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合唱作品的音色与表现

时间:2024-05-21

【摘要】:合唱是一种集体化的声乐艺术,是用个别团员的声音及集体的声音声响来表现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其中作品的音色与表现又占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本文以陆在易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为例,介绍和分析合唱作品中音色及其表现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唱作品;音色与表现;陆在易

一、合唱作品与音色训练的关系

(一)合唱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而合唱作品更是将多种不同的声音凝聚升华。想要完美的展示作品的内容和含义、传递给听众一种美得、令人感同身受的艺术感受,那么,合唱队员就必须了解、熟悉和有效的运用自己的嗓音,将音色与作品相对应,在合唱队中协调控制并充分发挥作用。要想取得较完美的合唱音响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首先必须深刻的理解作者赋予作品的内在含义,以及在作品的各个段落中不同地方不同情感的处理与表达。让合唱作品的音色能够充分表现作品含义与内在情感,构建出合唱作品音色与作品的和谐关系。

(二)合唱队的音色训练

所谓色调是指音乐作品在艺术再现的过程中,每一瞬间与它前后相邻的瞬间的声音互相之间,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的整个起伏局面。人声的音色由于人的生理条件、发声体以及人对它们的控制,而各具特色。人在控制自己声带发出的基音和泛音的成分与比率,以及对共鸣腔体的调节,可以改变自己的音色。合唱中,我們需要将音色大致相同的声音加以归类并训练合唱队员创造出不同的色调以满足不同的声部和不同作品的需要。所以合唱中的音色训练是很重要的。我们完全可以训练合唱队员创造出丰富的色调以适合作品的需要。所谓色调是指音乐作品在艺术再现的过程中,每一瞬间与它前后相邻的瞬间的声音互相之间,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的整个起伏局面。

(三)音色与情感的结合

要表现不同的合唱作品就要不同的音色,同样也需要不同的情感。所以在作品中音色的变化、明暗对比都和情感有着密切关系。在歌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一是要在日常注重对情感的陶怡,多听多看多唱古今中外著名的曲目。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品情感,在听和唱的过程中感受合唱作品内在的艺术魅力。二是当拿到了一首新的合唱曲目时,作为合唱团指挥应当首先把作品的背景、内容、情感要求给合唱队员做全面的介绍,使其能在整体上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基调。只有这样,当合唱团在演唱不同的合唱作品时,与之相对应的情感才能呼之即来,而情感的表现又推动了音色的丰满,使得两者相得益彰,更深刻的体现出作品的精神内核。音色与情感在合唱作品中缺一不可,下面我们通过《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这首合唱作品做具体分析。

二、作品的创作背景

《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这首作品的创作于90年代的中国,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国上下生机勃勃。到1990年,历经12年的发展,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列的改革成就,改革创新初见成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当时全中国的每个人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这样一个时期下,著名词作家王健老师创作了这首合唱序曲的歌词,在这部词作里,清楚的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的烙印。歌词节选:“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你们可知道我心中的话,我迈进人生一个美丽的门槛,我走进共和国温暖的家……我会珍惜这黄金岁月,我会珍惜这青春年华”。从以上的这几句歌词中不难看到当时的人们对自己的未来,和所有的一切充满了希望。创作这一作品时,王健老师已是62岁高龄,但是在作品中透出的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氛围贯穿始终。而后经过作曲家陆在易先生的创作,让这首歌词作品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并走进了我们的心里。陆在易先生创作的《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是于人生的不惑之年、刚刚四十七岁的时候创作的。这时的他应该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在作品的各方面风格技巧较为成熟的时期,也是对音乐的内在哲学和音乐的审美较为有见解的时期。故这部作品是作曲家满怀激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首作品。曲调流畅潇洒,感情炽热而奔放。创作完成后,《十八岁》在创作完成后,由作曲家、指挥家肖白指挥首演于1990年12月上海乐团举办的《珍惜吧!青春年华》专场音乐会上。经过上海乐团和合唱团的首演,作品获得了成功,获得了一致认可和如潮的好评,这应该是对创作者最大的慰籍和褒奖。同时,陆在易先生的合唱音乐的创作,为我国合唱领域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启示。

三、作品分析及在音色在作品中的表现

(一)作品段落分析

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1990)的创作采用了意大利式的快板-慢板-快板的序曲布局手法,是陆在易在技法和风格方面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其将器乐类体裁用于合唱作品写作的一次尝试。在这首合唱作品里,不管是呈示部中豪气万丈的第一主题,还是副部主题里慷慨激昂的情感体现,都显示出了作曲家内心歌唱出的对时间和青春赞美.这首作品是陆在易先生为当时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所作的一首一单乐章混声合唱作品。曲调流畅,感情上则是热情洋溢,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而最为突出的是其中的歌词部分:“处处有慈祥的面孔,处处能听到祝福的话,处处闪现友谊的微笑,处处能听到鼓励的话”体现了陆在易先生想表达的一种细腻和善的情感,而我们在处理中更应该注意此处音色的表现,来映衬作曲家在此处的感情。全曲从歌唱角度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合唱部分从第1小节到第105小节,第二个部分为男女独唱部分由105小节的长笛开始直到192小节,第三部分又回到了合唱由192小节直到结束。

