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根”铸“魂” 协同前行——贵州高校党建工作持续向好

时间:2024-04-24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刚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高校的‘根’和‘魂’。”1月25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慕德贵在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把保证正确办学方向落到实处,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使高校成为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推动高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人才培养实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贵州各类高校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政治生态焕然一新,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

作为“施工队长”,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林昌虎颇有心得。

“抓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组织体系根基,我们构建了分块负责、分类指导、分级落实的党建工作推进机制;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了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等。”林昌虎说。贵州医科大学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获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单位等。

贵州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持续用力,坚持立破并举、点面结合、建管并重,为维护好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探索了良好经验。

贵州大学出台《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在人才引进、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导师遴选、课题申报和教师培养等环节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并将师德师风作为网络课程、新进教师入职培训课的重要内容。

贵州理工学院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和构建了“支部建在易班(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上、学习放在易班上、活动开在易班上、服务做在易班上、榜样树在易班上”的“五在易班·多彩校园”互联网育人工作平台体系。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组织党员教职工开展结对助学,全校364名在岗教职工党员与500多名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架起师生互动桥梁。

贵州警察学院大兴“三风”(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有效地推动了校园党风正、校风清、学风好,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安顺学院在重要节日节点打招呼、立规矩,发送廉政短信到全校科级以上干部逐一警示提醒,2018年共发送了2016条(次)。

…………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新武表示,要着力推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着力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促进高校和谐稳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与“双一流”协同共进

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高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党建和“双一流”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并进。

2018年,贵州大学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成为部省合建高校;学校14个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进入2018年中西部“一省一校”项目库建设。

贵州师范大学与省委宣传部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贵州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属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确定为贵州省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学科。

贵州财经大学新增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博士授权点,弥补了贵州财经类博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的空白。

以党建促发展,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分别获教育部同意,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科大学,开启了学校跨越发展新篇章。

茅台学院瞄准“行业一流、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目标,与国家级技术中心——茅台集团技术中心紧密合作,资源共享。

作为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与航天企业深度融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这是高校进行学科改革、创建一流学科的努力方向。”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大科技创新、科教融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优秀成果,为不断提升全省高校的综合实力、加快推动高校实现内涵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

服务农业产业革命

寒假前夕,清镇职教城贵州装备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门口,一辆“扶贫农产品直通车”正在卸货,引来了不少师生围观。

这辆来自荔波玉屏街道水丰村的“扶贫农产品直通车”,将贫困户栽种的上千斤萝卜、冬瓜送到学校。

在贵州高校校园,几乎每天都有“校农结合直通车”来回忙碌。

贵州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共17890个(其中,高校食堂195个),就餐学生达620万人,是全省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市场。

贵州高校精准发力,打出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和校农结合“组合拳”,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贡献了重要力量。

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纷纷在学校设立校农结合扶贫农产品直供窗口,来自省内贫困地区生产的绿色天然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学校食堂餐桌,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县创建乡村振兴学院,探索出“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建设长效脱贫机制,打造新时代党建扶贫升级版。

贵州师范学院通过药用银杏研究成果转化,在瓮安等县推广种植药用银杏4660亩,年产值达2500余万元。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与兴仁市共建薏仁米研发中心,制定薏仁米质检标准、收储标准,开展薏仁米白兰地、口服液、保健茶、薏米醋等产品研发,形成产教农融合发展示范。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从新型职业培训、农产品采购、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等多种渠道开展教育精准脱贫,采购农产品金额近50万元,农作物品种推广种植为群众增加经济效益2760万元。

作为全省校农结合发源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贵州省校农结合研究会”,发挥高校智力、学术资源与优势,整合各地各校专家和实践者对校农结合进行研究。

党建促校建,校建促发展。贵州校农结合既是产业扶贫,又是人才扶贫和科技扶贫。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表示,校农结合是新时代贵州省委、省政府推动产业脱贫、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举措,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学校食堂供给的有力抓手,是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具体实践,是符合贵州实际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江西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参加社会实践交流活动。(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