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入画林山寂寂,大江流过水悠悠

时间:2024-05-21

【摘要】:电影《大河恋》改编自一部自传体小说,用舒缓的语调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父子、兄弟关系。本文从文本分析出发,对影片中各种人物的人物性格、语言、行为等进行剖析,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影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艺术是如何作为帮助者来帮助并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其父与子三人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人与自然不容易调和的情况下用艺术造就生活,可谓活得精彩。在艺术成就方面,该影片对青年的生活方式方面启示极其深刻。

【关键词】:大河恋;人;自然;艺术;帮助

自然的涵盖面很广,其中包括人类。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人永远无法完全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自然岿然不动,人类爱慕自然、认识自然、破坏自然却永不停步。水是流淌的,可在水里的事物的画面是不稳定的,是颤动的。风在老树林里沙沙作响,幼林在风里生长,长入一个我们将经历不到的未来里。[1](P268)影片中的蒙大拿州风景秀美,大河山川映入眼帘,广阔的林海一望無际,与天边的晚霞相映相接,产生的色差动听如歌。诺曼手持一本书,闲靠在山腰的一个木栏边,眼前书卷翻阅过一页又一页,充耳不闻虫鸣与鸟声。此时的诺曼,心里满满的尽是对自然的倾慕,他渴望化入那片自然。但是,自然岿然不动,人很难在真正意义上接近它。影片中父亲布道完走小路回家,半路上让儿子们听岩石背后的声音,儿子们听了一辈子也没听出来各中一二。同时,自然也是很难征服的。诺曼和保罗偷了邻居家的小船去瀑布激流勇进那一幕,看得观众们心惊胆战,却又不时为哥俩过人的勇气和极大的默契而赞叹。保罗知道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沟壑,人要接近自然很困难,但知难而进的他还是想进一步接近自然,比起诺曼,他更像一位艺术家。不过,激流勇进之后,保罗迎来的却是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和哥哥的拳脚。父亲是形式主义艺术家,母亲是出自于爱,而哥哥历经生命的冒险之后,选择了与自然保持距离。

面对自然,人类并非有意地选择了对自然进行破坏,当然,持“人定胜天”的看法的另当别论。我们虽然在影片中找不到一幕伐木的镜头,但却有许多人和伐下来的树干的合影。我们都知道滥砍滥伐会造成水土流失,给人类带来自然灾害。这很难说是自然对人类刻意的报复,而是其自身的规律使然,自然并没有伤害人类之意,只是人类的行为破坏了自然环境,才引来了看似是自然对人类的伤害,但其实背后的始作俑者还是人类自己。

那么,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靠什么呢?答案是艺术。影片中作为牧师的父亲是性情温和的艺术家,他教儿子们钓鱼,严格要求他们按照技艺去练习,并告诫儿子们如果不是以艺术的方式钓鱼,那是对鱼的极大的不尊重。在这里,艺术天然地成为沟通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那么问题来了,艺术调和人与自然关系是怎样可能的?即艺术是怎样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艺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条件、依据是什么?

人与自然沟通的一个方法是钓鱼。这门艺术上文提到过,是保罗在父亲教授的基础上,自己创新得出的一门艺术,具体方法是由他自己琢磨而来的。《庄子·天道》中所记载的轮扁斫轮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轮扁精湛的技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甚至传不到自己的儿子。艺术的学习就是如此,父辈的引导只是一小方面,主要的功夫还是得个人自己来做。一个人精神上不同于它的邻人,当他表达自己的认识时,自己却消逝了,如同雨点儿消逝在大海里一般。一切有个性的东西,如果不想沉默不语,都需要自己的语言。[1](P303)

