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21

蒋平生

【摘要】:学习数学需要交流。数学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数学交流能力也是信息社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难发现一些学生数学交流能力较低,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交流能力;培养

数学能简明地表达和交流思想。但在数学教育中,交流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如今,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加强数学交流,提高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让交流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和抽象的数学语言之间建立起联系,让交流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1 .数学交流是数学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首先,数学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例如,对同一数学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考虑。有些学生可能是利用代数的方法,有些则利用几何的方法,通过交流利用代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就能够从利用几何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那里得到启示。在数学课堂上发言的学生,通过解释自己的思维结果、解题策略以及思维受阻的原因和克服办法,就能够提高自己对这一数学问题的认识。其他同学通过聆听、提问、思考和补充,受到了启发,开阔了思路,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交流,可以暴露思维过程,发现认识差异,调整、理顺、激活思维,使学生之间思维互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的。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也需要交流。传统的数学课堂中,交流的方式几乎是单向的。教师从学生简单的、重复性的回答中很难了解他们理解的情况,更难了解他们的理解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就所学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才能从这些看法中发现学生理解的过程、理解的深刻程度,有没有独到的见解,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这样,教师就可以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提出更利于帮助学生深人思考的问题。另外,由于及时发现了学生存在理解上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交流而得到了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就不会积累下来,

2 .数学交流能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达成对事物全方位的理解。通过数学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在数学课堂交流中,让学生提供多种证明方法,一题多解,正是帮助学生全方位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数学交流的双方应当是积极的、投人的、充分参与的。学生在教师的协作下能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

3 .数学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数学交流是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交流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数学之所以能够广泛使用,原因之一是“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数学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国际语言。充分运用数学语言的通用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是数学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的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数学课堂的“生态环境”中,要求传统的“个体学习”让位于更富有生态性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之间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的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能互相信任,有效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弥补一位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在教学上产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目标。

为了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变革,由传统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数学课堂的“生态环境”中,要求教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效地促進、提高学生的学习。

2.加强数学阅读,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数学交流就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这是培养数学交流能力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阅读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独立阅读,即以个人为单位,以看为主,自行默读。教材内容较简单、论述较详细、例题较多的部分适宜采用独立阅读。小组阅读,即几个学生一组(2 一4 人最佳),仍以自行默读为主,适时交流。教材内容较繁难或阅读时疑点较多,学生往往会感到盲然,似懂非懂,找不准问题时适宜采用小组阅读。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的阅读,对学生的要求是:脑、手并用,读、思结合,记下要点、难点、疑点、问题,简要写出对知识要点的自我看法,。

3、教师要善于引导.

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是循规蹈矩的,学生间的交流是浅层次的。很多时候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是象征性的几秒钟时间,由于缺乏思考的时间,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当陪客、做听众,或者偏离主题进行漫无边际的闲扯,抛开重要的话题仅进行浅层次的交流。因此,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

首先,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讨问题,并把握好提出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交流设计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能进入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要适当,问在学生的质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流的兴趣。提出的问题要呈逐步上升的序列,能引导学生的交流向纵深发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探索之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其次,在提出问题后教师也要及时调整,教师要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反映的情况,对预先准备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4 .调整学生作业完成方式。

传统数学教学强调作业必须是独立完成,这种完成作业形式是个人操作式的,当然这是一种好的形式。但它使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只采用独立完成这唯一形式对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不利的。同时,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便因此远离了数学。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可以调整学生作业完成方式。适时允许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作业。这种完成作业的形式,既加强了他们之间的数学交流,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通过这种调整,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和协作后可以得到互相启发,从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另外,如果数学教师课下能够参与到这种交流中来,对作业给以适当的指导,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评价作业质量的方法,效果则更好。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竞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吴长江.高中数学开放性问题[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萦春霞.数学交流浅谈[J 〕 .数学通讯,2001 , 21

[6]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視野[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马忠林.数学课程论[M 〕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