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马艳会
【摘要】:本文试通过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曲的生态环境和戏曲文学的特点,进而分析京剧《曹操与杨修》在那个时代一经推出便取得成功的三个成就。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这部戏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物形象,最后一个成就是将导演中心和名角中心两种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京剧;《曹操与杨修》;文学成就;艺术成就
近现代戏曲在各种政治方针和政治力量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搭乘政治快车的戏剧作品,其剧本在思想蕴涵的深刻性与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与鲜明性等要素上的滑落和缺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甚至在当下社会,有些戏曲作家习惯于单纯从政治方位和政治功能的角度去观察和阐释社会生活,使戏曲所表达的思想主题不切合实际,过分夸张和单一,而且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类型化和片面化,有些戏剧作品甚至对生活进行了歪曲。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和多元文化共存的生态环境下,追求思想内涵的深刻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成为新时期戏曲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新时期有相当一部分戏曲作家能够逐渐从过去十年狭窄的艺术空间中跳脱出来,用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和表现社会生活,这一时期的戏曲舞台不仅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表现现代生活的现代戏剧作,而且还上演了很多从历史故事中获取创作灵感的新编历史戏佳作。
京剧《曹操与杨修》是剧作家陈亚先于1986年根据自己当时怀才不遇的处境选择这一历史题材创作的,1988年参加文化部在天津举行的京剧新剧目汇演,一经推出便引起巨大反响。1989年,本剧荣获中国戏曲学会首次颁发的中国戏曲学会奖,1995年获得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唯一大奖--程长庚金奖。《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尚长荣经典地演活了曹操,有“活曹操”之美誉。《曹操与杨修》讲述的是赤壁之战后,汉相曹操败而不馁,力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该戏一开场,曹军的招贤者手敲锣、口中高喊着“招贤喽”出现在舞台上,可见曹操求贤若渴。曹操在中秋之夜祭扫故参军郭嘉之墓,招贤者通风报信道“丞相,果不出您所料,他来了”,这句话一方面点明曹操在此并不是单纯为了扫墓,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现了曹操过人的智谋,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名士杨修最终为曹操赏识重用,并且为曹操筹得军中所需的军粮战马,曹操与杨修,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两人本应该惺惺相惜、互补共济开创大业,却非要比个高低、论个输赢,争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曹操的生性多疑、杨修的一意孤行两人即高大又卑微的双重品性使他们无法携手共事,结果酿成一出令人遗憾惋惜的悲剧!“杨修终于被杀了,曹操多么不想杀他,又不得不杀他;杨修多么不想得罪曹操,却又屡屡得罪了曹操。两个卓绝的英才,两个高傲的灵魂,在无情的撞击中,一个过早的陨落了,一个也陷入痛苦和绝望……”
首先,京剧《曹操与杨修》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这部戏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剧本的思想内涵、人物塑造,还是它的戏剧结构和文学语言,都与传统的历史题材的剧目不同。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并没有把思想主题放在三国时期纷乱动荡的时局上,也没有重点表现曹操如何在失败中通过招贤纳士企图实现东山再起、一统三国的宏大抱负。它独辟蹊径,“把两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冲突作为切入点,以特定的历史环境、特定的人物关系架构起了传统京剧舞台上少有的戏剧景观,塑造了京剧舞台上两个从未见过的崭新形象。”
