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异样的死亡

时间:2024-05-21

张长辉

摘要:埃德加·爱伦·坡与艾米莉,狄金森都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两者的许多作品都以“死亡”为主题,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两者对于死亡的态度却迥然不同,通过分析两者的作品,领略这种不同。

关键词:埃德加·爱伦·坡;艾米莉·狄金森;死亡;恐怖

一、引言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和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19世纪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埃德加,爱伦,坡不仅是心理分析和侦探小说的鼻祖,卓越的文学评论家、著名的诗人,更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开拓者和死亡题材的名家。而艾米莉,狄金森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被推崇为“与惠特曼相齐名的美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尽管她一生远离尘嚣。离群索居,但这位才智超群的女诗人的内心世界实际上却丰富多彩。她一直不停地探索人生、自然、死亡和永生的真正含义。她用她那颗细腻敏感的心尽力捕捉死亡对生命的意义,在她一生创作的诗歌中,有三分之一是以死亡为主题的。可见,两者在其文学创作中关注着同样的主题——死亡。但是两者的死亡观却迥然不同。

二、埃德加·爱伦·坡作品中的死亡观

1死亡观的成因

爱伦·坡1809年1月19日出生在波士顿的一个流浪艺人家庭,一岁时父亲离家出走,此后他就跟着母亲艰难度日,不满两岁,母亲去世,这只是坡坎坷一生的开始,后来,种种不幸接踵而至,被收养后与养父关系紧张,才华鲜为世人所理解和欣赏,他竭尽全力试图在美国文学的主流里找一块立足之地,但等待他的总是冷遇、嘲讽、悲观和失望,因此他经常处于一种被人误解、拒绝乃至抛弃的危险之中。因此,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坡都是一个被遗弃者。不幸的人生际遇改变了坡生命的色彩,从明亮到暗淡的灰色,再到最后的一片漆黑,所以,坡毕生将“死亡”作为其创作的主要内容。这也注定坡对死亡的描写是阴森恐怖的,他不厌其烦地在他的作品中创造阴森的死神、鬼气和鬼魂以求获得恐怖的效果。“死尸复活”、“借尸还魂”是爱伦,坡“死亡”主题中最具有恐怖魅力的。

另外,坡一生中经历了太多女人的死:生母伊丽莎白、养母爱伦太太、同学的母亲斯坦纳德太太、爱妻弗吉尼亚等,这些坡倾心去爱的女人的死使坡的精神倍受刺激。于是,“美女之死”成为坡作品中上乘的题材。

2作品分析

首先来解读一下《红色死亡假面舞会》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国家,由于发生了名叫“红色死亡”的瘟疫而变得荒芜和衰败。一位王爷决定要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就带领大家转移到远处一个城堡里隐蔽起来。这个城堡里,住着上千个骑士和小姐。他们在那里追求快乐和奢华生活,过了几个月幸福的时光。一次,王爷在庞大的客厅里举行假面舞会,许多寻欢作乐者戴着假面具,穿着稀奇古怪的服装前来参加。狂欢方酣,时入子夜,一个恐怖的蒙面人的影子突然来到他们身边,外表就像“红色死亡”。王爷见影子向他逼近,就大叫一声拔出短剑刺去,可是被刺倒的竟是王爷自己。众人围上前去企图抓住影子。但抓到的竟是一件寿衣个一个僵尸面具,他们才认识倒王爷就是“红色死亡”本身。接着,这些寻欢作乐的人一个个倒在血流满地的大厅里,火光熄灭了,最后只有“红色死亡成了控制一切的最高权利”。这种死亡的恐怖是足以让人惊骇和震悚。

另外,《莉吉娅》中莉吉娅和她的丈夫,《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罗德里克,厄舍和他的孪生妹妹玛德琳。《椭圆型的画像》中画家和他的妻子,此外,还有贝丽奈西和她的堂兄,摩拉和她的女儿——在所有这些故事中,死者都从不平静的坟墓重返人世,坡的小说要制造的是灵魂的恐怖。并且,这些故事中都涉及到美女之死。

