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方渊媛 李立群
一、引言
奥尔德斯·赫克斯丽的作品虽谈不上深奥难懂,但他的确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作家。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文取自克里斯托佛·多利编辑的《英语短篇小说企鹅丛书)的251至282页。该作品主要描写了一个中年男子的悲剧故事:主人公沉迷于对女性的追逐,最后遭陷害被判了死刑,这部作品在为读者提供娱乐欣赏之余,也揭示了人性的几个重要侧面极其人们在追求真正意义上幸福时心灵应受到的制约。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在多数情况下任由一时性起的冲动左右自己的行为,将自己在头脑清醒时下的决心——重新做人抛在脑后,他总是处于一种大脑空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计后果的盲目状态,因此尽管有“精明”的头脑和追求女人的本领,他还是看不到迫在眉睫的危险,更不要说有事先的预见性了,直至一切都为时已晚,连自己的性命也无法保全。
作家并没有就故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而是留给读者去思考。因为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态度并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本文拟就对这篇短篇小说进行理智的阐释和明智的赏析。
二、伦理意义及总体评价
虽然这部短篇小说没有太多的人物和复杂的情节,但是细心的读者能从作者这段人生描写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启示。作者将男主人公赫顿展现于作者面前,将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栩栩如生,借以表示人们的认识和习惯性行为之间的微妙关系,引导读者去思考和置疑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
赫顿游戏人生,热衷于玩弄女性,不论到哪儿,他都会习惯性的开始其追逐,尽管这种蹩脚的游戏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然而,他却本性难移,即使再婚以后,他也没有停止对异性的追求。当他得知斯彭斯在散布他杀妻的谣言后,赫顿觉得这种谣言十分荒谬,不值一驳。不幸的是,中口铄金积毁销骨,就连多丽丝都觉得他犯了罪,他无能为力,被误判杀人,成了屆死鬼。赫顿的性格有其双重性:一方面,他既自私又自负,自我欣赏并自视甚高;另一方面他也是个懦夫,缺乏自信。这些特征在他与埃米莉、多丽丝和斯彭斯的交往以及在他的内心独白中层露无余。对于软弱幼稚的女性,例于埃米莉和多丽丝,他总是处于统治地位,玩弄他们于股掌之中,但在斯彭斯身上。他是既害怕又好奇。然而,他招惹、挑逗斯彭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埃米莉始终是这场游戏的受害者。她年轻貌美时嫁给了赫顿,而当她的美貌被岁月和疾病磨灭后,赫顿便对她失去了兴趣。埃米莉是个可怜的女人,总是乞讨他人的爱和关心。一旦赫顿对她表现好一些,她就会很高兴、很感动,她对赫顿与斯彭斯的事全然不知,而正是他们的纠葛让她死于非命。
多丽丝是个心无城府的年轻姑娘。她漂亮但却过于单纯,象是尚未成年:她甚至对赫顿的挑逗充满感激,这一点恰恰显示她的年幼无知。在赫顿的游戏中,她既是帮凶又是受害者。首先她在赫顿与埃米莉的婚姻中充当了第三者;埃米莉死后,她成了新任赫顿太太。对赫顿的风流韵事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制止了。最后年轻守寡,还怀了赫顿的遗腹子。
珍妮特,斯彭斯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她是故事中的一个谜。她诡秘的行踪常会将赫顿之类的人吓得心惊肉跳,她总是躲藏在她那神秘而无法被人看透的面具——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不择手段。她不仅害死了埃米莉,而且让赫顿也糊里糊涂卷了进去含冤而死。发人深省的是,赫顿戏弄人生却成了遭受戏弄的对象,正是他不负责任的追逐葬送了妻子和自己的性命。
笔者认为作家并没有试图布道或说教并开一剂万灵药来拯救人们的灵魂和提高社会的道德标准,而是通过对主要人物多层面的展示,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些伦理道德的基本问题。作者呈现给读者一些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虚构事件,使其对现实中的类似问题产生自己的看法并对人性中的致命弱点提高警惕。
三、描写角度和文体特征
作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刻画。从主要人物的外观、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描写,聚焦中心和层次各不相同,依次从主要描写对象中心人物、中心人物以及其他人物、其他人物到敘述者。总的说来,叙述者常从赫顿的视角去看自身和其他人物。
人物的外貌也体现了他们的特征。从小说中有关人物外貌的形容词和其他描述性短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物的生动形象和精彩镜头。同时在在描写主要人物外貌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从对赫顿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赫顿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自己着起来依然年轻,这些是她追求女性的资本。对他行为的描写更强化了这种效果,这些描写表明他希望自己看起来年轻足以吸引猎物。
