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山东吕剧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4-05-21

金艳霞

【摘要】:吕剧是山东境内影响最大,流行范围最广的地方戏,它是我国戏曲艺术园地中一朵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绚丽之花。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吕剧的发展可谓饱受风霜,收到过无数鲜花与掌声,同时也面临过灭绝的险境。然而党和国家的支持让这朵小花可以戏剧百花园茁壮成长。对于它今后的发展壮大,如何让它经久不衰,更是件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吕剧;兴衰;现状;发展

一、山东吕剧的兴衰

(一)吕剧的发源

吕剧最初是发源于东营区时家村,始成于1900年,在当时被艺人们称之为“化(上)妆扬琴”,而民众通常叫它以“跑驴戏”、“捋戏”或“小戏”。早期主要流行于乡村集镇,后来逐渐在济南等城市兴盛起来。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占领济南,吕剧艺人穷困潦倒,吕戏班社也大都解体。至济南解放前夕,吕剧还处于因临灭绝的危境。新中国诞生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吕剧获得新生并迅速发展,流行地域遍及山东绝大部分地区,在其他省份如江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吕剧的发展和繁荣

1870年前后,地处黄河下游的博兴县,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农民生活非常困苦,闫坊、纯化、一带,以艺谋生的人渐增,他们学唱了当地流行的杂曲小调和“打坐腔(即山东北路秦腔)”,四处流浪,以艺乞食。民间艺人孙中新和张连信就是当时杰出的代表。不过那时,只演唱《十大爱》这一曲目,唱腔有“节儿调”、“摇调”、“凤阳歌”等四十多种,以后逐渐汇集成“秧光腔”。伴奏开始用四虎弦,节奏是打梆子。1911年,在伴奏方面,又增加了洋琴和坠琴,唱腔由“秧光腔”改为“坐腔洋腔”,很快又发展到“上装洋琴”。同时又把京戏、梆子戏中的锣鼓经,巧妙地运用到“上装洋琴”中去,以化妆演出“上装洋琴”形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演出地点,由当时农村逐步向南发展,进入临朐、益都和大荒地。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积极培植下,吕剧这朵民族艺术之花才真正吐露芬芳。解放初期,成立了第一个专业剧团——博兴县吕剧团。

1952年元旦,在博兴县城举行了全县吕剧大汇演。与此同时还在刘官村招收第一批女演员张龙美、张聚英、张春荣、张桂荣、张英莲等人,参加了省文工团。

由于剧团队伍不断壮大,从1951年起,博兴县业余吕剧团就定名为“新民吕剧团”,1953年改为“鲁兴吕剧团”。

(三)吕剧的衰落

尽管吕剧的在不断发展壮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精彩,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近几年,吕剧的发展却并不是很理想,出现了逐渐衰落的趋势,社会上出现了对吕剧的争议。吕剧的选题狭窄。因为其面向的观众群体就是市井小民,关注的体裁也无非是儿女不孝敬老人、婆婆虐待儿媳、兄弟争夺财产。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吕剧,既然没有抓住上个世纪后五十年的时间得到脱胎换骨的更新和改良。

二、山东吕剧的现状

(一)山东吕剧的现状

根据主流的观点,吕剧发源于现今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原属广饶县),东营也因此被称作“吕剧故乡”。东营市辖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东营区、河口区,在这3县2区中,3县均有专业剧团,2区有业余表演团体。广饶县吕剧团是其中发展最好的专业剧团,它同时也是东营市吕剧团。剧团设有创编、演出和后勤保障三个部门,现有演职员40人。剧团场馆和设备精良,建有3000平方米的办公排练综合楼,有大客车和流动舞台车,为巡回演出提供方便。每年深入农村演出200场以上,深受群众欢迎。近年来,该剧团积极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文化艺术节和“精品工程”评奖,都载誉而归。2003年,现代吕剧《潮涌黄河口》获山东省第七届“精品工程”奖。吕剧联唱《乡韵》被推荐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荣获丰收杯奖项。

(二)山东吕剧面临的困境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起来的吕剧专业团体,不久就开始面临着体制改革的问题,要逐渐脱离国家财政的保障,走向市场。但是这个时候,50年曾经面临的有利发展环境已不复存在。卡拉ok、交谊舞、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网络等等多种文化娱乐和消费方式层出不穷,争夺观众、培育和扩大吕剧演出市场成为吕剧面临的重要课题。可是,就吕剧的主要传播地区来看,演出市场并不成熟。

三、山東吕剧的发展

(一)山东吕剧的发展趋势

历经百余年的舞台实践,吕剧以它自然舒展、朴素平实、清新自如的风格,确定了它编写现代戏的主旨。以郎咸芬同志为首的一批表、编、导、音、舞美工作者,为吕剧讴歌“主旋律”,奠定了剧目思想性高、强,艺术上高、精的良好基础。自此以后,为吕剧促进人民大众响应党的号召,树立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时代精神,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讴歌“主旋律”,使戏曲更好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党的文艺方针。

吕剧艺术真正的发展是在建国后。大多数的文艺工作者参与吕剧的挖掘、整理、改革、创新工作中。五十年代初期,一出“李二嫂改嫁”响誉大江南北,山东生内先后成立了三十多个吕剧剧团,吕剧成了在山东剧团最多的一个剧种,“李二嫂改嫁”也奠定了吕剧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在以后的六十年中,音乐工作者始终遵循继承创新的思想耕耘着这片土地,灌溉着这朵山东土生土长的花朵。

(1)在承传统问题上,老同志把传统分为两种:老传统和新传统。老传统指的是老曲牌和老唱段。

(2)创新中的两个借鉴,归结为横向借鉴和纵向借鉴。前者为解决板腔体结构不健全、不完善,首先是向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板腔结构完善的剧种学习各种板式结构,并与吕剧的旋律相结合。

(二)山东吕剧的生存策略

吕剧的繁荣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吕剧事业的希望,但是如何让吕剧能够长久不衰,永葆生命力,这需要我们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同时也关系到每个人共同来对待和发展它,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坚持创作,坚持创作深入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保持吕剧原汁原味的纯粹的乡土气息,让吕剧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做到高于生活,给人们更高的精神享受。

第二,吕剧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内容、音乐、舞美、服装、灯光、舞台效果等都要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因此以重大历史题材为主的大制作应成为吕剧发展的趋势;深入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保持吕剧原汁原味的纯粹的乡土气息。

第三深化体制改革,逐步试点把剧团剧目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的方式运作。戏剧既然属于商品范围,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市场需求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市场的规则。

第四、开展戏剧宣传教育,培养广泛的观众群体。戏剧本质上市一中集体性的共同体验活动,观众是其赖以生产的基础,所以培养观众群体是决定戏剧兴衰之要务。

参考文献:

[1]马光俭:吕剧的兴衰和发展[J].发展论坛,1998(9).

[2]孙为刚:山东吕剧[N],2000.

[3]王晓家:由吕剧小品《如此孝顺》引出的思考,中国文化报,2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