(二)作品中的音色与表现

在第一部分中,合唱队员们的音色就如同一副画中的云彩,虽然颜色相同,但浓淡的程度不一样,这就形成了层次和起伏变化,使云彩活灵活现,更富层次感和动感。需要表现出作者对青春的年华的热爱和赞美。一开场是tempo为74的引子部分,A大调,由铜管乐器组最高的音的小号引入一个非常明亮的主题之后,各个乐器先后进入。在音乐进入第六个小节的时候突然变快,tempo为152的四分音符快板。在方整的4小节之后,四个声部的合唱队进入。

此处进入时候作者的要求是狂喜地,热烈地。那么合唱队员的音色必须非常集中,声音中要传达出一种热情激动地感觉。声音在一开始第一句歌词进入时是mf,变成了4/3拍后情绪更加饱满,不断推进到“哈哈”4/2拍之后转4/4拍保持两小节音色和情绪到达了一个顶点。然后渐渐又弱了下来。在这短短的15个小节之内音色的变化了3次之多。整个合唱队一定要把握住音色变化和拍子变化的关系,紧紧跟随作者激动热烈的情绪。

第25小节开始,合唱队的音色变得舒展而从容,男女合唱队交替的旋律行进,最后融合音色层层推进,需要给人一种略带紧张的感觉,音色的强弱由mp到f,最后一个长达16拍半的长音把第一部分的情绪推上了高潮。

在第二部分中里,调性为A大调,第105—191小节,速度约为(Adagio)每分钟63拍的慢板。由女高音在独唱中引入,随后合唱队加入。女高音的进入是缓慢的自由的,从歌词中可以看出表达了一种对十八岁青春的赞美,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合唱队的进入情绪依然是热烈而激动地。

紧随其后的是男高音以相同的方法,略带变化地重复一遍音乐,通过歌词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一种随着年龄慢慢长大跟童年时代的再见,和对长大之后的种种期待和信心,便随着男高音之后进入的合唱队重复最后一句歌词,又把情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与之前女高音结束后合唱队音色不同,这里的音色和表现需要表达出一种心潮澎湃,慷慨激扬的情绪。

随后,一小个梦幻似的片段插入到男女高音领唱完的一段之后。在第二部分的最后,是以男女高音独唱的复调音乐的形式,将第二部分的音乐推向一个高潮。

在第三部分中,调性为A大调,第191—266小节。tempo为152的四分音符快板。音乐开端部分是合唱队重复的作品歌词“十八支红蜡烛,点亮了,点亮了”的主题,音色的表现依然为慷慨激昂的青春赞美之情,音色的强弱对比明显,在最后一个“哈”的10拍之中有由强到弱再强起来收尾的情緒的强烈转变。待主题呈示完毕之后,经过一个4拍子的过门,进入一个由慢到快的部分,先是女生声部缓慢的进入,在此处音色的处理上一定要变现出一种对青春年华,青葱岁月的喜爱、珍惜、和不舍之情。要让青春化作成一杯甘甜的美酒让人细细品尝,流连忘返的感觉。后经8小节的转调后,回到主调A大调,演唱四小节后,音乐被推向了最后辉煌而激情澎湃的高潮。在结尾处,合唱队的音色需要给观众们传达出一种珍惜青春时光,拥抱青春,把握人生的感情;最后,在乐队的全奏之下,音乐进入了辉煌的尾声,由266—277小节,在四個f的力度下,强有力地结束全曲。

在整首合唱序曲中,音色的表现力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的全部感情都要在歌唱中表现出来。从曲子开始阶段热烈地情感进入,到中段抒情的叙述青春成长路上的经历,再到第一部分结尾处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与喜悦。无一不需要合唱队员在歌唱过程中对音色情感的有力把控和高度统一的思想。

四、小结

每一个合唱团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但并不妨碍用各种不同的音色去演绎不同的作品,去塑造各种各样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不一样的作品情感。那么,什么是好的合唱音色呢?美的音色?能贴合作品,表现出作品所需要的就是好的音色、美的音色、科学合理的音色。优美、成熟、丰富、立体的合唱音色,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它需要时间的锤炼,需要合唱成员间长期的磨合,需要对发声正确方向的把控,需要合唱成员对各类风格作品的广泛涉猎,需要指挥的精准调配与布局。

参考文献:

[1]郝世录.合唱指挥的手势动作设计与作品情感对应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5.

[2]高雪红.陆在易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创作技法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

[3]秦晋.陆在易合唱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

[4]黄智敏.陆在易合唱作品分析及其演唱、指挥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张可.论合唱中音色的训练技巧及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赵子涵(1991.12~),男,江苏徐州,陕西师范大学,16级硕士,合唱与指挥专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