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增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体育项目,花式篮球表演、拍球赛跑之类的运动。同时还要根据各个高校的专业设置进行重点改革,将部分体育项目课和专业选修课相结合,如导游类专业开设定向的篮球文化背景课程;社会安全类专业的学生要增设基础篮球练习等课程;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则要篮球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保健按摩等课程。与篮球运动相结合的体育保健、体育文化以及体育欣赏等课程要注重实用性。
三、结语
高职学院首先是学校领导层对于公共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另外高职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应结合高职学院的自身特点,即培养动手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综合型人才,结合高职学院专业特点和特色创新。
【参考文献】
[1]金晓晖.关于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3):41-42
[2]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07,(07).
[3]黄志勇.湖南省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张锡春.以终身体育思想构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01):86-8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