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殷商子民缔造玛雅文明?

时间:2024-05-21

史卫平

商代末年,商纣王帝辛以10万大军长途跋涉远征东部沿海。今日江苏连云港市的锦屏山、九龙口、云台山大村至墟沟一线,正是商代远征军的军事前沿。

当时统帅大军的将领攸侯喜,是一个诸侯国攸国的国君,其属邑攸国在今安徽宿县附近,是通往江苏淮阴的重要通道。

攸侯喜是纣王宠信的重要将领。在纣王巡狩和征伐的记事甲骨上都有他的名字,而其中征东夷方国“人方”“林方”的记载尤其多。

公元前1046年,商周牧野之战时,纣王派7万奴隶兵出战周军,而将精锐部队仍留在东夷,由攸侯喜统帅,未参加牧野之战。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牧野之战后,伴随着殷商王朝的灭亡,攸侯喜统领的10万殷军主力却突然从沿海地区失踪了,同时莫名消失的还有“人方”“林方”“虎方”3个方国共约15万人,成为千古疑案。

几乎在25万商军和东夷人失踪的同时,在中美洲现今墨西哥的位置,突然建立起了一个墨齿扶桑日出国(“扶桑”一词在现代可指日本,但中国史中的扶桑指中美洲某地,现多认为是墨西哥),并创造了美洲第一个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墨齿扶桑日出国繁荣到公元前100年左右,毁于地震。此后,一部分人迁到秘鲁北部,建摩疽黄金王朝,另一部分人迁到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建立了“印加帝国”。

除了时间的“巧合”外,更让人惊叹的是,奥尔梅克文明具有浓烈的殷商文明特质。被称为“印第安人”的当地土著居民以羽蛇为其图腾崇拜,而商时的东夷“人方”,正是以鸟为图腾,从中似乎可以看出其文化传承的基因。墨西哥部落酋长所戴的饰有羽蛇神的帽子形制,左右分插有白色的羽毛,其形象与连云港市的将军崖岩画第三组中羽神人面纹相似,这也许正是“血缘”关系的再现。人种学家甚至惊奇地发现,中国东部沿海出生的婴儿臀部特有的青色胎记,在印第安婴儿中也是一种普遍的遗传。

此外,美洲印第安人祖先斯毕拉·蒙特贝雕像,与1957年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昌黎水库发现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如出一辙。美国东部与墨西哥地区发现的印第安人的“扶桑图”,则与连云港市东磊摸忽山发现的岩刻“羲和扶桑图”很是一致。

1979年5月,圣地亚哥大学考古学教授詹姆斯·莫里亚蒂给我国著名学者贾兰坡写了一封信:“三年来,我们进行水下考察,在加利福尼亚帕洛斯费迪斯半岛的浅水中,发现了几件石制品……它们可以古老到3000年前……在北美沿太平洋沿岸没有这样的石制品的任何考古记录,在亚洲却有作为石碇的考古记录。”

碇,本字作“玎”,辞书解释为“锤舟石”,后发展为铁锚,古籍中把起航叫“起碇”,停船叫“碇泊”或“下碇”。美国学者提供这一材料,表达了这样一个远古的信息:亚洲人3000年前曾远航至美洲的太平洋沿岸。

此外,还有一个史料引起人们的种种推测。1863年,一位叫布·德·布尔的学者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学院档案馆里,发现了300年前兰达主教所记载的玛雅人的许多传说,称从“海上神路”来过12个高文化的民族,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上居住的玛雅人,他们自称是“三千年前由天国乘涕竹舟经天之浮桥诸岛,到科潘河畔种豆麦黍粟的农民”。这里的“海上神路”和“天之浮桥”似乎正好暗示了殷人的东渡之路。

难道这个“日出国”,就是殷商军民东渡美洲而建?今日的“印第安”也许原叫“殷第安”?“印加帝国”其实为“殷家帝国”?

1907年9月,日本学者白岛库吉发表《关于扶桑国》的论著,首先提出商人东渡美洲之说。

中国国内最早注意这件事的是著名历史学家董作宾,他推测商朝的25万军民很可能东渡大海,到达美洲,而领导商军东渡成功的就是攸侯喜。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有朱谦之、王国维。1910年,朱谦之完成《扶桑国考证》,论证了日出国与殷商的“血缘关系”。1953年美国的享莉尔特·默茨博士发表了名著《几近褪色的记录》,首次宣告中国人在4000年前已经到达美洲。中国太平洋研究会海洋文化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王大有于1992年写了一本《中华祖先拓荒美洲》的书,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中国人——商末的攸侯喜率领殷商军民25万人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到达中美洲,并最早建立了“日出国”,他们是中美洲玛雅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缔造者。

1996年11月1日,一个新的发现再次轰动世界。当天的纽约《世界日报》报道:北京商代学术专家陈汉平,在9月华府举办的一项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展览中,发现一件1955年墨西哥出土的拉文塔第4号文物的玉圭,刻有4个符号,是3000多年以前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陈汉平读出了这4个竖排符号的大意:“统治者和首领们建立了王国的基础。”

美国奥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的华人教授许辉也认为,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和中国商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许辉寻觅到200多个玉圭、玉雕上的甲骨文字样,并带着其中的146个字模,两次回中国,请数位中国古文字权威专家观看,得到了“这些字属于先秦文字字体”的鉴定。

(易茗摘自《文史博览·文史》2014年第8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