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悲痛是爱的动力

时间:2024-05-21

蒋 蓝

5月16日中午,我奔波在成都市区的医院和灾民救助点之间采访。在位于浆洗街的武警医院的帐篷医疗点,在呻吟、细微的哭泣与吵闹中,我被一双大得出奇的眼睛强烈地吸引住了。小姑娘名叫李倩,刚满五岁,正在读幼儿园。她和妈妈来自四川绵竹市遵道镇龙泉村三组。小李倩在遵道镇的欢欢幼儿园读书,妈妈陈燕是同镇另外一个私立幼儿园的老师。欢欢幼儿园有一幢三层水泥楼。正是这幢水泥楼,在5·12汶川大地震的强烈震撼中瞬间倒塌,八十多名孩子和四名老师立即被埋废墟。经医生处理,小李倩头部的创口得到了救治,麻烦的是她的脚伤。此时麻醉藥已经用完,但也只有立即截去那根脚趾,否则一旦延误,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极大,可能会截去右下肢。

在如此的两难面前,妈妈说:“那就做手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但她所遭受的痛苦,却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听见从手术室传来的小李倩撕心裂肺的哭声,妈妈哭得昏了过去……半晌,小李倩被抱出来,看见妈妈在哭,小李倩哭着说:“妈妈,瞿老师已经死了,妈妈不哭,我也不哭。”但一说完,她又大哭起来……

现在,小李倩坐在我跟前,我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我带去的水果,她连摸都不摸,我心里一阵发颤。她用一种让人发冷的眼神看着我,充满了迷惘、心悸以及大痛之后的麻木。她好像痛懵了。我告诉她妈妈,请给我留一个地址,采访的文章发表了,我会寄一份给她们。妈妈立即泪如泉涌:“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地址?我们连家都没有了……”

我想,这种从我脚心漫延而起的悲痛,冰火交织,不亲历是万难感受得到的。在平素,很多人已经丧失了悲痛的能力,但悲痛感,是一个正直、和谐、充满善意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人性之根,因为——悲痛是激活爱的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