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摘要】:宋代理学盛行,理学的光环误导了文人对宋代士风的看法。宋代士风的形成,是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太祖黄袍加身以代周,这给一向尊崇君臣之礼的社会道德观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宋初的士风还承袭晚唐五代余风,道德节义的观念缺失。但纵观整个宋代,士风的发展过程正是由道德颓废逐渐走向振兴高昂的过程。这一士风的形成,也从多方面影响了宋代文人的文学创作,这种对文风的影响又表现在多方面。
【关键词】:士风;文风;文学创作;影响
“积贫积弱”和“重文轻武”几乎成了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标签。而在这样的“对外不能御辱”的国情下,宋代的经济却极其繁荣。这不能不影响到当时的“士风”和文人创作风格的演变,而宋代的士风”和“文风”是学者在研究宋代文学时容易忽略的一个领域。本文从宋代的“士风”出发,研究其对当时的“文风”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一、宋代文学概况和文风
(一)宋代文学概况
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随著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
(二)宋代“文风”的转变
两宋时期中央封建集权高度发达,宋代的外患最长也最严重,而对外戰争又始终处于劣势。朝廷上革新和旧派的党争也是愈演愈烈。这样的社会现实,自然引起了士人社会风气的变化,而文人对国家政治始终有着深切的忧患意识,范仲淹的名句:“进亦忧,退亦忧。”[9]P367就很好地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忧患意识。而且很多宋代文人都将这种忧患意识反映在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
(三)宋代文风的特点
宋代的文风概括起来有下面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1、高度的现实性
由于宋代的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宋代文人又极其关心政治、国事与民生,因而宋代文学现实主义特别强烈。这既体现了宋代文学对前代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又体现了宋代文学独特的时代面貌。其现实主义精神的强烈、广泛与一贯性都超出了前代,因而宋代文学作品的内容相当充实。
2、平淡自然的风格
为了配合文学创作要与现实密切结合的目的,宋代作家本着适用务实的精神,提倡平淡自然的创作风格风格。
3、多种风格的开拓与创立
宋人还注意对各种风格的开拓与创新,因而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且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使宋代文学的风格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繁荣局面。
二、重文轻武国策下的宋代士风
(一)“士风”
宋代“士”的概念,研究者多有称谓。有“士大夫”、“文人士大夫”、“士人”等。用现在的说法,古人所言的“士”也即现在的“知识分子”、“读书人”。王曾瑜曾说:“古代的士大夫看來和近代的知识分子一词有相似之处,但绝不应该把中古的士大夫都视为宦官,按照南宋陈亮之说,可以区分为“乡士大夫”和“卿士大夫”,而后者才是官宦。”[1]P55宋代的士大夫有许多特点都不同于前朝,尤其是入仕了的士大夫更是如此:“在宋代的官僚政权中,出身于中下层的文人士大夫足以与上层士大夫相抗衡。”[2]P51“唐宋以后的士主要指的是文人知识分子,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特指品官。士彻底从广义的社会大众之士转化为特定的文人之士即知识分子。”[3]宋代的“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般的知识分子;二是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士”的阶级地位和阶层不同。不同的士,政治经济地位也悬殊有别,具体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有时它指的是社会的名士一类,有时则指的是社会的名士和官僚。”[4]P572
(二)重文轻武的国策
“重文轻武”国策是研究宋代文人政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政策在整个社会系统运动中的作用与影响不能小视。封建政府的政策行为,其实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对封建国家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形成,各阶级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影响。本文拟从重文轻武国策入手,探讨其对宋代士大夫风气形成的影响。一、关于宋代重文轻武国策重文轻武国策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立国政策之一。它实施的目的是防止五代以来武将操纵国家政权的行为,以文臣抑制武将,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国策史料依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宋太祖极力提倡的“宰相须用读书人”[7]卷1、卷6,二是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8]卷71,三是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8]卷71。
三、宋代士风对文风的影响
窗体底端
在特定的”士风“环境下,必然会形成特定的“文风”,而“士风”又是形成一代文风的主体因素,”士风“不外乎由文人对现实及人生的态度、文人的思想特征、文化修养及学术空气等诸方面组成。
(一)宋文人的现实精神
具体表现有以下诸特征:
1.喜谈政事。尤其喜欢谈论吏事和兵事。不但政治家如此,就是当时的理学家、经济学家也同样这样。这一特点在北宋时期尤为突出。
2.宋人谈论政事又和汉唐人不同,尤其宋时期,国力衰弱、冗官、冗费、冗兵等内外矛盾交加而无力解决,宋代文人在心理上难免不受压力、因而缺乏自信和热情,而多流露出一种对盛世充满追恋向往、对现实感到沉重惆怅和无可奈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调。
(二)宋文人的人生态度
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有两大特征:
1.对世态和人生看得比较透彻,因而能对世态和人生的种种变化采取较前人更为豁达、冷静、恬淡的态度,特别在官场失意时多能以乐观、爽朗、超脱的态度对待。宋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往往影响了创作的思想倾向-宣扬达观的哲学,而且往往影响了创作的风格—经常呈现出旷达、爽朗的格调。
2.生活腐化,享乐之风盛行。因此,宋代作品中描写歌舞升平、歌筵酒宴、赠宾酬妓的作品特别多,而生活的闲适使他们更有闲暇去精琢文辞、品藻艺术,并导致诗话、词话、笔记等文学形式空前繁荣。
(三)宋代文人的思想特征
宋代文人思想活跃、见识深刻。他们思想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迷信古人,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和大胆的疑古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经学的发展与创新。经学发展到宋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被后人称为“宋学”。“宋学”和传统的“汉学”有很大不同,对经义的解释更注重简明实用,为现实服务。
2.议论之风的形成与盛行。喜议论善辩驳是宋人的普遍风尚,而宋代的政治制度又极力培植这种风尚,因而宋人的见解得以充分表达,思想界较为活跃,不论是政治思想还是哲学思想,往往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3.道学的兴起与泛滥。道学的形成是宋学对传统经学的巨大发展,是宋人思想深刻的重要体现,但道学在士大夫中的流传,使士风变得渔夫不近人情,压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和浪漫气质。
参考文献:
[1]王曾瑜.论中国古代士大夫及士风和名节[J].河北学刊,2011(1).
[2]张学玲.北宋士大夫及士大夫政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张志北.士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EB/OL].百度文库
[4]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09).
[5]胡绅.宋代荐举与士风[J].北方论丛,2010(6).
[6]高晓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宋代士大夫研究综述[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7]佚名.宋史全文[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清·傅恒等编.御披历代通鉴辑览[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王红.中国文学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王红.中国诗歌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余思源(1992.03—),女,湖北武汉人,西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爱好书法,读书,参与课外实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