英国现实主义情调风景画的奠基人康丝泰伯曾说过:“世界是辽阔的,没有两天是相同的,没有两个时辰是相同的,自从创造世界以来,不曾有过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风景是确定的,它没有偶然性,每一片树叶,当它落地时,执行了宇宙的一条最伟大的规律。这种规律性是从来不犹豫的,每一瞬间都在悄悄地、不动声色地完成着,使自然对于青年人来说成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事件。这恰恰是他们要寻找的东西,如果说他们在一筹莫展时要求一位大师,那么他们所想的绝对不是那种对他们的发展不断地横加干涉,通过猛力摇动来干扰他们的灵魂形成结晶的那些神秘时刻,他们希望有一个榜样。他们希望看到一种生活,在自己身旁,在自己的上方,在自己的周围,一种活得无忧无虑的生活。[1](P276)就像影片中所讲述的那样,父亲教授哥俩钓鱼,哥哥诺曼想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牧师,他的钓鱼章法墨守陈规,完全按照父亲所要求的来;弟弟保罗天真烂漫地坦言自己要成为一位职业飞蝇钓鱼手,创造性地改变了父亲的钓鱼方法,找到了一种自己的钓鱼技巧并勤加练习,最终有了艺术上的成就。两兄弟皆为自然的造化物,但他们的存在却截然不同。

影片《大河恋》中的父子三人,皆为艺术地生活,如果就艺术化程度高低加以比较的话,弟弟保罗是最艺术地生活的那个人。可是在身陷生活的泥沼,穷途末路之时,他却拒绝任何人的帮助。要回答艺术地生活如何可能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回答影片《大河恋》中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最需要帮助的人往往拒绝别人的帮助?”洁西的哥哥和诺曼的弟弟,都拒绝家人的帮助。他们为什么拒绝别人?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想要给予对方帮助的助者,助者认为对方需要被帮助,但是对方却拒绝了这种“被帮助”,所以助者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重新换到对方的立场,即以保罗和洁西的哥哥的眼光来看,虽然被视为麻烦制造者,但他们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帮助,赌博也好,装逼吹牛也罢,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出于自己选择,并且他们能够对自己的选择予以负责。就像梁启超《学问的趣味》中所说的那样,“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无论做轮子,还是搞学问,或者是钓鱼,都是千万种艺术门类中的一支,首当其冲的是主体的自立自强的意识。同时,这种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与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并行不悖的。

主体有了自立自强的意识,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他的重心就落在了内求诸己,寻求一种生命的本真存在,这种本真的存在状态便是艺术的本质。因为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艺术地生活如何可能,比简单的搞艺术生活形式主义那一套要更接近艺术地生活的本质。以上的问题有了答案,他们拒绝了别人的帮忙,却在艺术那里找到了归宿。

那么艺术作为帮助者是怎样可能的呢?

一般人会回答:其一,艺术能够将人的情感移向自然,使人的情感得到疏泄;其二,艺术能够使人重新认识自然,使人的各种感官更加灵敏的捕捉外在自然;第三,艺术有利于个性的塑造,在大自然的启示下,弟弟保罗按其天性自由发展。诚然,艺术功能不可或缺,因其能够担当起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桥梁的重任,但功能那是桥梁建成之后的事情了,所以说,艺术能够帮助主体接近自然不能以艺术的功能来解答,而只能从艺术的本质来加以说明。很简单,太阳和炉子都能使人感到温暖,但他们的本质却有天壤之别。

艺术是生命的本真存在,保罗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小时候不吃燕麦的保罗,父母怎么说都不听。看到哥哥打架处于弱势,丝毫不顾对手的强大就赤膊上阵。面对急流断瀑,众人的怯场更加增强了他的胆量,可以说,他的力量源自内心深处的本真,可谓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他的死,哀而不伤。保罗的被杀,是出于对赌博所带来的巅峰体验的迷恋,他的离世令人喟叹,但我们不能将其片面理解成艺术,更不能理解成堕落下沉。因为所有关于保罗的事情我们都忘记了,只记得他是一个钓鱼艺术家。青年艺术家,更多的不是应该思考艺术的功能,而是正确地认识艺术的本质,并且树立一种本真存在的生命观乃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奥)里尔克.冯至绿原等译.里尔克读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党聪惠(1991-),陕西富平人,西北大学文学院,美学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美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