三艾米莉·狄金森作品中的死亡观

1死亡观的成因

艾米莉,狄金森于1830年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一个加尔文教家庭,她深受圣经文化的影响。在当时的新英格兰,人们认为,人类都是带着“原罪”的罪人,无以自救,只有等到死亡后听凭上帝的裁决。有些人将得到拯救而上天堂,另一些人则被判下地狱。“死亡”成了“上天”还是“人地的关键时刻,套用一句狄金森自己的话来说“死亡是在有限的生命和人类的永生的梦想之间的连字符。”另外,她的朋友和亲人先后在她之前去世,这些使得狄金森陷人深深地痛苦,悲痛也促使她对“死亡”与“永恒“作了深人地探索。所以,在狄金森看来,死亡意味着永生。也就是说,狄金森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死亡,而是着力描写死与生的关系、死亡与爱情的关系、死亡与永恒的关系。Diekckenson曾经这样评价狄金森:狄金森对美国文学独特贡献之一是她对死亡本质具有诗人的洞察力。她将死亡与对痛苦的感受以及对永生的向往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体现在她500多首诗歌中。

2作品分析

在狄金森描写死亡的代表作《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亡》一诗中,开篇就欣喜地迎接死神的来临,死神被拟人化为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描写和永生一起坐上马车,开始了一次缓慢而平静的旅行。在诗中诗人对坟墓的描绘轻松幽默,给人的感觉坟墓并非阴森恐怖的地狱之门,而是一处奇特静谧的安息之所。

诗人在《我见过的唯一鬼魂》中这样描述鬼魂,“……脚上不曾穿鞋一/走路如同雪片/像小鸟,步履无声/但是迅疾有如鹿奔…他的笑,像风/起伏如同涟漪/消失在抑郁的村中”。狄金森描写鬼魂所用的意象,“雪片”、“小鸟”、“鹿奔”、“涟漪”都十分温柔恬静。只是带着几许淡淡的忧郁,但一点没有传统鬼魂凶神恶煞的阴森可怕,也没有传统赋予鬼魂的伤人索命的恶意,狄金森为读者展现丁死亡的温柔的一面o。

狄金森还把死亡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甚至将死亡描绘得比生命本身更具生机:“它来了,这准时的生灵/它穿过街区,现在来到门前/址所有扣栓中选出门锁/问一句‘先生,你认识我吗?就径直而进/”简单的招呼必然的认识/真口果它是敌人,够大胆,若是朋友,够莽擅/给每座房子都披上黑纱,棳上冰凌/然后将房内的人带去上帝!在这首诗中,死神像个效率很高动作敏捷的工人,他穿过街区,准时到达,毫无顾忌,问一句“先生你认识我吗?就动作麻利地‘径直而进”从每个房子带走一个生命。

在《我为美而死,对坟墓》这首诗中,死者向生者诉说的不是单纯的“悲伤”,而是在死亡中向我们透露出来的“存在奥秘”:为真,为美。因此,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在那里,人们可以到永恒。这种赞美死亡,并把它视为“兄弟”的态度,实际上就是肯定生命,肯定死亡。诗人就是这样在赞叹生命之美妙的同时。也赞叹死亡。

四、结语

总之,对于埃德加,爱伦,坡而言,死亡传达着一种感觉:“阴森恐怖、冰冷悲哀、冷酷无情,”而对狄金森而盲,死亡是一种逃脱,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给人带来希望,死神像个绅士、朋友甚至爱人。所以,她并不惧怕死亡,并且在诗中不断地描绘、感受和体验死亡的历程和心境。她对死亡的观察和体验。使死亡变得不再可怕和令人难以接受,

死亡是不可知的。但又是不可逆转,从而无可逃遁的,所以,古今中外不乏以死亡为题材的诗、著作。作为像爱伦,坡和狄金森这样的著名诗人、作家便不可避免地在其作品中涉及死亡主题,只是他们眼中的死亡更加与众不同,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