斯彭斯的外貌描写不太友善而且有些阴险。这一点在对她的行为和表情的描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些描写很自然地引发了读者对这个不寻常的人物的看法,从她的外貌和行动暗示了一种无法言表的神秘,这与故事的基调一致,
对多丽丝的描写则是另外一种类型。这些描写再加上她“清丽、幼稚的嗓音”,刻画出了一个美丽但却肤浅的年轻女子。多丽丝的外貌与她的性格相符,尤其是频繁的使用修辞手段——明喻,也表现出叙述者对她与赫顿关系的评价。
对埃米莉的描写集中展现其病容,同时也暗示了悲惨的境地。尽管也有关于埃米莉的正面描写。例如“健康和美丽”,但时态、语态和体以及表示过去的时间的副词,在埃米莉和她以前情况之间划了一道鸿沟。由此对赫顿而言,埃米莉往日的风釆和魅力,已经荡然无存。
与人物相关的环境描写也对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故事的开头,有关真妮特,斯彭斯房间的描写是通过赫顿的眼睛展现的,能使读者对斯彭斯及赫顿产生一定的看法。场景和环境的描写也与人物的心情紧密相连。如夜色的描写使读者看出赫顿不紧张,反倒十分平静,在昏暗的月光下,他无法确定场景的真实颜色,即无法对自己矛盾的大脑中的问题得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最突出的场景描写要算赫顿对斯彭斯的最后一次拜访。斯彭斯借着暴风雨之势,将自己被赫顿撩起的又经日积月累的情感一泻而出,响雷闪电制造了一种气氛配合斯彭斯情感的进发,在这段描写中,斯彭斯的演说和暴风雨交替出现。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灵活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产生生动形象的语言,近三十个明喻的使用在叙述生动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两处值得一提:其一,在对赫顿的描写中,作家有时把他类比为动物,如,多丽丝喊他为“玩具熊”不仅将赫顿与动物联系起来,而且也显示了多丽丝的幼稚一一她将赫顿视为自己的玩具。赫顿和动物之间的相似性令读者难免将其联想为一个残留动物本能的现代人。这一点不容忽视。其二,比喻也很好地反映了斯彭斯的本性,令人物栩栩如生。下面是明喻和暗喻结合使用最好的例子:“她站在那儿,这可是一朵孕育着雷电的黑色云团;他呢,就象那个可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将一只风筝送人凶险未A的雷云的中心,这会儿却在抱怨他的玩具怎么会招致闪电。”
小说标题(蒙娜丽莎的微笑)只是当赫顿以半嘲弄的口吻评论斯彭斯时才用过一次,但与故事的内容十分吻合。尽管赫顿并没有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个半含讽刺意味的奉承话,斯彭斯却十分受用井有意保持自己的神秘。众所周知,蒙娜丽莎是多才多艺的天才达芬奇十分著名的油画人物,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的微笑及作为背景的充满神秘感的岩石永远令人难以捉摸。
小说标题(蒙娜丽莎的微笑)比喻斯彭斯十分贴切,因为真妮特,斯彭斯对赫顿来说一直是个谜。尽管赫顿一直在追求斯彭斯。但他却无法深人她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赫顿是自己的蒙娜丽莎的作者,
故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叙述者和主人公的界限,因自由直接思维和自由间接思维叙述方法的不断更换使用而模糊不清,并且尽管叙述者可以自由探究赫顿的想法,但他却从不透视其他人物的内心,因此,与其他人物不同,赫顿从内到外都得到了剖析,作为读者,我们也能进入赫顿的内心最深处并且可通过他的观察和认识洞悉其内外世界。由此可以说,赫顿应为核心,那位带有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斯彭斯也只不过是赫顿的陪衬。
四、结语
小说主题《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对主人公赫顿生活的描写中体现无遗,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渴望打破陈规也许是婚外恋的根本原因,并且偷情总是很刺激,甚至打情骂俏的游戏本身也可能是最终目的。然而,玩弄这些不健康的游戏而脱轨并丧失理智,任凭性情使然,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对不同的人产生的效果也许大相径庭。这篇小说对那些在人际关系中明知不可为而为者或许是个好的教训,一些人读后会因此改变其人生态度:另外一些人也许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但会吸取教训尽量采取措施去预防自己的恶行可能引发的恶果。当然任何决定必须由个人自己作出,
赫顿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和他的空头决心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欲罢不能”作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和注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