其次,京剧《曹操与杨修》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物形象。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曹操一直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阴险狡诈和残忍嗜杀的残暴形象为人熟知,他所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成为他心狠手辣的代表名言,这样的曹操更像是一个屠夫,人物性格既不丰富也不可爱。而在《曹操与杨修》这部戏中,曹操人性的纠结和复杂使其在追求艺术美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物的“真”。曹操求贤若渴,网罗天下贤才,但无法容忍“众望所归是杨修”。从最初的仰慕到后来的嫉妒体现了曹操微妙的心理变化,也表现了他心胸狭隘的一面。《曹操与杨修》里曹操有三次杀人:第一次是因为自己的猜忌和多疑,以小人之心错杀孔闻岱,之后追悔莫及、痛心疾首,他并没有向杨修隐瞒此事,把自己杀害孔闻岱之事告与杨修,只是在对待这件事情上,他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借口自己有夜梦杀人之疾将孔闻岱误杀,这件事情是曹操与杨修关系发生变化的导火线,也为第二次杀人埋下了伏笔。第二次是杀爱妻,因为他谎称自己有夜梦杀人之疾,为了证明这件荒唐事和自己没有撒谎取信于杨修,于是又做了一件荒唐事,逼死了相伴十余年的倩娘,此时的曹操又可恨、又可恼、又可气、又可怜,他性格能有如此复杂,超出常人想象。为了杨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他杀妻嫁女加官,一切能做的他都做到了。但是,他不能容忍杨修自以为是的孤傲性格,容忍不了杨修处处与他作对、看他出丑的得意心态,最终还是把他杀了。在杀杨修时曹操内心极为痛苦,心理过程极为复杂,内心冲突达到极致,“我是多么地不想杀他,又多么地想杀他”!“我是多么地想赦免他,但又不能赦免他”。法场观刑一场戏,曹操与杨修的性格矛盾上升到顶点。杨修为大局着想,劝曹操及时撤兵,但是为了在曹操面前保留自己的尊严和傲气,对于自己即将被斩性命攸关的大事却丝毫不求情。而曹操一方面考虑春秋大业不想杀杨修,一方面又碍于威严和军纪说不出“赦免”二字,这两个人内心的矛盾和孤傲看得观剧者是真是又着急上火、又惊心动魄!
《曹操与杨修》的另一个成就是将导演中心和名角中心两种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最佳效果。《曹操与杨修》的导演马科将他几十年的艺术积累全部倾注到了《曹》剧的创作之中。他在对剧本进行梳理之后统揽全局,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剧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形象。导演马科在利用传统的京剧程式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又结合戏曲丰富的外部表现手法对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潜台词进行了表现,将京剧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当然,尚长荣、言兴朋、关栋天、何澍等艺术家们自身对于角色创造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尚长荣塑造了历史和京剧剧目中独一无二的曹操,一个人性复杂、性格孤傲的人物形象。“他不仅完成了一个精彩的、必将镌刻于当代中国戏曲历史的戏剧人物,同时还构筑了一个超越铜锤、架子两门抱的全能型和性格化的新净行艺术。
戏曲是一种程式性的艺术,程式性不仅体现在戏曲的唱、念、做、打方面,而且渗透了整个舞台表演。不同人物的扮相、不同行当的服装,甚至在音乐、砌末上也体现着一定的程式性。阿甲认为:“程式不是符号,它是戏曲形象创造的结果,又是形象再创造的手段,它和生活,是对头又是一家。”生活确实是程式形成的基础,但是光是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并不能在舞台上很好地利用程式技术来表现人物。用阿甲的话说:“戏曲的体验,虽必须从生活中来想象,但并不是都要直接从生活出发;而是要伴随着它固有的程式技术去再体验角色的生活。”艺术家尚长荣拥有精湛的传统京剧艺术的程式技术,在表现曹操这一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时,他并不是把已有的程式動作原封不动地用在曹操身上,而是从人物本身出发,在生活提炼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在戏曲当中。尚长荣在《曹操与杨修》中有几种不同的笑,这种笑本身就是一种程式,但是他根据剧情和人物对笑声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从而表达出了不同的内容。人物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同一个程式技术不能一成不变地运用到不同的角色身上,程式是死的,但是表現手法是活的,不能死套。戏曲艺术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生活的再现。程式技术也不能照搬生活,要在表现的基础上再现生活,在真实中追求美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马也.《曹操与杨修》再认识[J].戏剧艺术.2009(03)
[2] 齐建华.新时期戏曲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探索[J].戏曲研究.第56辑
[3] 尹晓东.吹尽狂沙始到金——再看京剧《曹操与杨修》[J].中国戏剧.2008(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